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2 14:36:00 作者: 来源:中新网 我要评论
图为旋转中的“砧板”陀螺吸引众多民众驻足观看。翟李强摄
图为打陀螺竞技。翟李强摄
中新网防城港4月2日电(陈晶晶 李敏军)如砧板般大小的木陀螺被转起,连续旋转几十秒后才停下,围观的民众发出阵阵笑声和低呼声,纷纷拍手叫好。
4月2日,来自中国和越南的上万名少数民族代表、边境民众及游客,欢聚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防城区峒中镇,打起陀螺、唱起山歌,欢庆广西首个“三月三”公众假日。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从今年起将“三月三”列为当地重要的传统节日。
当天的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打陀螺竞技、唱山歌对赛、美食品尝等活动同时进行,到场的观众一边品尝独具当地特色的美食,一边听着山歌,一边观看传统节目——“打陀螺”比赛。“打陀螺”是西南少数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之一,当天,中越边民还表演攻击性陀螺、空中陀螺、砧板陀螺等精彩绝技。
家住峒中镇江口村的年轻小伙骆万富今天早上7点多就来到旅游节现场观看陀螺比赛。他介绍说,村里的男孩、青年、老人都爱好打陀螺,陀螺已经成为边境壮瑶民族重要的传统体育活动,既增添乐趣,又强身健体。在平时,村里只有春节、“三月三”等大型节日才会有陀螺比赛,“三月三”成为广西公众假日,更好地传播了这项独特刺激的民族体育项目。
打陀螺的玩法是比赛双方一方为“拉方”一方为“击方”,明确固定拉击方对象和位置,“拉方”使劲用绳子甩拉出陀螺,“击方”甩出另一只陀螺攻击“拉方”的陀螺,尽量使拉方陀螺受击减少旋转时间。双方一拉一击陀螺,谁的陀螺耐攻击、转得久就获胜。
作为本次打陀螺比赛的主裁判,防城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防城港“打陀螺”文化传统挖掘者韦忠诚说,“打陀螺”是中越边境一带的民族文化传统。数十年前,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壮、瑶少数民族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山里的孩子率先以“打陀螺”为乐,这项考验技巧、耐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活动很快风靡开来,逐渐成为每年春节、“三月三”等重要节日必进行的赛事。
韦忠诚表示,多年前,陀螺比赛并未有今天的盛况,只是村民劳作后的个人消遣娱乐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四届的边境“三月三”活动带动了陀螺的团体和个人比赛,让这项体育活动进一步火起来,作为挖掘者,他倍感欣慰。(完)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