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6月26日,淄博市淄川区举行第三场文化书院观摩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学先进、找差距、促进步,有力促进全区文化书院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洪山镇淄矿社区“淄矿书院”、洪山镇贾石村“贾石书院”、寨里镇朱水湾轻奢旅游度假区“漫泗书院”、寨里镇“康成书院”、罗村镇道口村“黉东书院”、罗村镇南韩村“贝丘书院”、双杨镇赵瓦村“农耕书院”。
洪山镇淄矿社区“淄矿书院”
“淄矿书院”以传承淄博矿区红色历史为文化特色,依托革命先辈王尽美的著名诗词“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精心打造“矿蕴淄脉 尽善尽美”文化品牌,传承百年淄矿精神。书院组织社区内文化修养深厚的居民,组建多元化师资库,常态化开展武术、舞蹈、书法等培训活动,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居民在互动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洪山镇贾石村“贾石书院”
贾石村立足民生需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标准打造“贾石书院”。村史馆系统展示“五大振兴”成果及村庄历史文脉;少年宫设科普区与文化活动区,丰富青少年课余活动;贾石书院藏书千余册,为村民提供优质阅读空间;党代表工作室融合特色产品展销与休闲服务。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升级,让民生服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全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寨里镇朱水湾轻奢旅游度假区“漫泗书院”
“漫泗书院”坐落于寨里镇朱水湾轻奢旅游度假区内,是集文化传承、艺术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融合传统书院文化与现代美学设计,设有书画区、阅览室等功能区,定期举办诗词吟诵、非遗、汉服表演赛等活动,是群众静心修习、感受人文底蕴的重要场所。作为寨里镇“乡村艺术季”的亮点项目,书院通过与党建共建、文旅业态联动,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打造“文化+旅游”的示范标杆,为寨里增添浓厚的艺术与书香气息。
寨里镇“康成书院”
寨里镇“康成书院”以汉代经学大师、淄川先贤郑玄为文化标识,依托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场地资源,深度融合本土文化特色与群众需求,打造“学习+交流+传承”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科学规划空间布局,设立国学讲堂、诗词角、书画室、舞蹈室、声乐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充分挖掘和弘扬寨里诗词文化、红色文化、非遗等特色,邀请文化名人、退休教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业院校专家及有专长的志愿者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开设郑玄国学讲堂、诗词课堂、声乐课、戏曲课、舞蹈课、书法课等多项课程,打造集文化传承、教育普及、艺术熏陶、文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
罗村镇道口村“黉东书院”
道口村“黉东书院”占地1万平方米,设有党建展览馆、舞蹈教室、农耕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礼堂等10余个功能室,定期举办讲座、读书会、书法展览、亲子阅读等文化活动,全力构建“15分钟幸福学习圈”,打造覆盖全年龄段、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实践的村居文化生态,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教育”,逐步实现“生活文化化、文化生活化”的良好氛围。
罗村镇南韩村“贝丘书院”
南韩村“贝丘书院”通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精彩碰撞。探索“文化书院+”服务模式, 精心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开展读书分享、艺术鉴赏、才艺展演、成果展示等互动交流活动,将服务群众、造福居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开放共享的文化书院阵地,满足居民多元文化需求。
双杨镇赵瓦村“农耕书院”
赵瓦农耕书院,根植于乡土,溯源农耕文明,是一方致力于传承、研习与实践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精神家园与教育空间。在这里,以场景复刻的方式把农耕文化的传承脉络一一展示,让传统农机具使用、生态农法、非遗手作等濒临消逝的技艺得以活化。依循传统节气时序,举办各类农事体验、传统民俗活动,重建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依托本村优秀师资力量及各类人才开展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文化项目教学实践,传承乡村价值、生态永续与生活美学。
下一步,淄川区将继续分片对镇办进行现场观摩点评,深入推进一牌、一库、一书、一图、一表、一屏“六个一”工程,整合阵地资源、汇聚师资力量、丰富课程体系,实施分层分类建设策略,在区、镇、社区、企业、单位、学校、医院等不同领域精准布局,以此为引领,带动全区各领域文化书院集群发展,推动全民文化素养整体提升。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