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王华明因地制宜 打造淄博精准扶贫新样本

2016-06-04 15:41:00    作者:陆瑞洋 丁稳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第一书记;王华明;淄博;精准扶贫
[提要]“整洁的乡村道路,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着,街边的八个主题花园里繁花盛开,老人聚集在文化活动室喝茶打牌,一头头黄牛在养殖区内悠闲的晒着太阳…”这不是一幅浮世绘,而是一个省定贫困村高青县花沟镇辛庄村的日常。
  

 

  2015年10月24日,王华明与大众网及联华超市联合开展了此次高青农产品展销会,1900斤菠菜销售一空。

   

  12月29日上午,辛庄村召开了表彰大会。

  2016年1月6日,淄博市公安局领导在王华明陪同下到辛庄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送上1万余元的过冬物品。

 

  3月7日,王华明带领村民植树400余棵,建设美丽辛庄。

  大众网淄博6月4日讯(记者 陆瑞洋 丁稳)“整洁的乡村道路,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着,街边的八个主题花园里繁花盛开,老人聚集在文化活动室喝茶打牌,一头头黄牛在养殖区内悠闲的晒着太阳…”这不是一幅浮世绘,而是一个省定贫困村高青县花沟镇辛庄村的日常。自从去年6月份辛庄村来了个“第一书记”---王华明,这个村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淄博市公安局的一名公安干警到辛庄村的“第一书记”,短短11个月的时间,他从思想脱贫入手,身先士卒,精准发力,着重推进辛庄村“村社合一”和美丽乡村建设。在 他的带领下,这个45户人家中就有11户困难户的省定贫困村正大步走在脱贫奔康的路上。

  精准扶贫: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拔出贫困的“根”

  第一书记心得:“没有做不通思想工作的群众,只有不会做思想工作的干部”

  “一切陈旧的思想都将会成为脱贫攻坚的阻力”,2015年6月刚到辛庄村的王华明在经过深度调研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根治辛庄村的贫困,他并不着急开始搞建设,而是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带队外出考察学习,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引导他们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完成思想脱贫。

  “你待群众有多好,群众待你有多亲。没有做不通思想工作的群众,只有不会做思想工作的干部。”王华明在村里开会的时候经常这样说,“村‘两委’首先要自己解放思想,着眼大局,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带动群众思想统一,完成思想脱贫。”

  “王书记,我想通了,我也申请加入种植合作社,明天就去村委签入社协议。”村民柴某在电话里对王华明说,放下电话后王华明长舒了一口气,这是发生在2016年3月23日深夜的一幕,真实的反映了王华明“思想脱贫”做法的阶段性成效。

  “村社合一”推进过程中,柴某坚持自己经营,不愿入社,影响了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为了做通柴某工作,王华明一有空就去柴某家拉家常,来来回回不下20次,他还给柴某的父母、公婆、小姑子做思想工作,“组团”说服柴某,经过王华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柴某终于同意入社,将土地托管经营。

  其实,柴某只是9个月来王华明游说对象中的一户。在推进美丽辛庄建设中,他从思想工作入手,挨家挨户宣传做工作,唤起村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他的鼓舞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动用大型机械5台次,义务出动劳力200人次,对村内坍塌房、垃圾堆、杂草堆、柴火堆、石堆等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垃圾1000余立方米,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道路硬化、旱厕改造、主题花园建设、绿化美化、太阳能路灯等多项民生实事。

  精准扶贫:建设“富裕辛庄”需“走出去引进来”

  第一书记心得:“不等不靠不要,自己发展,发展自己”

  “要想建设富裕辛庄,就得不等、不靠、不要,自己发展,发展自己。”王华明在村民大会上说。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仅靠输血式帮扶是不够的,需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致富模式,因地制宜,结合辛庄村耕地多等特点引进项目,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

  2015年7月初,王华明带领20余名村民代表及村“两委”成员到寿光、临淄学习特色种植,到高青县茹窑村等地参观学习“村社合一”,开阔了视野。回到辛庄村,他们加班加点探讨方案,探寻出路,打破传统的玉米、小麦种植模式,因地制宜的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和肉牛养殖合作社,发展循环经济。截止目前,肉牛养殖产业从无到有,存栏量达40余头;西瓜、白菜、菠菜等种植项目规模迅速扩大。预计村民年人均收入将增加1000元。

  “王书记最公平、最大公无私、最值得信任”,这是村民对王华明的评价。在春冬季绿化中,王华明身先士卒,不怕脏,不怕累,埋头苦干,脸晒得黑黝黝的,手脚都冻裂了,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在推进辛庄村经济转型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中,他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分工负责,发挥了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就像是辛庄发展的星星之火,点燃了村民的发展热情,让村民看到了脱贫奔康的曙光。

  精准扶贫:引进落地变“输血”为“造血”

  第一书记心得:“借鸡下蛋,借势借力,推动辛庄跨越式发展”

  输血容易,造血难,辛庄想要切底的摆脱贫困的帽子,最关键的就是要借势借力,引进资金,让扶贫政策落地。

  “借鸡下蛋,借势借力,才能推动辛庄跨越式发展。”王明华这样说道。在辛庄村,他经常彻夜研究学习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上级的扶贫开发政策,为投资者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了争取项目、政策,他曾开车追上到外地开会的县扶贫办主任,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

  2016年3月,王华明经多方考察,与山东鹤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巨菌草种植项目,发展特色种植业,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巨菌草种植项目一期种植300亩,青苗补偿款和半年收益已提前到位,打消了群众的疑虑,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2015年底,在外地定居20多年的经济能人柴本强,经常在电话里听到村里的父老乡亲夸赞王华明书记为老百姓办实事。带着好奇心和无需多言的信任感,柴本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王书记点燃了我回乡创业的激情,我想做个为家乡造血的人。”柴本强有些激动的说。他曾与王华明彻夜促膝长谈,从儿时梦想到衣锦还乡的感受,从投资环境到辛庄村未来蓝图设想,很快一拍即合,柴本强决定投资200万元,回乡成立一家塑编厂,一来可以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二来可以解决家乡人的就业,带动家乡脱贫致富。截止目前,柴本强已与辛庄村签订投资意向书,工厂建设正在进行中。据了解,竣工之后将解决40人就业。

  招商引资的电磨面粉厂征地已经完成,项目拟引进5台电磨加工高端面粉,有效提升小麦的附加值。巨菌草加工包装车间完成图纸设计,不日将动工。这些加工业项目的引进,扩大了年轻劳动力在家门口的就业,将有效增强村庄的造血功能,促进农村转型发展。

  精准扶贫:文化惠民 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第一书记心得:“经济搞上去,文化跟上来”

  “当太阳能路灯齐刷刷的亮起,樱花园前的广场上,村里的女人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你会发现辛庄的夜晚美得不像话,像是梦里才有的场景。”在深圳工作的柴某回乡时颇为感叹,王华明听后心里感到莫名的欣慰。

  “经济搞上去,文化就要跟上来,要不然容易出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王华明说。为了避免这些状况,响应文化惠民的号召,他从市公安局筹资建起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里面有棋牌等娱乐设备,十里八村的人都骑车过去玩。文化广场已经完成了土建工程。另外,他还建起了“农村书屋”,供年轻人学习种植和养殖知识,还给跳广场舞的妇女们配备了移动音箱。

  屋顶光伏发电的辛庄村幸福院建设也正在规划中。辛庄村幸福院规划占地500平方米,可容纳15名老人居住,配备洗澡间、厨房和文化娱乐室等。屋顶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届时将并入国家电网,预计每年发电8000度,除幸福院自用1000度,其他用于出售,按每度电一元的价格计算,每年收入7000元,用于幸福院的日常开销和维护。现年71岁的村民温玉西惊叹道:“幸福院还能挣钱,俺真是想都不敢想呢。”

  精准扶贫:政企合力 “互联网+”推动农民脱贫

  第一书记心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背后是市公安局整个团队”

  “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单位资源优势,让精准扶贫有了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支持。

  淄博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延军在《市公安局“第一书记”半年工作汇报》中批示,“第一书记半年工作成效很大,得到全村老百姓好评。全局都要支持第一书记的工作”。

  淄博市公安局11名党委委员分别结对帮扶辛庄村的一户困难家庭。在村办公室,11张仔细填写的“服务联系卡”整齐摆放在桌面上,淄博市公安局局长申延军等领导的走访记录都在其中。淄博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们坚持日常走访和节假日、重要节点走访慰问相结合,已发放补助物资2万余元。

  去年零下十几度的深冬时节,淄博市公安局为辛庄每户困难群众都送去了1吨优质环保兰炭。“我活大半辈子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用的炭块。”柴大爷激动的拉着王华明的手说。

  为加快脱贫攻坚,淄博市公安局又派出两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两名五保户,定期走访,还为他们送来价值1000元的“扶贫羊”。农家小院有了人气,增添了生机,五保户老人心存感激。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背后是市公安局的整个团队。”王华明经常这么说。2015年下半年以来,淄博市公安局先后投入、协调资金30余万元,为村里实施了道路硬化、旱厕改造、绿化美化、视频监控、文化活动室建设、太阳能路灯等,使得辛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派驻高青县的“第一书记”,王华明不仅心系辛庄村,更不吝啬将自己的力量与社会资源奉献给高青县。去年,他充分运用“互联网+”的红利,协调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联系天津、淄博的14名企业家及8家媒体,联合其他市派“第一书记”,组织了“第一书记、情系高青”系列活动,不仅为高青多个乡镇的17个困难家庭、寒门学子送去温暖,还成功为高青瓜农、菜农推销农产品7万余斤,带火了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高青西瓜”、“高青西红柿”等农产品在中心城区的销售。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王华明说,《论语》中孔子对于和谐社会的描述,也是他希望辛庄村变成的样子。他坚信小村庄也可以有大作为。他希望以自己的严实作风、百姓情怀和吃苦奉献精神,在党委、政府领导及帮扶单位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推动“村社合一”和美丽乡村建设,让辛庄村彻底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建设成为富裕、秀美、生态、文化、和谐的“五有辛庄”。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刘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