尹干:"百变圣手"半世纪彩绘人生 不拘一格永葆创作生命力

2014-05-07 16:10:00    作者:仇晶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陶瓷与其他艺术一样,创新就是生命力,我认为我的创作也是在不断地创新,在作品中不断融入了新的理念。”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尹干展示作画技艺

  摘要:随着淄博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融合高新科技和艺术创作的日用陶瓷已成为“当代国窑”地域品牌的领导者。为了展现淄博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的发展现状,彰显“当代国窑”地域品牌和艺术陶瓷的独特魅力,大众网记者走近陶瓷艺术大师,通过邀请艺术大师做客大众网或专访的形式展现他们的精湛技艺,记录他们艺术创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艺术格言】“陶瓷与其他艺术一样,创新就是生命力,我认为我的创作也是在不断地创新,在作品中不断融入了新的理念。”

  大众网记者 仇晶

  他被誉为陶瓷艺术界的“杂家”,在52年艺术生涯中他创作出了上千件形象美妙风格多变的作品,其创作的作品形式包含彩瓷板、彩绘、刻瓷、窑变花釉、陶瓷雕塑、日用陶瓷设计、陶艺、油画、国画等范围,是艺术创作大家中名符其实的“百变圣手”,他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5月9日,尹干先生做客由大众网与淄博陶瓷网联合打造的“陶瓷大师”系列访谈节目,访谈中他提出,创新是陶瓷艺术的生命力,但创新并非无源之水,注重历史与现代的继承与融合,多学多看,才能为创作提供源泉。

  推动淄博日用陶瓷设计 为淄博陶瓷企业注入活力

  1962年,时年21岁的尹干被分配至淄博参加工作,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这样说道:“淄博陶瓷当时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与其它陶瓷产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尹干作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为淄博的日用陶瓷设计带来了一阵“新风”。

  1964年,尹干担任原山东硅酸盐研究所组建的设计室主任,主攻日用陶瓷设计,带领了淄博日用陶瓷设计的转型。“早先的日用陶瓷几乎谈不上‘设计’,后来我们参加了山东省轻工业厅举行的会战,在日用陶瓷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尹干回忆道,当时会战的设计团队设计了一批造型新颖、实用的日用陶瓷作品拿到当年的广交会上展示,结果一炮打响,这些作品改变了人们对淄博陶瓷“粗老笨重”的固有印象,吸引了外商及其他陶瓷产区的注意,人们在感叹:“淄博也能出产这样又新又好作品”的同时也把大量的订单投向了这里。

  广交会后,尹干通过自己的设计为企业换回大批的订单,其工作也正是顺风顺水之时。然而这时,尹干却准备“跳槽”,还是跳到远没有山东硅酸盐研究所效益好的张店陶瓷厂,他说:“张店陶瓷厂以前主要生产豆腐乳坛、五寸碗一类的日用陶瓷,由于产品缺乏造型设计,导致其在陶瓷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在我去之前企业已经连年亏损。”尹干想去这样一个陶瓷业“老大难”企业的想法令许多人费解,然而他却告诉记者:“我不看企业条件有多优越,而是希望能在一个企业多做些事情,让自己的设计能够大量投产。”

  由尹干设计的“玉柱茶具”,因其倒把子壶的独特设计成为了博山陶瓷厂的主打产品,十几年来畅销不衰。而他为北京饭店日本餐厅、会客厅设计的“友谊桌上用具”,也成为了淄博最早的国宴用瓷之一,大大提升淄博日用陶瓷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谈起淄博日用陶瓷的突破,尹干总结道:“日用陶瓷的设计必须与市场结合。”在张店陶瓷厂工作期间,尹干设计的日用陶瓷作品于1980年全国首届陶瓷评比中获奖,其中他的三件作品获得一等奖,一件作品获得二等奖,由他设计的“湖光餐茶具”更是取得了一等奖中最高票的荣誉,而这些餐具也为张店陶瓷厂带来了“生”的转机,三年半的时间里,尹干与企业的管理者们一道改变了张店陶瓷厂的落后面貌。

  日用陶瓷设计需“吃苦” 掌握“新技术”做行业先头部队

  从事陶瓷事业半个世纪以来,尹干创作了众多的优秀陶瓷作品,他坦言,在这之中日用陶瓷设计最难也最需要创作者“吃苦”。

  尹干告诉记者:“在我的创作生涯里,从造型方面讲,真正成功的日用陶瓷不超过十套,一年可能只能做出一套成功的日用陶瓷设计,因此,日用陶瓷设计可以说是非常艰苦的。”他认为,艺术陶瓷是对创作者个人想法的体现,而日用陶瓷的成型依靠的则是一个团队,而且最终检验它的是市场。

  为了抓住市场,尹干一直不停地在做着各种学习和尝试,退休后他还自学了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学习三个月后他的软件应用水平已达专业级水准。而对于自己学习的初衷,尹干则表示应当归功于“新鲜”二字:“我通过一些资料解到,很多发达国家的陶瓷设计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的,觉得新鲜所以要尝试一下。”在不断的学习中,他逐渐发觉了电脑设计的优势,“在陶瓷造型特别是画面,用笔画有时行不通。”他举例说道,用笔勾出的线条就算勾得再好,在放大后看上去依然有瑕疵,而电脑勾线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习电脑只是为我的艺术表达增加了新的手段,也能为观看的人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和美感。”

  传承与创新 大师眼中陶瓷艺术的道与术

  尹干在陶瓷的创作上的一些创新做法常常为人称道,他认为没有时代性、没有新意的陶瓷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忽视创新就得不到发展,这是时代进步对艺术陶瓷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在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尹干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在陶瓷艺术造型装潢、陶艺、雕塑、花釉绘制、刻瓷等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杂而不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尹干告诉记者:“我们做艺术必须要有一种创意、想法,在这之后,艺术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瓷板、彩绘、刻瓷、窑变花釉、陶瓷雕塑……这些分门别类的艺术陶瓷形式在尹干看来都是创作者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载体,他不提倡陶瓷艺术家们局限在某一类的艺术形式里的创作:“有了创意,只要能够正确地将它表达出来,就不要拘泥于使用何种形式、材料。”

  尹干还认为,在重视创新的同时还不可忽视对传统陶瓷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否则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尹干认为,中国的陶瓷文化历史几千年,创造了诸多的陶瓷表现形式和工艺方法,然而现在的陶瓷艺术家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方面所做的努力远不及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现代的,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我们还是要多看、多学,提升底蕴,为自己的创作、创新提供源泉。”

  “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能做。”这是采访中,记者对尹干大师的经历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然而,尹干大师却笑称自己只不过是兴趣较为广泛点罢了,“我愿意什么东西都去摸一摸,试一试,这也是一种知识和艺术的积累,最终积累的这些经历都会体现出来实现价值。”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