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在农村迅速兴起,百姓参与积极性高涨,针对这一特点,我市沂源县每村建起一处文化小广场、培养一名广场舞指导员、配发一台广场舞音响、培养一支文艺队伍,每个镇建设一处村级电子阅览室、一处儒学讲堂……打造“六个一”特色文化工程,以推动广场舞普及和发展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沂源县建设的文化小广场,都明确了统一的建设标准、采取“以奖代补”投入机制,共发放资金130万元,带动镇村投入过千万元,截止目前,共改造提升文化小广场270个,新建文化小广场373个,全县行政村文化小广场总数达到了643个,覆盖率达到了102%。为了培训广场舞指导员,专门成立“文化辅导村村到服务队”,重点开展了“一村一名广场舞辅导员”培训,到目前建档培训广场舞指导员1000余人,村覆盖面达到了157%。此外,通过社会运作,为633个行政村新配发广场舞音响650台,在农村的覆盖率达到126%。
如今,在前“三个一”的带动下广场舞逐渐普及,沂源县各个乡镇农民的文化生活更加有声有色。与此同时,沂源县继续培养每村一支文艺队伍,利用已建起的文化小广场,到各村进行自娱自乐的文艺演出。按照每个镇(街道、开发区)建设一处村级电子阅览室、建设一处村级儒学讲堂的标准,从教育部门和社会上聘请了10余名在传统文化方面擅长研究的老师,成立尼山书院和儒学讲堂的师资队伍,组织“孝”文化讲座,开展“儒学传统文化”宣讲活动,深入镇村进行儒学讲课。目前全县已在13个镇(街道)建成13处镇村儒学讲堂。
“沂源县地域面积大,村庄多,村里文化设施的基础条件较差,过去就连村两委办具备常年开门办公条件的村庄也不多;年轻人留在村里的比例越来越少,能够读书、上网的人群也相应较少……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找到了适合农村发展的文化投入特色路径。”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6年将通过一对一“精准”扶持等方式,再发展村文艺演出队伍100支,并将全面铺开村级文化理事会建设,真正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晚报记者赵瑞雪 通讯员王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