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如颂 全景淄博 | 兰露润心、凤冠夺目! 艾·琉璃双作亮相陶琉会

2025-10-01 08:49:5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莹

  大众网记者 许炳棋 淄博报道

  国庆期间,逛淄博陶琉会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的一大选择。在淄博会展中心B馆最为瞩目的中心展区,一顶以明代“六龙三凤冠”为原型创作的琉璃冠冕《璃语九霄冠》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它的创作者是00后小伙儿孙启烨。其母亲彭青艾女士精心创作的琉璃四条屏《幽兰成怀》同样得到游客的青睐。这是母子二人首次联袂参展陶博会,谁能想到,他们仅用两年时间便从行业小白蜕变为作品家喻户晓的匠人,用火与时光,雕琢着琉璃的未来。

  五百盆豆芽砺技,一丛兰花焕生

  山东省兰花协会理事、艾·琉璃品牌创始人、彭青艾琉璃艺术馆馆主彭青艾,制作琉璃虽然只有3年时间,但与琉璃的缘分早已深植28年。

  年轻时的她,总在古玩市场里寻琉璃的影子,在她眼里琉璃这“浴火重生的孤品”最是动人。“退火过程漫长又多变,稍微不慎就会裂伤,但正是这些不可控的纹路,让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2023年,朋友一句“你这么热爱,为什么不尝试自己制作”,像一颗火种,一下子点燃了彭青艾心里的火苗。

  从收藏者转身为制作者,她是真的从零开始,报大师班学习基础,打火烧料时,常常手上的烫伤刚结疤又添新伤。“几天的课程,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大部分都是后期大量练习。”彭青艾说,那个时候,恰好淄博爆火,她接到了制作豆芽的订单。

  炉火烤得脸颊发烫,料棒在手里转了又转,她一遍遍地调温度、控形态。“五六百盆豆芽做下来,手上的茧子厚了,心里也有‘谱’了。”她说,直到指尖能精准拿捏琉璃在高温里的“脾气”,能让料性随心意走,她才敢把心里最爱的兰花,搬上琉璃料台。

  彭青艾钟爱兰花高洁的品质,从她的作品中,你能看到春兰的娇嫩、夏兰的奔放、秋兰的清雅、冬兰的坚韧……若再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作品尤为精妙的是兰花末端那晶莹剔透的露水,仿佛下一秒就会滑落。

  在兰花叶上制作露滴是彭青艾的特点。“为了制作这些露水,我反复试验,琉璃在高温下塑形极难控制,既要保证露水的圆润饱满,又要让它与兰花自然衔接。”她说,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兰花富有生命,让作品永远充满生机。

  这份匠心很快有了回响,她的《长生兰花》《纳福招财》被古琉璃收藏研究者牧之先生收藏,2023年山东省工艺美术博览会上,《兰花》《鸟语花香》一举拿下设计创新大赛金奖。今年,她的兰花走进了国家博物馆,也在2025淄博陶琉会上大放异彩。

  她说,“想把兰花的高洁,通过这门手艺传给每一个看展的人。”

  两百瓣菊花破圈,一顶凤冠惊世

  如果说母亲彭青艾的琉璃路走得温润绵长,那么00后孙启烨的登场,则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冲劲与创新。

  2023年,孙启烨替母亲上了几节灯工琉璃课,就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一头扎进了琉璃的世界。

  “上了几节课后,我决定去当学徒。”九个月的学徒生涯,为他打下了坚实根基。

  学成归来的孙启烨总想着突破传统。“那时候,越是难的事我偏要做!菊花难做,难就难在花瓣数量多,但我偏选它来做!”

  他沉浸在工作室里钻研制作,一待就是一整天。2024年11月,他将自创的琉璃菊花发布在小红书上,瞬间收获10W+浏览量。

  那朵菊花,有200多瓣,而常规菊花只有五六十瓣。为达到如此细致的效果,孙启烨在粘花瓣环节突破传统,自创制作方式,做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正是这200多瓣的菊花,为他叩开了更高艺术殿堂的大门——2025年4月,国家博物馆递出橄榄枝,邀请他复刻“九龙九凤冠”参展。接下任务后,他才发现这是一场硬仗。“时间紧任务重,无论多么难,也要做。”

  那两个月,孙启烨和同伴每天在工作室工作十多个小时,轮番作战。当由9只龙、9只凤、4800粒琉璃珍珠、共5000个零部件组成的琉璃凤冠完成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这件作品现在还在国博展厅里与明孝端凤冠遥相呼应,惊艳了无数观众。

  一器一匠心,双作赴陶琉

  “他总说我做的兰花有灵气,而我觉得他的技法比我独特。”彭青艾提起儿子,眼里藏不住骄傲;而孙启烨很佩服母亲的细腻:“我妈能把兰花做得像活的,这份耐心我得学。”

  从母亲的500多盆琉璃豆芽,到儿子的200多瓣琉璃菊花;从多彩多姿兰花雅致,到琉璃凤冠的璀璨,彭青艾、孙启烨母子,一个在传统里深耕,让兰花的高洁融进琉璃;一个在创新里探索,用年轻视角激活古老技艺,因热爱,走得坚定。

  此刻,彭青艾带着新制作的琉璃四条屏《幽兰成怀》,孙启烨则准备了以明代孝端皇后的“六龙三凤冠”为原型制作的《琉辉燧曜冠》,在2025中国(淄博)陶瓷琉璃博览会上参展。

  “能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看见淄博琉璃的美,是件特别荣幸的事。”谈及创作初心,彭青艾眼里满是对这门技艺的珍视。而孙启烨的作品,正以灵动创意圈粉无数年轻人,这份认可也让他更笃定了前行方向。

  如今,孙启烨已和上海的伙伴组建团队,盼着与更多专业同行携手,在传统技法与年轻审美间碰撞出更多共鸣,创作出年轻人真心喜爱的琉璃作品,更要让淄博琉璃“走进去”,走得更远、更长久。

  艾·琉璃母子二人的故事,或许正是淄博琉璃最动人的未来,既有薪火相传的坚守,更有生生不息的创新,每一代匠人是持火者,也是传光人。

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