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齐之声 | 疏堵结合 让电动自行车“上不了楼”

2024-02-29 14:52:30 来源:  作者: 孙莹

  大众网记者 孙莹 实习记者 徐淑涵 淄博报道

  消防安全无小事,生命安全大于天。近期发生的几起火灾事故,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这个痼疾再次推上风口浪尖。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更是敲响了沉痛的警钟。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全国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已连续三年攀升,仅2023年一年就达2.1万起,平均每日57起。早在2018年,公安部就已发布了《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明确了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但为何电动自行车乱停放、乱充电问题屡禁不止?

  从现状来看,部分小区充电桩太少或未配备专门的停放充电区域,停放区域不遮风挡雨,充电桩的电价费用高于家庭用电,但更普遍的问题是居民的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物业无法实现无死角监管,即便发现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入户后进行劝说,居民也未必能够及时整改。

  2月27日,淄博及时发布《关于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法律责任的通告》,通过宣传教育、实地检查、逃生演练等方式,使广大市民了解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设立相关处罚机制,传递出“真抓严管”的信号,倒逼公众遵纪守法,打消部分居民的侥幸心理,让电动自行车、电瓶车等不能“进楼入户”“人车同屋”,更不能恣意“乱充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但一味禁止“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或许只能治标,重点还需解决充电源头问题。部分小区由于投入使用时间长、长期缺乏维护和管理,导致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充电设施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住宅小区可以随意出入,也增加了小区电瓶车被盗的风险。社区和物业要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充电场所,老旧小区也应及时规划停车区域并加装充电设备,这样疏堵结合,才能有效防止电动车“上楼”。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