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俱乐部老板、篮球学校“掌门人”……若不是担任南京青奥会大使,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的“SUPER YAO”恐怕很难坐下来静静接受记者的专访。
8月26日中午,姚明终于挤出时间,在其下榻酒店接受了新华社的独家专访。接受采访时的姚明,蓝T灰裤,白色球鞋,似乎也受青奥会感染而多了几分青春气息。
“体育回归教育是一个不可逆、而且必须的历史进程”。姚明的社会角色很多,但对体育的终极解读却只有一个。
3人制篮球赛让我忆起童年时光
姚明当天的重要日程之一,是去观看青奥会3人制篮球赛。作为国际篮联力推的项目,业界和球迷都希望它可以进入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姚明也不例外。
打惯了5人制篮球的姚明,坦言3人制对他来说是全新的运动项目,但这也让他回忆起了儿时初识篮球的滋味。“那时候没有室内运动场,只能在室外打,人手不够的时候,3对3,甚至2对2都打过,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和标准,更多是参照5对5的规则来玩。”姚明对3人制篮球赛赞赏有加:“它为更多人创造了初步接触篮球的机会。”
如今每周坚持锻炼三四次的姚明笑称自己“现在只能叫锻炼,不能叫健身”。虽然没有参与过3人制篮球比赛,但他认为3人制对运动员的要求更严苛:“比赛只有10分钟时间,并且没有发底线球、边线球概念,节奏更快、强度更大。”
YAO SCHOOL要教会孩子直面结果
2014年,由姚明与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合作成立的篮球培训机构NBA YAO SCHOOL正式开班上课。针对具有不同篮球基础、热爱篮球运动的6-16岁少男少女,学校为他们在课余时间量身打造系统的篮球训练和体育锻炼方案。
谈及这个学校,姚明期许良多。他认为,YAO SCHOOL与青奥会有很多共同点,注重的不是最终比赛的结果,而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竞争和团队合作。“一个孩子从学校出来,与熟悉或不熟悉的同龄人打篮球,需要很多人际交流技巧,比如怎样去阅读别人的肢体语言、怎样去控制自己的肢体语言,怎样与别人交流合作取得胜利等,这些是没有办法通过文字和口口相传去教的,必须要去体验,而我们就是要创造这样的环境让他们去体验。”
姚明告诉记者,不少家长反映,进入学校后,孩子变得乐观外向,活泼开朗,这让他颇感欣慰。当然姚明亦有纠结:“一个人的时间只有24小时,学校的压力不减低,我们始终没有办法做更多的工作。”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验篮球运动的魅力,在集体训练和配合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领袖气质和意志力,姚明想的更多。“胜负结果有时候是一瞬间的运气,尤其是在实力相近的球队之间,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我们希望教给孩子一个态度,学会怎样去面对结果。”他说。
教体结合 学会舍得
在采访中,姚明多次提到“舍得”这个词,他反复解释:“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
姚明认为,体育是教育中重要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素质教育、也是一种人格教育,这并不直接体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册上。他说:“长远来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如果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能持续改善,未来还是比较成问题的。尤其是强健的意志力,这是人类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青奥会在竞赛之外,更强调教育文化活动,姚明也认为,更重要的不是竞争本身和结果,而是接受教育的过程。他提醒青少年,不要将现在的胜负看得太重,而是要注重比赛和生活过程本身的积累,否则可能会影响到以后更大的成果。“体育回归教育是一个不可逆、而且必须的历史进程,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一阶段都追求最大的成果,所谓舍得,先有舍再有得。”
姚明: 担心中国篮球的未来
据新华社电 南京青奥会大使、前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2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宫鲁鸣的带领下,中国篮球有望走出目前暂时的低谷,但优秀年轻教练员的缺乏让他担心,中国篮球未来或将跌入更大的低谷。
姚明表示,他对中国男篮主帅宫鲁鸣非常有信心,“他可以带领我们走出目前暂时的低谷,可能还会率领我们在亚洲范围内坚持下一个十年。”自今年初上任以来,宫鲁鸣在5个多月时间里掀起了一股“青春风暴”,目前备战亚运会的国家队皆是年轻人,中国男篮的更新换代进入加速状态。
尽管姚明认为中国男篮显现回暖迹象,但对未来,他却有更大担忧:“我更担心在宫指导这样老一代教练员退了以后,未来我们没有更加优秀、像他这样的教练员。我觉得中国篮球不缺少各种各样有天赋的运动员,无论是头脑还是身体,但现在教练员的水平和素质与20年前相比有所下降;没有好的教练,就像学校里没有好的教师一样,再优秀的学生也无法成为优秀的人才。”
姚明认为,像宫鲁鸣这样老一代的教练员非常出色,但由于体教分离,后一代教练员缺乏足够理论知识的积累,“仅靠口口相传,师傅传徒弟,徒弟再传徒弟的方式,导致理论退化。”姚明认为,这是目前体制无法解决的,必须要与教育部门紧密联合,靠系统的理论积累才能解决,同时也要多向外取经。
姚明还提到了聘请外教的问题,“主要会有很大的文化冲突和管理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下大决定、花大力气。”他以自己为例说:“我去美国打NBA,虽然有文化冲突,但首先我去融入大环境,第二我的运动能力被他们需要,他们也会主动来适应我,这是双方迎合的结果。但外教到中国,几乎要完全融入中国的环境,困难更大。”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