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大众网记者 孙莹 通讯员 石学政 淄博报道
网络同心,文明同行。随着2025淄博网络文明周拉开帷幕,6月24日,2025年淄博市网络文明建设(国际交流互鉴)优秀案例名单发布,由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明办、共青团淄博市委、淄博市教育局、齐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与子同学·友善同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视频展播活动入选。这场以“文明+互联网”为创新模式的文化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齐文化与互联网生态深度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互鉴,让千年齐风在数字时代激荡起新的回响。
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这场面向全市青少年的文化盛宴便持续升温。青少年们围绕“好少年讲习俗”“少年说成语”“诸子学成语”“少年诸子说”“少年爱农事”五大板块,化身“文化小使者”,或身着汉服漫步周村古商城,用灵动的讲解重现 “周村芯子”等非遗习俗;或运用AI技术与管仲、晏婴等先秦诸子对话,解读“管鲍之交”“老马识途”的当代内涵。他们通过讲述自己对齐文化、诸子思想、中华美德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从而带动了更多人共同学习了解齐文化、诸子思想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时代意义。
数据记录着这场短视频展播活动的热度。累计发布的140余期短视频构建起云端文化矩阵,200万次播放量丈量着文明传播半径,11万次点赞转发形成价值共鸣涟漪。这些由青少年视角创作的短视频,以“跨时空对话”的表现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直抵人心,在AI浪潮中破圈生长。活动不仅在淄博引发热议,更通过网络平台的裂变传播,塑造出青少年文化表达的全新范式。
当镜头从屏幕延伸至现实场域,“寻着诸子的足迹”青少年研学游路线构建起立体文明坐标系。稷下学宫遗址的夯土台上,孩子们踩着考古学家的脚印,感受两千年前诸子论道的盛景;齐文化博物馆的编钟展厅内,《韶乐》“尽善尽美”的文化内涵化作可听可感的体验。稷下学宫考古现场、齐文化博物馆、管仲纪念馆等8处文化地标成为沉浸式课堂,实现了传统文化从“文本记忆”到“立体体验”的跨越。
“与子同学·友善同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视频展播活动的创新实践,不仅让齐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更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以网润心”的育人路径。那些记录着文化传承的短视频如星火燎原,在网络空间汇聚成文明星河;那些穿梭于古今文明的研学脚步,正一步步激活着文化记忆。从指尖点击到心灵认同,从屏幕传播到实地体验,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中,齐文化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在数字时代完成从文化记忆到精神认同的创造性转化,续写着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新篇章。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