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涉案名义电信诈骗种类有以下几种
1、邮包邮件涉毒类诈骗。 诈骗手法:不法分子先通过群发短信或发送语音电话,称事主有邮包无法投递,并留下所谓邮政局的咨询电话,一旦事主相信,拨打咨询电话后,不法分子假冒邮政人员告知事主的包裹内藏有毒品或非法物品,需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并声称立即转线至所谓公安局或其他执法机关,由同伙假冒公检法人员向事主“确认”邮包涉毒,称事主个人资料泄露被人用于洗黑钱等犯罪活动要求事主转账至指定账户核实,洗脱嫌疑后返还其钱款。
2、冒充110类诈骗。 诈骗手法:不法人员会利用网络电话和软件,修改来电显示。让被叫方显示出公安机关的电话(110)。并在电话中以市民信用卡透支消费欠款、洗黑等涉案为由,要求接听者协助调查,目的在于套取事主个人信息并骗取汇款。嫌疑人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后,又冒充检察院通过电话遥控诱骗受害人将存款转入其指定的账户。
3、电话欠费类诈诈骗手法。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工作人员打电话到事主家中,谎称事主在某地办理了固定电话并已造成欠费。当事主反映并未登记办理“欠费”电话时,作案人员随即声称事主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并主动转至公安机关帮事主报案。随后,冒充公安民警的不法分子则谎称事主身份资料被人盗用,银行存款可能不安全或称事主涉嫌“洗黑钱”犯罪诱骗事主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安全账号内。
4、法院传票类诈骗。 诈骗手法:不法分子冒充法院工作人员给事主打来电话,称事主有某法院传票未领取,催促事主尽快领取,如不领取将会被强制执行。利用事主着急心里,套取事主银行卡、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并以配合法院审理案件需要或缴纳案件诉讼费等为由,诱骗事主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账号。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