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淄博5月12日讯(记者 宋婷婷 见习记者 李乐天 通讯员 闫盛霆 董俊梅)作为国家级重点镇、省级示范镇、山东省政府确定的首批中心镇和特色产业镇,近年来,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通过转型升级,编制“一山、一水、两园、三路”的规划蓝图,努力打造陶瓷风情小镇,突出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转型升级 产业聚集勾勒新蓝图
“我们立足区域优势,加速产业转型,高标准编制了‘一山、一水、两园、三路’的规划蓝图,努力打造陶瓷风情小镇这张文化昆仑新名片。”昆仑镇党委书记翟纯乾说。
作为依托资源起步的工业重镇,昆仑镇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近几年来,昆仑镇大力实施“地下转地上”战略,强制关停了镇内47家煤井企业和162家土小企业,逐步摆脱了对资源的依赖,全镇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截至2015年底,全镇规模以上企业118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9家,中国名牌2个,上市公司2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172个。
据了解,昆仑镇围绕机械制造强镇和陶瓷文化名镇,规划建设高端装备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平台,吸引周边乃至全区、全市企业向园区集中,扶持发展骨干企业,推动新研发、新工艺和新市场项目,拉长产业协作链条,形成了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区和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两大产业集聚区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6%。
为逐步改变产业布局散乱的局面,昆仑镇积极引导中心城区的企业“退二进三”向园区搬迁。目前,已有德宽机械等6家企业搬入园区,完成投资5.8亿元,2家竣工投产,4家在建。预计全部投产后,将新增产值25亿元,利税3亿元,新增就业420余人,腾出土地110余亩。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顺势而为 打造陶瓷风情小镇
距今8000多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村瓷窑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烧制技艺、全国独家汇集的中国鲁青瓷馆、山东省陶瓷工艺产业基地等都“集聚”昆仑,陶瓷文化底蕴深厚。
被誉为淄博陶瓷五朵金花之一的淄博瓷厂也坐落于昆仑镇,生产的鲁青瓷刻瓷文具曾获德国慕尼黑第34届手工艺品博览会金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陶瓷艺术品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鲁青瓷作品连续5年被选为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唯一贵宾礼品。在瓷厂的带动下,当时15%-20%的昆仑人从事陶瓷,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建国后几乎所有的国家级、省级陶瓷艺术大师都诞生于昆仑镇。
依托陶瓷产业优势,昆仑镇推动经济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以陶瓷文化创意为重点,以机械装备产业为支撑,按照“一山、一水、两园、三路”的规划,全力打造陶瓷风情小镇。
据悉,“一山”就是依托昆仑山,发展以休闲、采摘为主的慢生活运动区域;“一水”就是孝妇河,对昆仑段两侧6.88公里沿河道路提升改造,计划在洄村建天桥,把文创园与孝妇河连起来,打造以陶瓷文化为重点的景观长廊;两园是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和陶瓷文化主题公园。“三路”是在镇境内的张博路、张博路附线、泉王路3条国、省道上,在关键路网节点建设不少于100处的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将路灯杆等作为陶瓷文化宣传的载体,打造路域陶瓷文化景观带。
产城融合 构建生态宜居昆仑
位于昆仑镇政府驻地旁边的高档住宅小区“晟世华庭”,是由天晟支架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来的。为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的建设,昆仑镇实施退二进三,对红旗化工厂、耐火材料厂等8个老企业厂房进行改造,盘活利用存量土地850亩,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截止到2015年,昆仑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6.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昆仑镇按照“突出特色、产业兴镇”的理念,以发展文化创意、陶瓷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线,吸引人口、促进就业,实现城镇人口的再聚集和产业分工的再布局,打造“特而优、小而美”的经济文化强镇。
为此,镇政府先后投资500万元,聘请同济大学、淄博市规划信息中心高标准、前瞻性的编制了《昆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和镇区控规,以及产业规划、排水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并按照“西进、东控、北扩、南连、中优”的原则,规划形成1个中心城区和6个中心社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承接淄川与博山,辐射东西的区域性次中心城市。
为了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昆仑镇投资3.8亿元,实施主次干道“绿化、净化、亮化、功能化、秩序化”五化工程;投资7.8亿元,修建各类道路53.5公里;在此基础上,雨污管道、排水、电力、供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