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
9月19日上午,淄博市桓台县蒲公英书院内童声欢语、气氛热烈。由桓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办的“渔洋拾趣 薪火相传”——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在此开展,桓台实幼集团金洲幼儿园学生、老师及家长等30余人共同参与。大家通过“吟诗词、听故事、赏非遗、探旧物”四重体验,开启了一段穿越古今的文化传承之旅。

诗韵话中秋 故事暖童心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邢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很快投入到“诗词接龙”游戏中。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在童声中接力传递,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更让他们在游戏中品味了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

“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了,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什么是中秋节?”
“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紧接着,在一片温馨而期待的氛围中,邢老师以一张“月饼”图片为引子,缓缓开启了绘本《中秋节快乐》的温暖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精美的画面,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中秋佳节所蕴含的团圆、感恩与分享的深厚文化内涵,对传统节日有了更真切的感知。
面塑承匠心 巧手传非遗

故事里的团圆时光令人向往,而指尖的艺术更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活动特邀面塑老师张燕为孩子们带来一堂趣味盎然的面塑体验课。

在张老师的示范下,孩子们很快沉浸于面塑创作的乐趣之中。他们手捧黑、白软泥,通过揉、捏、搓、按等基本手法,慢慢感受材料在掌心间的变化。张老师穿行于课堂之间,耐心地个别指导:“取过泥,大家就可以用自己的小巧手慢慢地揉,再轻轻地捏一捏。”不一会儿,一块块软泥在孩子们手中变为形态各异的小熊猫,他们的眼神中也充盈着手工带来的喜悦与自豪。这不仅仅是一次手作体验,更是一场与传统文化温柔相拥的深刻启蒙。

“面塑艺术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和体验,比书本上的讲解生动多了。”张老师一边操作一边介绍,“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并喜欢上这门传统手艺。”
旧物映流年 游戏忆往昔

历史的沉淀不仅存在于诗词故事中,更凝结于一件件充满岁月痕迹的实物里。“老师,这是什么呀?”在“蒲公英怀旧空间”展区,一位小朋友指着展台上的杆秤好奇发问。

风箱、老式提灯、滚铁环、“东南西北”……这些承载着祖辈、父辈生活记忆的物件和游戏,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好奇地观察、触摸,聆听志愿者讲解背后的故事,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往昔的生活脉搏,深切体会到了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

时光在趣味中悄然流转,文化于亲身体验中深深扎根。这场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之旅,在欢声笑语中步入尾声,但传承文化、感知美好的脚步从未停歇——文化从来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始终流动的生命。我们相信,这份从实践中获得的鲜活记忆,将长久伴随孩子们成长,让古老而温暖的文化脉络,在新时代的“指尖”创造与“心间”共鸣中绵延流长、薪火不息。
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