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淄博侦破经济犯罪案件365起 追赃挽损1.1亿元

2016-05-13 11:27:00    作者:王镇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今天上午,记者从淄博市公安局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5年,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经济犯罪案件36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90名,追赃挽损1.1亿元。此外,“猎狐2015”专项行动、打击非法集资、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等一系列经济犯罪专项打击行动也取得显著成绩。

  大众网淄博5月13日讯(记者 王镇 通讯员 胡云雷)今天上午,记者从淄博市公安局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5年,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经济犯罪案件36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90名,追赃挽损1.1亿元。此外,“猎狐2015”专项行动、打击非法集资、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等一系列经济犯罪专项打击行动也取得显著成绩。

  2015年,淄博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猎狐2015”专项行动、打击非法集资、打击“逃废银行债务”、打击假币、打击网上银行卡非法买卖、“安宁-2015”打击保险诈骗犯罪等专项行动。其中,“猎狐2015”专项行动成功抓获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2名;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立案47起,涉案金额8.46亿元,破案4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6名;打击“逃废银行债务”专项行动破获金融诈骗犯罪案件15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5名;打击假币犯罪专项行动收缴假币103万元,捣毁制假窝点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打击网上银行卡非法买卖专项行动破案24起,打掉犯罪团伙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安宁-2015”打击保险诈骗犯罪破案13起,打掉犯罪团伙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

  此外,全市公安机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犯罪、打击传销犯罪、打击涉税犯罪等工作已实现常态化并取得可喜战果。去年10月10日至今年1月20日,全市公安机关积极参与开展秋冬治安“百日会战”行动,集中对非法集资犯罪和骗取贷款、贷款诈骗等金融诈骗犯罪进行打击,收到良好效果。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市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持续保持对经济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重点打击金融领域犯罪,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犯罪,涉税犯罪以及其他常见多发性犯罪。

  由于经济犯罪案件总量呈上升态势,并且犯罪形式不断翻新,在此,淄博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防假识骗意识,警惕经济违法犯罪,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发现各类经济犯罪线索,或成为经济犯罪行为的受害者,请及时向当地公安举报。

  防范经济犯罪提示:

  防范互联网金融犯罪。警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打着保障本金、保障收益的幌子诱骗群众投资,从事非法集资违法活动。警惕互联网平台借向公众转让股权、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名义从事非法证券活动。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业务监管措施不健全的漏洞,注册成立空壳公司,通过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和转移赃款。警惕不法分子通过借助钓鱼网站或植入木马,来盗取网友在支付环节中输入的个人敏感信息,再从卡中划转资金。警惕网站工作人员将客户的信息资料泄漏或出售以获取利益,侵害消费者权益。

  防范非法集资犯罪。警惕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警惕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警惕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警惕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或通过举办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发放礼品等形式引诱老年群众投入资金的非法集资。警惕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形式的非法集资。警惕发展会员、商家加盟进行非法集资。警惕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防范假币犯罪。警惕现金交易时,通过各种理由更换、“调包”真币被骗。认清所谓中大奖、捡到钱物平分、低价兑换外汇等骗术,勿动贪念。密切关注银行系统和公安机关通过媒体发布的防范常识,主动掌握识别假币的方法和技巧。误收假币后,请不要再继续使用,应上缴当地银行或公安机关。可以向公安机关提供制造、买卖、持有假币等案件线索,由公安机关进行后续处理。

  防范涉税犯罪。警惕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渠道虚开发票、代开发票、买卖假发票等手段,偷逃国家税款。警惕不法分子通过注册企业公司等手段,骗购增值税发票、货物运输发票、农产品收购发票等手段谋取不法利益。警惕不法分子通过购置印刷设备、发票模版、刻制各类印章等,印制、伪造、变造各类发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谋取不法利益。

  防范传销犯罪。警惕传销组织以政府支持、项目投资为名,打着“资本运作”、“1040工程”、“连锁经营”等旗号,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发展下线牟利的拉人头式传销。警惕传销组织借助虚拟网络,以“电子商务”、 “原始股投资”、“网络资本运作”、“消费返利”等为幌子,通过网银缴纳入门费、网上注册会员或代理商,发展下线,从事传销。警惕传销组织披着“公益慈善”、“爱心互助”、“消费养老”、“免费旅游”等华丽外衣,用名目繁多的层级奖励诱骗群众参与传销。大中专院校学生在择业、就业、访友游玩时,警惕借招聘、实习、创业、交友、旅游等名目,以高薪致富为诱饵,缴纳加盟费,以发展亲友为事业基础的传销陷阱。

  防范保险诈骗犯罪。警惕非法设立保险公司、非法设立保险中介机构,设立虚假保险机构网站,假冒保险公司名义设立微博、发送短信开展业务,非法开展商业保险业务、非法经营保险中介业务以及销售境外保险公司保单等非法经营保险业务欺诈行为。警惕销售非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保单、假冒保险公司名义制售假保单、伪造或变造保险公司单证或印章等材料欺骗消费者,以及利用保险单证、以高息为诱饵的非法集资行为等保险合同诈骗类欺诈行为。

初审编辑:宋婷婷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