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淄博,城市文明代言 | 王长安:12年公益演出近千场!在鸳鸯板声中听齐韵

2025-05-04 11:22:5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田泽文

  编者按: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丈量着人民幸福的深度。当“五个淄博”建设不断深化,淄博正以文明为纽带,将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与市民生活的涓滴美好交织成篇。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淄博市文明办、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 “五个淄博,城市文明代言” 主题策划,见证劳动工作者眼中的“五个淄博”,诠释“人好物美心齐”的时代内涵。

  大众网记者 田泽文 淄博报道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文化”,这句质朴却深刻的话语,道出了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彼时,63岁的淄博齐天乐曲艺团团长王长安正手持鸳鸯板,全神贯注地进行《山东快书·齐国成语故事》的录制。由王长安创立的这个民间曲艺团,在12年的时光里,累计演出近千场,足迹遍布淄博张店、桓台、临淄、周村、淄川百余个乡村。用曲艺独特的清响,不断叩击着城市文脉的传承密码,成为文化淄博建设进程中一个生动且极具代表性的实践样本 ,以曲艺之力助推文化淄博建设迈向新高度。

  2013年9月,淄博齐天乐曲艺团正式成立。初创之时,仅有9名成员。随着演出影响的扩大,在团人数已发展至22人。该曲艺团汇聚了淄博范围内众多热爱曲艺艺术创作表演的文化工作者以及社会自由曲艺爱好者。自成立起,便始终坚守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曲艺艺术、服务人民群众的办团宗旨。以相声、山东快书、快板书、评书、双簧等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开展公益演出,同时积极推进曲艺创作、培训与交流等工作。

  2014年5月31日,淄博齐天乐曲艺团正式进驻张店区古玩城融华艺术馆,并在当晚举办了首场免费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与笑声此起彼伏,演出取得了超乎预期的良好效果,为曲艺团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开了个好头。2017年7月,曲艺团在张店区文化馆开办曲艺小剧场,在那段时间里,坚持每周六晚开展一场演出,为广大群众带来无尽的欢声笑语,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文化淄博建设中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线。

  在文化淄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传统曲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更好地服务时代、服务人民,吸引更多人喜爱与热爱,成为王长安及其团队深入思考并积极践行的重要课题。

  快板与双簧巧妙结合,相声中自然穿插评书和山东快书,小品内容紧密立足淄博风土人情…… 王长安和团队成员深入挖掘淄博元素,将本土特色文化融入曲艺创作,创作出众多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在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曲艺团精心组织专题晚会,让曲艺如同甘霖一般滋润着百姓生活,使文化淄博建设的成果切实惠及群众,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作为一位在曲艺事业深耕数十年的艺术家,王长安深知曲艺传承与发展对于文化淄博建设的重要性。他始终将目光聚焦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品德,凝聚起团队的强大力量,带领团队呈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为文化淄博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当你走进‘齐天乐’,才知道,有一种惬意的欢乐叫做‘听相声’。” 王长安自豪地说道,“相声就是要给老百姓带来欢乐,一个城市的‘文化密码’,一定程度也映照在百姓的笑脸上。老百姓喜欢的,就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希望听曲儿说相声能成为淄博人茶余饭后最惬意的享受,让悠久的曲艺文化代代传承,为文化淄博建设筑牢根基。”

  王长安带领着淄博曲艺大家庭的成员,在淄博曲艺的传播、创作、表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他还特别关注曲艺后备人才培养,为文化淄博建设储备后续力量。

  随着王长安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慕名前来学习山东快书艺术的人日益增多,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群体,有几岁的小朋友、十几岁的少年、大学生,还有60多岁的老人;有学生、老师、部队战士、在职员工等。他悉心教导的弟子们在曲艺领域崭露头角,有的已在全国的曲艺小品大赛中摘金夺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李丛丛便是王长安培养出的优秀徒弟之一。她考入总参兵种部长城歌舞团后,当年就在全军的汇演中荣获一等奖,短短几年时间便成长为团里的业务副团长,如今已是防化兵学院政治部的优秀军官。其他曲艺团团员的身影不仅活跃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还走进了院校、军营、农村社区、矿山工厂,甚至跨越地域,前往河北、安徽、江苏等地进行演出,将淄博曲艺的魅力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为文化淄博的对外展示搭建起桥梁。

  只要工作条件允许,王长安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山东快书艺术。1994年,他随师父刘洪滨在山东临清举办全国山东快书演唱艺术讲习班。作为师父的得力助手,他以身示范,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倾尽全力为学员传授技艺。此后,他还先后前往淄博、聊城、菏泽、河南新乡等地授课,不遗余力地推动曲艺人才培养,为文化淄博建设输送人才。

  王长安始终把修德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在辅导学生时,他分文不取,有时甚至将学生邀请到家中用餐,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几年,他仅赠送出去的鸳鸯板就有几十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曲艺传承的无私奉献,彰显着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曲艺演艺工作,王长安还将目光投向齐文化的传承与创作。他通过深入研读和严谨求证大量的史书文献,最终以传统曲艺快板书为载体,将一个个齐国成语故事进行生动演绎,既保留了故事的精髓,又赋予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现代气息,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成语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淄博建设的内涵。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曲艺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谈及淄博曲艺,王长安感慨万千,他满怀感恩地表示,自己有幸生长在淄博这片充满文化魅力的土地上。淄博市政府 “文化惠民” 政策的扎实落实,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为市民提供了提升自我、陶冶情操的良好场所;各种文化下乡活动的广泛开展,也为曲艺团成员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在王长安看来,他希望通过曲艺表演,充分展现淄博曲艺的全新形象,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共同谱写淄博曲艺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为淄博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