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袁一军)周村区王村镇5家耐材企业利用地处市界之便,巧换注册地,意图通过玩这种“躲猫猫”游戏躲避环保监管。昨天,王村镇通过勘界,确定2家企业的窑炉车间位于王村镇,要求这2家企业按照我市要求进行环保治理。另3家,虽然窑炉车间不在王村地界,但由于地处交界区域,环保部门将告知邻市对其加强环保监管。
挖空心思,逃避监管
4月,环保部门来到耐材大镇王村镇进行环保检查,发现本来位于治理名单上的5家耐材企业,竟然变成了邹平县的企业。面对检查,业主也是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来查我?可我不是淄博的企业呀。
执法人员查看营业执照发现,这些企业的注册时间,基本都在2016年年初,也就是说,这5家企业是在几个月前刚在邹平县完成了身份变更手续,摇身一变成了外市户口。
经过认真研究,周村区制定了一个专门针对“外籍”企业的处理方案:首先认定企业地界。由国土所、环保所、派出所、经发办、安办、村(居)于5月25日前联合对相关企业地界进行勘测认定;按照属地管理要求,5月30日前对在王村镇辖区范围内生产、营业执照注册地非周村区的企业,严格按照周村区同行业要求进行整治。对拒不服从管理的企业,将采取停水、停电、拆除设备等措施,并函告区检察部门采取跨界联合执法。
5月25日,勘界有了结果。5家企业,2家的窑炉车间在王村镇。其余3家,部分厂区在王村镇,但构成污染的窑炉车间在邹平县。据此,周村区决定,前2家企业要在6月底前完成环保治理,完不成的,予以关停。后3家,由于地处交界区域,其污染影响到王村镇,环保部门将与邹平方面沟通,请对方加强环保监管。
污染转移,不可忽视
环保高压之下,我市一些位于市界区域的高污染企业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躲避环保监管。变更营业执照,改换户口,便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手法。
记者驱车从周村城区往王村镇方向行驶,可看到多家熔块厂高高的烟囱,不时冒着黑烟或青烟,看上去,这些企业似乎都是周村区的,但周村环保部门却无可奈何。原来,周村区与相邻邹平县的边界犬牙交错,那几家看上去好像在周村区的企业,其实都是邹平县的。
这几家企业以前也的确是周村区的,几年前,为了躲避环保风暴,他们搬迁到了邻近的邹平县。记者了解到,我市有个别建陶企业,也有此种打算。
不同市之间环保监管力度上的差异,是造成企业“外逃”的根本原因。据了解,在有的市,耐火企业可以不安装在线监控设施,不上脱硫设备。这样的“优惠”条件,足以对企业构成诱惑。
这些企业虽然搬迁了,或变更了注册地,但仍在两市交界区域,其污染仍对我市造成影响。据介绍,上述3家熔块厂,就对周村区的一些空气质量监测点位造成了不小影响。
污染转移,边界污染,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