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布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淄博4项目入选

2016-04-01 08:5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鲁中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近日,省政府正式公布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59项。其中,淄博高青仪狄造酒故事、临淄八仙戏等4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淄川孙膑拳、张店洪派太极拳等12项入选扩展项目名录。

    大众网-鲁中网淄博3月31日讯(记者 王镇 见习记者 张琦)近日,省政府正式公布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59项。其中,淄博高青仪狄造酒故事、临淄八仙戏等4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淄川孙膑拳、张店洪派太极拳等12项入选扩展项目名录。

  据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工作于2015年3月启动,各市及相关部门共推荐申报项目407个,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广泛征求意见、面向社会公示,经过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致同意后,于今年3月正式报省政府批准、公布。

  记者梳理名单发现,淄博高青的仪狄造酒故事,临淄的八仙戏,淄川的通背拳,博山的正觉寺禅修茶道4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淄博淄川的孙膑拳,张店的洪派太极拳,博山的窑陶瓷刻绘等12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力度,实施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延伸阅读:

  仪狄造酒故事:

  相传夏禹时期,淄博市高青县狄城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2013年8月,“中国酿酒文化起源地”论证会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信息中心、《中国文物报》、山东省文物局、安阳市考古队、韩国海洋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国井扳倒井所在地狄城遗址,为酒祖仪狄故里。

  这些科学考证,与高青县关于酒祖仪狄的传说,十分吻合。

  八仙戏:

  八仙戏是临淄独有的古稀剧种,也是目前全国范围内较为古老和稀有的戏种。明末清初开始在临淄区皇城镇五路口村一带流传,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八仙戏的伴奏乐器极为独特,是用笛子、笙箫和唢呐等吹奏乐器,婉转悠扬,舒缓大气,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

  八仙戏因流传时间久远,剧目全系取材神话故事,内容单调又距群众生活较远,不易流传,同时曲牌演唱、填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易教学,很难发展和传承。虽然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稀有剧种的抢救、发掘、整理工作,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目前,能够演唱八仙戏的老艺人都在70岁以上,八仙戏面临灭亡,保护和传承任务非常艰巨。

  通背拳:

  通背拳又名通臂拳,是起源于战国时期,至今已两千余年的古老拳种。历经两千余年的流传,通背拳巳经成为集技击与养生于一体,在近现代130多种武术流派中独树一帜,并与太极、心意(形意)、八卦齐名的四大名拳之一。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几个月后清王朝灭亡。京城万仙洞三圣镖局著名镖师“尹海滨、尹海泉、尹海圣”三人(祖籍德州)来到山东淄博,以传授通背拳术为生。三人分成三个教武场:尹海滨在淄川洪山杜坡山村东关帝庙,尹海泉在洪山东工村,尹海圣在博山。自此,通背拳在淄博开始生根发芽,并向山东各地迅速流传开来。

  正觉寺禅修茶道:

  在鲁中腹地,历史文化名城博山,有一座曾在佛教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禅宗祖庭。这就是始建于东晋的博山正觉寺。如来禅的代表人物宝志公禅师在此出家、修道,祖师禅的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皆曾在此驻锡修行。博山正觉寺是全国唯一供奉宝志公禅师的寺院。

  禅修茶道是集禅修、茶道、诗歌、音乐、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文化表现形式。它借助茶具、茶叶、香、灯、水等主要工具和材料,在完成茶道仪轨的同时,将禅修的理念融入十二道工序的每一个动作之中,从而达到宁静身心、颐养性情、领悟禅的精神内涵、提升人生境界之目的。

  禅宗临济宗第四十六代传人山东省博山正觉寺住持仁炟法师,传承禅宗参禅悟道的修心方法,以丛林茶礼为基础,参考《禅林备用清规》、《百丈清规》,发掘、整理而成“禅修茶道”。2014年4月,以“禅修茶道”为主体的“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通过国家文化部审核,入选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晓雨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