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丨我为群众办实事 居民怀里的“暖手宝”

2021-09-23 10:09:3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付蔷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付蔷 通讯员 李鹭 淄博报道

  “领导您好,快劝劝我妈,她收到个信息说通过理财软件投资,月月饭利,三年回本,五年赚多少多少……我跟她讲是骗人的,她就是不相信。”居民张女士神色焦急赶到周村区永安街街道光明社区“小高工作室”,向工作人员求助。听完情况,工作人员立马意识到这是典型的“杀猪盘”套路,立马向张女士的母亲剖析起不法分子的行为特点和惯用伎俩,出手为老人家“解套”。“这都是用点小利勾引你,钓你的‘大鱼’。”听得老人连连点头,不自觉地捂了捂腰包。“还是你们‘小高工作室’有办法!我在家磨破了嘴皮子我妈她也不听一句!”张女士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周村区永安街街道光明社区辖区常住3770户12380人,社区“两委”成员5人,网格员9人,社区工作者仅有5人。面对服务群众基数大,“急难愁盼”问题杂,社区工作人员少的现状,光明社区的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高丽巧带头正式成立了专注解决社区群众点滴事的“小高工作室”,本着“群众事无小事”的初心,以班子成员为带头,协同社区工作人员、红色老兵、红色楼长等群众志愿者,切实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以为群众办实事、打造服务型社区最终目的。

  社区是“零距离”接触百姓的前沿阵地,社区内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与社区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小高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如是说。去年下半年,辖区的韩某在打工时手指被机器夹断,虽然治疗好了,但公司老板却不认账,反而将其辞退。韩某气不过,让家人带人到厂子里讨说法,“不行就干一架”,韩某气愤道。工作人员知道后,即组织相关调解人员及时制止了这一行为,不仅跟韩某算起了经济账、法律账,还带着社区法律顾问一起去工厂做工作,最终厂长答应赔偿,还承诺让韩某复工。“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到不懂法真不行,本来是一个很正当的事情,这样非法去闹,有理也要变没理。”韩某说,以后可真是要多学学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感谢“小高工作室”及时制止,没让我踏入深渊!

  “不为群众感激,只愿居民安康。”“小高工作室”服务点墙面上鲜明地挂着一面鲜红的锦旗。工作人员在提到这面锦旗的来历时感触颇深。辖区居民李女士,现年44岁,户籍地山东省邹平市,现居住在光明社区。该居民有既往严重精神病史,有严重暴力行为,2021年3月2号晚上该居民精神疾病复发跑到楼下将其他居民的摩托车暴力损毁,车主随即报警并联系社区,在征得其家属同意后,隔日“小高工作室”便联系带李女士到周村区八里沟医院精神病医院采取隔离治疗,但了解后得知每月需万元医疗费。而李女士发病时处尚无医保状态,2021年3月3日才在邹平临池镇医保处续缴医疗费,3个月后才可生效。这就意味着自进入医院后所有医疗费用则全部由个人承担。李女士丈夫张先生,户籍地周村区韩家窝村,系催化剂合同工人,月工资并不高,身体也不是很好,家庭状况比较特殊。看着愁眉不展、一夜白发的张先生,“小高工作室”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工作人员社区、医院、邹平市三地奔波为其家庭协调跑腿办理相关的手续。待“小高工作室”工作人员把减免后的缴费单递到张先生手中时,他的眼力泛起了盈盈的泪光,“你们就是我这个冬天里的温暖!”

  居民们常说,“自打有了‘小高工作室’,我们做什么都很安心,因为知道背后总会有人替我们‘撑腰’”。“小高工作室”的一本本“民情日记”,也确实为居民们的话提供了十足底气。这些手撰稿不但见证了“小高工作室”成长的足迹,也详细记录了社区居民家庭经济生活和变化情况。哪家有矛盾,谁家有困难,都被认真记在本上,过不了多久,问题就会解决。

  周村区永安街街道光明社区“小高工作室”本着“心、干、实”的工作理念,自开始为民办事到正式成立以来,着力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公共服务、政策咨询、矛盾纠纷四大类问题,共调处矛盾纠纷600余件,调处成功率95%,确保“群众话有处说,小区事有人管”,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委“调解器”和“减压阀”作用。

  在新的征程里,“小高工作室”也将继续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结合光明社区实际,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好赶考路,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高分满意答卷。

初审编辑:于圆圆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