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纳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次实现印染全自动化

2015-01-09 16:30:00    作者:李兆辉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筒子纱 康平纳 单机自动化 原纱 印染行业
[提要]图为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的一部分。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  在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的印染车间里,几乎看不到人的操作环节,整个纺纱染色过程在全世界首次实现了全自动化。

  图为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这项技术和装备,大众网记者在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的印染车间里,几乎看不到人的操作环节,整个纺纱染色过程在全世界首次实现了全自动化。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

  在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的印染车间里,几乎看不到人的操作环节,整个纺纱染色过程在全世界首次实现了全自动化。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

  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在2015年1月9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将高温、高湿、高毒的纺织印染行业用工数锐减70%的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该项技术的完成人——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在全世界实现纺织印染全自动化的最好证明。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这样评价康平纳和他获得的一等奖项目——“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现在整个纺织工业技术进步里普遍存在装备和工艺脱节的问题,康平纳凭借自身多年来对生产工艺的深刻理解,以及借助和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战略合作,解决了装备无法完全满足工艺的缺陷,‘康平纳模式’的成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对我国印染装备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积极作用。”

  9日,康平纳董事长、“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完成人之一陈队范上台接受国家领导人颁奖。会后,他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该装备实现了100多台套设备、2000多个参数在线检测、实时全流程闭环控制,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节约用工70%以上,超过了德国、意大利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我国年染色纱1000万吨,该装备推广后每年可节水3亿吨,节能233万吨标准煤,减少污水排放2.97亿吨,有助于推动印染行业实现优质高效染色,转型升级为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低耗、低排放的绿色产业。

  “康平纳模式”为何能获国家科技大奖?

  使中国成为首个突破全流程自动化染色技术的国家

  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由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山东鲁泰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联合研制。“它是我国纺织印染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重大突破。”陈队范说。

  据了解,筒子纱染色是纺织印染行业生产高档面料、提升产品功能和附加值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纺织印染行业存在用工密集生产效率低、染色质量稳定性差、能耗高废水排放量大三大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通过染色工艺、装备、系统三大创新,研制出适合于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的工艺技术、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及染色生产全流程的中央自动化控制系统,创建了筒子纱数字化自动高效染色生产线,建立起数字化染色车间,实现了筒子纱染色从手工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到全流程数字化、系统自动化的跨越,使我国成为世界首家突破全流程自动化染色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国家。

  陈队范介绍,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还大幅度提高了纺织染色的质量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该装备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节约用工70%以上,超过了德国、意大利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通过本装备染色,色差由原来4级提高到4.5级以上,染色一次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比国际先进水平高5个百分点,工艺稳定及生产运行可靠性由原来57%提高到95%,有效实现了染色生产效率和品质提高。本装备可为棉纱、毛纱、棉麻纱等各种筒子纱染色,也可扩展到坯布染色、印花等领域,可实现吨纱节水27%、节约蒸汽19.4%、节电12.5%、减少污水排放26.7%。我国年染色纱1000万吨,本装备推广后每年可节水3亿吨,节能233万吨标准煤,减少污水排放2.97亿吨,有助于推动印染行业实现优质高效染色,转型升级为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低耗、低排放的绿色产业。

  一个企业为何能连续8年研发一项技术?

  “创新才能让中国的印染装备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差距!一次出国考察,让我深感中国纺机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深刻了解到设备工艺的先进与否对于下游产品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引进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投入是满足企业产品升级的最大需求。”陈队范告诉大众网记者,创新才能让中国的印染装备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康平纳能坚持8年研发一项技术的动力很简单,就是在长期从事毛纺面料生产的过程中认为,要想提升毛纺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必须更新装备,尤其是纺织染整装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曾在行业内指出:“中国印染装备的制造水平并不比世界上任何国家差,但却老是跟不上需求,其最大的根源就在于装备和工艺的结合出了问题。”行业内做设备的人不完全了解生产工艺,负责生产工艺的人又不懂设备,这样的现象使得中国的印染装备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康平纳凭借自身多年来对生产工艺的深刻理解,通过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历经8年合作,研制出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并在山东鲁泰股份有限公司首家进行应用运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绿色制造科技进步一等奖,最终荣获国家2014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本装备创新研发出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的工艺技术、研制出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和染色生产全过程的中央自动化控制系统,首次实现了筒子纱染色从原纱到成品的全过程数字化自动生产。创建了筒子纱数字化自动高效染色生产线,建立起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车间,实现筒子纱染色从手工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到全流程数字化、系统自动化的跨越,实现了印染行业“两化”融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突破全流程自动化少水染色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国家。

  陈队范说,该技术装备通过创新出适合于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的工艺技术,解决了筒子纱染色工艺过程由依靠人工经验到工艺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制样及染色工艺自动化。通过创新研发出自动化染色机、粉状助剂自动配送技术及装备、筒子纱高效脱水、节能烘干和自动装卸及精准输送技术与装备等23种数控染色装备,实现了全流程染色生产自动化。通过创新研制出数字化染色生产全过程的中央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100多台套设备、2000多个参数在线检测、实时全流程闭环控制。实现染色生产效率提高10%~15%。

  据了解,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3项,其全自动染色生产线及其技术产品已在鲁泰纺织、孚日集团等3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染色生产棉、毛、丝、麻等30多类、8万多个品种,产品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民营企业靠什么获得国家科技大奖?

  每年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

  在谈到近几年康平纳遇到的最大困难时,陈队范反复强调的就是两个字——“人才”:“这些年公司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为企业储备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梯队建设、后备人才储备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产业技术更新及终端多领域应用不断创新的需要。”

  “对民企而言,创新并非痴人说梦,高不可攀,只要把握准市场的脉搏,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主体,从而完成从资源驱动、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发生转变。要使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就必须进行管理制度变革、生产流程重组及商业模式改造。这不仅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也是有追求的企业家理应回答的时代命题。”陈队范告诉大众网记者。

  据了解,康平纳集团实行项目(课题)责任人负责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技术人员工薪制+课题成果收入”的收益管理办法和推行计划,研发人员提取成果产业化后销售利润,实现成果长期收益。鼓励申报专利,研发人员获得固定额度奖金和一定职位待遇。公司设立专利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专利发明人、设计人;建立完善了课题招标制、项目责任制、技术创新奖励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推进非行政职务制度和岗位绩效工资挂钩,构建起以绩效为衡量标准、以劳动、智力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分配体系;技术人员收入按照基薪加课题成果收入一定比例发放执行;形成“创新—奖励—创新”的良性循环。

  陈队范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科技创新,需要科学的体制、机制创新作后盾。康平纳探索建立了快捷高效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创新资金投入。公司始终坚持企业自筹、争取政府支持、融资贷款相结合,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每年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该公司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储备机制,巩固创新人才基础。在高薪引聘高科技人才的同时,聘请合作院校专家教授作为企业客座专家,通过授课、带学生等方式,把知识传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选拔专业技术员工到合作院校进修学习,合作院校研究生到企业一线实践。目前集团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23名,专业研发人员178人,高科技人才培养推动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奠定了公司持续发展的领先能力。同时,公司积极创新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实行项目(课题)责任人负责制,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技术人员对创新成果的长期收益。公司出台《知识产权奖励办法》对在专利技术、攻关课题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机制,从而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