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大众网记者 孙莹 淄博报道
当高速掠过鲁中丘陵,千年窑火与现代交通在淄博博山撞出璀璨火花。4月24日,“沿着高速看淄博”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这座“琉璃之乡”,看博山琉璃如何留住烟火气,如何再新生?
千年历史,薪火相传。在1200℃的火焰中烧制,经过吹、捏、拉、伸,最终做出巧夺天工的琉璃精品。奔腾的骏马、高洁优雅的琉璃天鹅、巧夺天工的灯工作品、风格迥异的雕刻花瓶等,山东西冶琉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冶工坊)里琳琅满目的琉璃制品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西冶工坊多款产品获得国家发明和外观专利。2017年7月,西冶工坊代表中国地理标志“博山琉璃”出席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向世界展示博山琉璃的独特东方韵味。
如今,这座曾为“一带一路” 峰会烧制陈设的老字号,正以“古法新用”书写传奇。从产品设计到销售模式,从应用场景到文化传播,全方位的创新变革不断涌现。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力量的注入,博山琉璃正迎来创新传承的全新局面。
在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以古窑集群为特色的传统街区颜神古镇已然焕彩重生,成为了艺术家、传统匠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这里有怀旧的工厂区、13座古窑和绵延的明清古建筑群落,包含民宿酒店、餐厅、酒吧、琉璃剧场、琉璃体验馆、陶艺体验中心、艺术家工作室、博物馆及展览馆、商铺等休闲设施,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教育研学、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于一体。
走进颜神古镇,宛如走进一部北国的陶瓷琉璃发展史。古朴的馒头窑、斑驳的匣钵墙、光滑的石板路、沧桑的古民居、怀旧的老厂房……这里积淀着光阴的故事,吸引着八方来客,完美诠释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沉浸式文化旅游融合理念,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度假体验。
千年前,匠人们用馒头窑烧出精美的陶琉制品;今天,博山借高速路网与数字浪潮,让琉璃之光穿透时空。这不是传统与现代的博弈,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接力。当老窑火遇上新通途,博山正以“琉璃为墨,高速为纸”,在新时代的卷轴上,书写属于东方美学的新篇章。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