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时评 | 淄博“轻骑兵”婚礼刮起文明新风

2025-08-29 10:49:02 来源:  作者: 孙莹

  大众网记者 李玉梅 淄博报道

  七夕,各地迎来结婚登记小高峰,而很多新人也会选择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里举办婚礼。8月28日,当新郎王巽与伴郎团骑着装饰一新的共享电单车穿行在淄博淄川街头,当公交车变身“婚车”悬挂着喜庆横幅驶过城市干道;当自行车、电动车取代传统豪车成为迎亲队伍的主力——这些在淄博已不鲜见的婚礼场景,正悄然演绎着一场关于婚姻本质的回归与文明风尚的重塑。这些看似简单的婚礼形式变化,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物质丰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智慧和创意,为传统婚俗注入了新时代的文明内涵。

  传统婚俗本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攀比之风的裹挟下,婚车队伍的奢华程度逐渐异化为衡量婚姻价值的标尺。曾几何时,婚车数量的多寡、品牌的贵贱成为新人及其家庭的面子工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淄博出现的这些“轻量化”婚礼,正是对这种异化现象的有力回应。共享电单车、公交车、自行车等普通交通工具承载的不仅是新人走向婚姻殿堂的喜悦,更彰显了“重情轻物”的价值取向。这种转变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对婚俗文化中真正珍贵部分的提纯与升华——婚姻的幸福不在于迎亲队伍的排场,而在于两个灵魂的真诚结合。

  淄博这些创新婚礼形式的背后,是市民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和对公共资源的珍视态度。选择公交婚车的夫妇考虑到了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组织集体婚礼的村镇体现了对公共空间高效使用的智慧;而骑行迎亲的年轻人则展现了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同。这些行为看似个人选择,实则反映了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尤为可贵的是,这些新式婚礼往往伴随着欢声笑语和创意互动,将原本可能因繁琐礼仪而产生的压力转化为轻松愉悦的共享体验,让市民在参与中感受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集体幸福感。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淄博婚俗的这些积极变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体现。移风易俗不是简单的形式改变,而是通过持续的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培育更加健康的社会心态。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选择简约而不简单的婚礼形式,当社区居民对集体婚礼报以真诚祝福而非异样眼光,当“讲排场”逐渐让位于“讲文明”,这些细微变化累积起来,便形成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合力。淄博这些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文明创建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它就蕴含在每个市民的日常选择中,在每一次对陈规陋习的自觉抵制里。

  婚礼形式的革新只是淄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从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创新。当婚姻回归爱情的本真,当庆典体现文明的格调,这样的城市不仅有发展的热度,更有人文的温度。期待淄博的这些文明新风吹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人在简单中感受幸福,在朴素中发现美好,共同绘制出一幅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文化底蕴的社会文明画卷。

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