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大众网记者 丁稳 实习记者 马晓涵 通讯员 赵凯 淄博报道
4月28日,淄博市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幸福家园·共建共享”——全市“公益+市场”供需对接双选大会在淄博市博物馆南广场热闹开场。不同于传统展会,这场以“公益+市场”为主题的双选会,把社区团购、家政服务、托育医疗等居民日常所需的服务“搬”到现场,320余家企业、社会组织与全市384个社区“面对面相亲”,现场碰撞出2200多个服务“火花”,为城市基层治理画出“幸福同心圆”。
现场直击:320家“生活服务商”扎堆“摆摊”,居民“需求清单”变“服务菜单”
走进会场,10大展区各具看点:社区团购区的高青西红柿、临淄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前围满咨询的社区工作者;智慧食堂展区,企业现场演示“手机下单、配送到家”的便捷服务;家政服务区,各类质优价廉的服务项目,引来不少社区书记驻足询问……从“柴米油盐”到“康养托育”,吃穿住行娱全链条服务一应俱全,不少企业带来的适老化改造方案、新市民子女托管等“定制化服务”,更是精准戳中老旧小区和新兴社区的治理痛点。
“我们带着20多个居民‘急难愁’问题来‘淘宝’,没想到找到了3家能对接养老建设的企业。”张店区马尚街道某社区书记王女士举着记满合作意向的笔记本感叹,“过去社区找资源像‘大海捞针’,现在政府搭台把‘资源包’送到眼前,省时又省力!”
破题基层治理:当“公益温度”遇上“市场活力”,双向奔赴有多甜?
作为老工业城市,淄博近年来面临社区服务供给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此次双选会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化、专业化资源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机制,不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让企业、社会组织带着技术、资金、服务“走进来”,社区带着居民需求“走出去”。
启动仪式上,淄博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三级调研员董玉磊推介了社区发展基金。“合作产生的部分收益反哺社区公共服务事业,以后修凉亭、办活动,有了市场化的‘活水’,社区再也不用‘等靠要’!”
淄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员教育中心主任王志臣介绍,去年以来,淄博聚焦社区治理服务难题,创新“公益+市场”社区运营模式,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空间运营,一年来,490余家市场主体入驻社区,开展各类服务项目1600余个,超过半数的社区党组织成立发展基金,资金总盘子达1860余万元,社区治理更加精准精细,社区服务更加可感可及,社区发展更有活力、更可持续!
从“对接会”到“长效网”:1600家企业“资源库”上线,社区服务有了“操作手册”
为避免“展会热热闹闹,会后无人对接”,大会现场发布了《“公益+市场”社区运营操作指引》,这份“社区服务说明书”细化了11类服务场景的准入标准、合作方式和风险防控机制,比如社区团购类明确了“低价惠民、产品质量安全”,餐饮食堂类规定“食品安全”,等等,让社区和企业合作有章可循。
更让基层兴奋的是首批1600余家市级“资源库”同步上线,既有华润万家、美团优选等知名企业,也有本地“老字号”和公益组织,社区只需“按需索骥”就能找到匹配资源。
未来图景:当“家门口的便利”成为常态,幸福家园什么样?
“下楼就能买到平价菜”“老人吃饭有社区食堂”“孩子放学有托管班”……这些居民眼中的“小确幸”,正通过“公益+市场”模式加速落地。下一步,淄博市将继续鼓励企业把服务网点嵌入社区、沉入小区,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民服务。
这场充满民生温度的双选会,不仅是一次资源对接,更是一次基层治理理念的革新——当政府从“包办者”变为“搭台者”,当企业从“局外人”变为“共建者”,一幅“政府省开支、居民享服务、市场主体有收益、社区发展可持续”的幸福画卷,正在淄博的大街小巷徐徐展开。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