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别策划 | 全国劳动模范李震:在设备的“心跳”里听见匠心

2025-04-29 10:52:00 来源:  作者: 丁稳

  大众网记者 丁稳 实习记者 马晓涵 通讯员 王永军 淄博报道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石化22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齐鲁石化运维中心机泵维修钳工组长、集团公司钳工技能大师李震位列其中,在京参加表彰大会。李震成为齐鲁石化建厂59年以来第十位全国劳模。

  入职30年,李震始终坚持在检修一线从事机泵检维修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山东省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青春和热望全部奉献给了石化装置。

  从技校生到技能大师

  1995年,齐鲁石化技工学校毕业的李震踏入工厂,成为了一名钳工。师傅孙建国告诉他:“设备像孩子,得摸透它的‘脾气’。”2009年,30万吨乙烯装置检修时,面对设备国产化改造的难题,他连续数月查阅资料、制作专用工具,最终实现备件国产化替换,节省成本数百万元。他认识到:“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1年,他被评为“山东省首席技师”,逐步成长为齐鲁石化机泵检修领域的权威专家。“李震师傅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能啃硬骨头的敬业精神。”李震的徒弟李聪说,我作为李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参加过GB501的技术攻关,他带领团队连续6天奋战在检修现场,晚上还要翻阅外文资料,每天休息不足4个小时,一丝不苟,任劳任怨。

  守护装置“心脏”的硬核担当

  2017 年夏天,齐鲁石化大检修的现场。作为项目负责人,李震迎来职业生涯的“大考”——乙烯装置“心脏”GB-1201裂解气压缩机组的首次自主检修。

  面对问题,李震带领团队采用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对气封进行接合面重新加工。这项技术精度极高,但操作难度也非常大,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李震亲自操刀,双手稳稳地控制着设备,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通过改造气封结合面,彻底解决了机组自安装之初就存在的气封泄漏隐患,相当于堵住了一条细如发丝的裂缝。这一成果不仅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效率,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还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最终,机组一次开车成功,之前各类“顽疾”全部清除,日本专家禁不住叹服:“中国技术工人了不起!”

  2024 年,炼油区域大检修。李震带领团队跨区域支援炼油厂蜡油加氢K102机组检修。他推行“5S+目视化”管理,将工具摆放、零部件标识全部纳入标准化流程。

  检修现场干净整洁,工具摆放整齐有序,零部件标识清晰,整个现场仿佛变成了一个精密仪器的实验室。在这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下,检修团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K102 机组的检修周期比计划缩短了15%。该机组在公司 5S 评比中斩获第一。

  “从2017年至今,我们没有一台设备的轴承出现过故障。”说这句话时,李震满脸的自豪。至今,他负责的维保区域实现“零轴承烧损故障”,设备预知维修率提升至80%,累计创效超亿元。

  “毫米级舞者” 问鼎技能巅峰

  2018年9月,山东省化工行业技能大赛的钳工实操现场气氛紧张到极点,李震面前摆放着两块45号钢毛坯,它们将被锉配成间隙小于0.01毫米的配合件。

  当李震完成最后的加工,将零件放入激光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检测,裁判看到测量结果的那一刻,不禁惊呼出声:“0.008 毫米的间隙,比头发丝还细!”李震在本次比赛中以98.5分的优异成绩拿下个人第一。在团体赛中,他带领队友们齐心协力,以总分超过第二名20分的明显优势夺冠。成绩刷新了赛事纪录,也让他捧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同年10月,李震出现在第十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能大赛现场。这一次,他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激光三坐标测量仪的精度要求达到 0.005 毫米。最终,他以总分91.25的绝对优势夺冠,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成为中石化系统首位“全国技术能手”双料冠军。

  比赛结束后,他编制了36项机组检修标准程序作业法,推动设备维保从“经验驱动”转向“标准驱动”,极大提升了检修效率与安全性。他将赛场经验融入工作室攻关,如超高压压缩机填料自主修复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累计修复填料191套,创效3800万元,成为石油石化行业的标杆案例。

  “传承匠心”守牢装置“生命线”

  2020年4月,李震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李震带领团队将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深度融合,完成创新成果33项,获国家专利5项。创新探索设备完整性管理,将状态监测等新技术与传统维保深度融合,预知维修比率由不足20%大幅提升至91%,状态监测覆盖面达100%,真正做到设备运行有数据,设备检修有依据,由被动检修向主动检修转变,有力保证装置长周期安稳运行。

  针对烯烃装置中一些常见的设备故障,研发出了一系列实用的维修工具和技术。其中,“一种离心泵轴端轴承自锁紧螺母”获得了国家专利。为了解决高压聚乙烯压缩机填料泄漏的问题,李震带领团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终于研发出了填料研磨速度、研磨时间、研磨剂注入量最佳配比修复技术。

  “李震作为身边的劳模,遇到艰难险重的时候,总是勇于站在前面身先士卒,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树立起一个标杆。”齐鲁石化运维中心烯烃机修车间主任杨露说。

  李震参与山东省“技能大师”领航计划,受聘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产业教授,通过“单点课”“技能观摩”等形式,年组织职工和学生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培养高级技师、技师100余人,其中3人获省级竞赛金奖、5人获银奖,2人获省技术能手,3人获齐鲁首席技师。

  展望未来,李震目光坚定:“能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我感到非常光荣,这对我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今年是齐鲁石化公司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全面建设的起势之年,面对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将始终坚守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提升自身技能,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深耕于一线岗位,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