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成致命"杀手":水母毒素毒性强且成分复杂

2014-08-07 11:36:00    作者:景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毒素 大型水母 热不稳定 半岛网 心脏毒性
[提要]一名外地来青大学生和一名八岁男孩被海蜇蜇伤后先后殒命的消息引发强烈关注,市民在震惊和心痛之余,更对水母的毒性之大疑惑不解。皮肤致炎毒性是水母毒素最常见的毒素活性,可引起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炎症成分泄漏引发皮肤红肿发炎。

  中科院海洋所研制的"解毒药"可有效治疗海蜇蜇伤。

  水母刺丝囊触发示意图。

  一名外地来青大学生和一名八岁男孩被海蜇蜇伤后先后殒命的消息引发强烈关注,市民在震惊和心痛之余,更对水母的毒性之大疑惑不解。海蜇蜇伤为什么能严重到致命,为什么连换多家医院都没有有效治疗的办法?8月6日,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相关专家详解水母毒素生物活性及临床表现。目前除神经毒性外,水母毒素还具有溶血性、皮肤坏死、肌肉毒性,肝脏毒性等多种毒性。

  海洋生物中,水母毒性最强

  岛城市民常说的海蜇属于水母。水母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海洋生物之一,据此前报道,一只澳大利亚箱水母的毒素足以毒死60位成年人,如中了箱水母的毒后,0到4分钟内不紧急处置的话,致死率相当高。

  我国每年有数万人遭受水母蜇伤的痛苦,患者短时间内会出现皮肤红肿、痉挛、疮疹、肌肉疼痛等症状,重者则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而造成蜇伤的最根本原因是水母毒液。

  “与蛇毒、蝎毒、蜘蛛毒素相比,水母毒素非常特殊,结构组成、生物活性都相当复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于华华副研究员一直从事水母毒素的相关研究。于老师介绍,针对水母伤人事件屡有发生,生物学家们利用生物技术对水母毒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水母毒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等方面。

  于老师介绍,尽管国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对水母毒素进行研究,但由于水母采集相对困难,水母毒素对热不稳定,且易自身聚集或与分离介质结合,分离纯化难度较大,国外对水母毒素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其他常见有毒动物毒素。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