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淄博市沂源县南鲁山镇游客接待总量约15万人次,景区景点营业收入约17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约2300余万元,激活了乡村消费新动能,以文旅为纽带,让餐饮飘出农家香、民宿住满远方客、农产品走出山坳坳,绘就了一幅“景旺业兴民富”的生动图景。
景点打卡热,山水洞景各有看点
洞见时光:穿越之旅意未尽。作为国内首个小三线沉浸式景区,这里的军工记忆展区内,一台台保存完好的20世纪60年代老机床、老式电话机前,总有游客俯身细看。双节期间,景区内的沉浸式表演成了游客必打卡的亮点:五个单元故事,细写“小三线”人的笑与泪。从供销社大喇叭到子弟学校的读书声,从王工的苦衷到30双手托起的生命……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一部跨越时空的沉浸大戏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单日沉浸式互动体验人数近万人。
VR体验区排着十余人的队伍,刚摘下VR眼镜的济南游客王先生说:“像真的穿越到了建厂那年,跟着工人师傅一起搬零件、装设备,太有代入感了。”
锦水崖:亲子欢歌不停歇。小火车缓缓穿梭过林间步道,不时与漂流河道上的橡皮艇“隔空打招呼”——岸边游客的欢呼声与河道里的惊呼此起彼伏。整个假期期间,锦水崖景区“一票通玩”套票每日能售出百余张,儿童游乐场的旋转木马、蹦床区前,家长们举着手机记录孩子蹦跳的模样。景区里的农家乐节后每天能接待三四十人,每天光营业收入就有好几千。
鲁山溶洞群风景区:地下奇观醉游人。沿着山间石阶往下走,九天洞的入口处透着微凉的气息,洞内五彩灯光照亮形态各异的石花,所以九天洞有“天下第一石花洞”的名号。60岁以上老人免票的政策,吸引了不少子女陪着父母前来游览。相邻的灵芝洞则藏着另一番景致,景区漂流吸引了不少孩子的注意,洞顶垂下的钟乳石酷似灵芝,有的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千人洞更是宽敞,洞内平整的地面曾在几十年前用作村民临时会场,如今摆着简易座椅,游客走累了就能坐下休息。
产业联动旺:烟火气里藏商机
农家乐里,土味佳肴成招牌。假期期间,景区周边的农家乐迎来爆满,朱阿村的“樱桃红”农家乐、舒鑫农家乐、华洋烤鱼、流水农家乐都坐满了客人,从中午11点到下午2点,后厨的火就没停过,颠勺声、油锅滋滋声跟客人的谈笑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很!
农特产品,生态好物销得火。流水国防研学基地广场的农产品展台上,富锶水、酱桔梗、艾草足浴包摆得满满当当。山珍园的酱桔梗采用有机桔梗,艾草足浴包则是采用鲁山野生艾加工制成,适合秋冬泡脚。芝芳村的羊肚菌刚采收完,就被周边民宿预订了大半。谈及销路,芝芳村种植户满脸欢喜:“现在游客都爱吃生态菜,我们的羊肚菌不打农药,民宿拿去做羊肚菌炖鸡,客人吃得满意,我们的销路也越来越广。”
假期期间,南鲁山镇党员干部组成的“鲁山有我”志愿服务队,在景区介绍、停车引导、道路交安、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近300人次。服务队队员指着来往的游客说:“今年假期雨水多,我们帮着指引停车,给游客打打伞、指路线,做好服务与保障,让大家玩得顺心。”
从锦水崖的亲子欢歌到“洞见时光”的怀旧穿越,从鲁山的秋日云海到溶洞群的地下奇观,南鲁山镇在双节期间的旅游火爆,并非偶然的假日效应,而是“生态打底、文化添彩”文旅融合战略的集中彰显。
在这里,游客找到的是“慢下来”的假日惬意,农户收获的是“鼓起来”的民生实惠,餐饮、民宿、农产品借文旅东风“火”起来,形成了“景点带产业、产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让“山水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双节期间愈发鲜明。
正如镇党委书记赵希娟所说:“‘双节’是检验我们文旅服务的‘试金石’,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来得舒心、玩得开心、带得满意,更要以假日热度为起点,让文旅成为带动乡村持续发展的‘引擎’,让这份‘旺人气’变成长久的‘兴产业、富百姓’的好势头。”
(通讯员:崔晓雨)
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