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8”打通防汛避险“最后一公里” 无缝衔接“防”和“救”

2024-03-05 09:10:01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齐春菊

  大众网记者 李强 齐春菊 通讯员 侯颖 淄博报道

  为进一步完备暴雨洪涝防御工作机制,提升基层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淄博市统筹谋划,提前布局,聚焦山洪灾害、低洼易涝等防汛重点村(居委会),提升人员转移避险能力,着力打造“11338”防汛避险体系,筑牢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实堤坝。

  修订“1”个人员转移预案。针对全市659个自然灾害风险点位多、防范难度大的防汛重点村,组织开展全面摸排,建立工作台账,选取部分村作为重点案例,进行“解剖麻雀”式调研,结合往年经验,反复调研、座谈、论证,指导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通过打造、评选、推广、抽查应急预案典型样板,带动全市各防汛重点村进一步做好人员转移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破解村级防汛预案普遍存在的针对性、操作性不强、上下一般粗等问题,有效提升预案实战性、可操作性。

  绘制“1”张转移路线图。突出简约明了、要素齐全,根据地形地貌、转移人员、住宅分布等实际情况,绘制防汛避险人员转移路线图,标明转移路线、安置点等相关内容,通过公示栏张贴、组织相关人员入户宣讲、人员转移双盲演练等方式,提高村民科学避险意识和能力,为科学有序实现人员避险转移,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提供坚实保障。

  落实“3”个关键责任人。汛前,在市级媒体公布659个防汛重点村防汛、预警、人员转移3个责任人名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组织开展贯穿汛期的人员转移避险专项演练,着力检验应急指挥、应急“叫应”、预案启动、集结人员、组织转移等有关内容的实战水平,有效提升基层3个责任人组织、指挥、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人员到位、反应快速、应对有效。

  确定“3”个紧急安置点。选点上,落实一村一策,依据地质、地势、村内建筑物、人员分布等情况,每个防汛重点村至少确定3个人员转移安置点,在“乡自为战、村自为战”条件下,实现人员就近有序安全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配备上,严格落实救灾安置工作要求,配齐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用品,保证在极端暴雨洪涝灾害、超标准洪水等危险情况下,转移安置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房住、有病能医”。

  贯通“8”条预警发布渠道。进一步畅通市、县、镇、村四级预警发布渠道,将山东通、一键通、手机短信、微信群、大喇叭、锣、哨、上门告知等“8+X”种信息告知手段纳入常规管理,定期组织各级各类防汛预警转移责任人开展实训演练,切实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接收、研判能力,实现暴雨、台风防范各责任人有“叫”有“应”有“为”,在最短时间通知受灾区域内人员迅即安全转移,做到“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