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融合绘文明新景 擦亮“人好物美心齐”城市名片

2025-08-22 15:05: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田泽文

  大众网记者 许炳棋 孙莹 淄博报道

  七八月的淄博,热浪与暖流交织。

  街头的爱心冰柜传递清凉,交警“公主抱”转移故障公交车上的被困游客,社区托管服务守护新就业群体子女……一处处微小的善举,一帧帧温暖的画面,恰是“五个淄博”建设融入城市肌理的生动见证。服务的温度、诚信的厚度、志愿的热度、劳动的力度、文化的深度,正从不同维度重塑城市文明肌理,让“人好物美心齐”的城市名片愈发鲜亮。

  服务淄博,把便利酿成“民生甜”

  服务,是城市形象的直观展现。

  “淄博的城市温度比天气还热情!”游客的赞叹,是对淄博服务最直白的认可。

  17184个“便利停”“放心亭”“安心座”,让游客轻松开启游玩之旅;“齐好办”政务服务帮办代办联盟组建而成,“文明窗口”成为政务服务大厅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政务服务既温暖贴心又便捷高效;聚焦居民的诉求,社区搭建资源共享、双向奔赴、互助共赢平台,让“社区的事”变成“大家的事”,“燃”起居民自治的热情……用心用情的服务,在润物细无声中释放着善意和温暖,服务淄博的文明力量,便在这样的点滴里悄然传递。

  诚信淄博,让口碑成为“城市魂”

  诚信,是淄博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也是如今塑造城市口碑的关键所在。鲁中海鲜交易中心,智慧秤让每笔交易在“云端”留痕,用技术锁死诚信底线。全市“美德淄博·信用八景”文明风尚行动落地生根,通过打造诚信街区、诚信摊位、诚信出行等八大信用应用场景,让诚信变得可视可感。

  在乡村,美德信用积分制激活文明新动能。村民凭志愿服务、诚信经营挣积分、换生活用品,“参与——奉献——回馈”的闭环让诚信之花遍开乡野。从市场监管到公共服务,“诚信+”模式持续延伸,“说到做到、做就做好”已然成为全体淄博人共同的价值坐标。

  志愿淄博,聚微光成“满城星河”

  志愿的力量,从来不是孤光,而是千万束微光汇聚成的星河。

  漫步淄博的大街小巷,凡人善举俯拾皆是,勾勒出城市最温暖的图景。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李振华扎根沂蒙山区,为山里娃送去知识的火种,捐出毕生积蓄和国务院特殊津贴,成立“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惠及贫困学生1.24万余人次。马学虎为养父母散尽积蓄,为救兄长负债数十万仍初心不改;孙广瑞将硝烟凝成的记忆化作春风,吹绿了无数青少年的精神原野;许建武、李永娟夫妻自带冲锋舟两度驰援灾区……这些平凡身影用行动诠释善良,如同千万双手,共同绘就城市文明的动人画卷。

  这个夏天,淄博街角无人值守的“爱心冰柜”再次“出圈”。一瓶瓶包含爱心的冰镇矿泉水,静静地等待着需要的人。市民更是自发形成默契的“补货链”,为这份善意 “续杯”。

  志愿淄博不止于此。25万余名市民巡访员活跃在淄博的大街小巷,他们是文明的“眼睛”,也是善意的“信使”。通过“爱淄博随手拍”平台,累计反映问题23.6万余个、上传文明瞬间252万余个,用点滴行动为城市文明“加分”。手机镜头织就的文明监督网里,“随手拍” 拍出的是问题,更是主人翁的担当。

  从“城市文明合伙人”为社区解决2.6万个难题,到“乐享银龄心心相夕”项目为220万人次老人提供服务,从20年前几辆车十几个人到如今千人千车助力中高考的“为小”文明实践行动,淄博发布的2025年“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十大项目,精准对接民生需求,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让志愿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当志愿精神融入城市血脉,更多双温暖的手紧紧相握,淄博的文明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动力。

  劳动淄博,以“敬意”托举劳动者

  淄博的文明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藏在街角巷尾的十几平方米里。暖心驿站如星罗棋布,精准嵌入驻足、充电、热饭的刚需场景。当“便利”成为劳动者驿站的底色,“关怀”便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城市文明最鲜活的刻度,是劳动淄博的生动缩影。

  淄博暖心驿站藏在物流园区转角、老旧小区门口,甚至商业街的楼梯间,只为让外卖员送完最后一单时,拐弯就能喝上温水;让环卫工清扫完街道,两步就能热好午饭。这些“不起眼”的选址背后,是城市治理的精准刻度。

  如今,淄博的暖心驿站已超越“歇脚处”的初级阶段。电动车换电柜解决骑手“充电耽误跑单”的焦虑,应急药箱为突发中暑的工人争取黄金救援时间,政策宣传屏让休息的农民工读懂工伤保险新规。淄博“1333”劳动矛盾化解平台与户外劳动者驿站同步建设,维权通道与休憩空间双向打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纳入工会大家庭,从权益保障到社会地位,从发展空间到生活品质,系统性回应着“劳动如何光荣”“出彩何以可能”。

  淄博用细节与制度共同托举劳动者,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尊重与温暖,让劳动的价值在城市发展中闪闪发光。

  文化淄博,用“底蕴”涵养城市气

  淄博的文化底蕴如空气,浸润日常。

  太公封齐建国,管仲变法图强,稷下学宫百家争鸣,诸子思想如星辰交汇,照亮华夏文明的夜空,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在淄博正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今年以来,淄博开展“与子同学・友善同行”短视频展播活动,发布“寻着诸子的足迹”青少年研学游路线,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同时,淄博率先在全省策划推出“齐思政+”全环境立德树人项目,招募宣讲员422人,累计开展“明德齐语”全环境立德树人品牌宣讲5000余场,让历史智慧与时代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有机衔接、共谱新篇。

  社区文化书院里,书香与墨香交织,全龄段居民在此品经典、赏艺术、学技艺,精神世界愈发丰盈;文化数智平台依托50多万广电用户,让千家万户的荧屏变身文化惠民终端;陶琉文化、家风家训绘于墙面,老街区在笔墨间焕发新生;移风易俗小戏小剧走进社区和村庄,“思政大先生”宣讲队传递文明新风,群众性文化活动点亮城乡夜晚……文化的滋养,让淄博的城市灵魂愈发厚重。

  文明淄博,从不是定格的风景,是服务里藏着的民生温度,是诚信中沉淀的千年底气,是志愿微光汇聚的星河,是劳动者眼中的尊重与荣光,更是文化血脉里的传承与新生。未来的淄博,必将带着这份“有淄有爱”的赤诚,让文明的底色愈发鲜亮,让城市的故事愈发动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续写更多温暖与荣光。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