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盲探”!淄博市沂源县人民医院超声“导航”为重症患者打通精准营养通道

2025-10-11 09:07:0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齐春菊

  大众网记者 齐春菊 通讯员 孟令峰 淄博报道

  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鼻肠管是危重症患者获取营养、维系生命的“生命线”。以往,医护人员为患者置入鼻肠管时,如同“在迷雾中航行”,全凭手感与经验操作;如今,沂源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组成功引入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技术,实现“实时可视、精准导航”,既大幅提升置管成功率,更筑牢患者安全防线。

  “过去给昏迷患者置鼻肠管,难度特别大!”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坦言。传统盲插法主要依赖导管随胃肠蠕动自然到位,若患者存在胃肠动力不足或解剖结构异常,不仅操作耗时长、成功率低,还可能出现导管盘曲、误入气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额外风险。

  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技术的落地,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借助高频超声探头实时追踪导管轨迹:导管进入食管时,超声图像会清晰呈现特征性“双轨征”;抵达胃窦后,通过渐进式注水法观察“云雾征”的大小、方向及出现延迟情况,即可精准判断导管位置,确保其抵达目标区域。这一技术让鼻肠管置管从“依赖经验”升级为“可视化精准导航”,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提升。

  这项技术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严谨的循证依据与标准化操作流程。肠内营养组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临床证据与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全流程操作规范:术前,通过超声评估患者胃窦、食管结构及胃肠动力情况,科学筛选适应症患者;术中,让患者采取右侧45°卧位,配合渐进式注水法与多角度超声扫查,确保导管精准抵达十二指肠远端;术后,通过腹部X线确认导管位置,再采用“Y型 + 高举平台法”固定导管,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

  “流程中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经过了科学验证和临床实践的反复打磨。”肠内营养组负责人孟令峰表示,操作规范既参考了《成人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专家共识》等权威文献,也融入团队在冲管技巧、管路维护等方面的实操经验,真正实现全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近年来,超声引导鼻肠管置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县人民医院护理工作加速从“经验驱动”向“精准化、可视化”转型,为重症患者护理提供了更坚实的技术保障。

  沂源县人民医院已将该技术纳入重症医学科培训体系,同步编印标准化操作手册,通过系统化培训、病例讨论、技能竞赛等多元方式推动技术规范落地,为区域重症救治能力提升注入新动力;同时,医院将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抓手,持续推广精准护理技术,让更多重症患者享受到科学医疗福祉,为守护区域群众健康、提升地方医疗服务水平贡献力量。

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