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生命线丨淄博市沂源县人民医院以“心电一张网”传递民生温度

2025-07-23 09:4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齐春菊

  大众网记者 齐春菊 淄博报道

  “多亏了你们及时精准的诊断,不然我这条命就真的丢了!” 近日,来自博山区的患者郭先生康复后,仍对沂源县人民医院的及时诊断念念不忘。这份感激的背后,是沂源县“心电一张网” 织就的生命防线——从基层卫生室到县医院专家的“隔空会诊”,从免费设备覆盖到及时精准诊断,沂源县人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用科技与温情守护着山区百姓的“心”生命线。

  分秒必争:一张“心电网”托起万千生命

  在沂源山区的日日夜夜里,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让“心电一张网”的价值愈发清晰。

  80岁的宋女士突发胸痛时,家附近的悦庄镇涝洼村中心村卫生室成了“第一战场”。村医迅速用卫生室配备的免费心电图机完成检查,11时28分,心电图数据通过“心电一张网”专用设备上传至沂源县人民医院远程心电会诊中心。值班医师看到数据瞬间警觉:“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37次/分、多导联 ST 段压低、AVR 导联 ST 段抬高——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待排!”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7分钟后,值班医师通过平台反馈诊断结果,同时拨通村医电话:“必须立即入院手术,一刻不能等!”这边,120救护车呼啸而出;那边,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早已守候在手术室。从心电图上传到开通闭塞血管,全程仅用1个多小时,宋女士的生命警报成功解除。

  而在南鲁山镇下文坦中心村卫生室,来自博山的郭先生前来寻求中医诊疗,只因感觉“心脏不太舒服”,村医袁顺堂接诊后,通过“心电一张网”系统将其心电图实时上传至县人民医院。很快,医院专家远程诊断为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堵塞,当即建议紧急入院治疗。正是这次及时高效的远程会诊,让郭先生得以在最佳救治时间窗内接受规范治疗,最终顺利康复。

  这两起案例并非偶然,而是沂源县人民医院“心电一张网”守护生命的生动缩影。从村卫生室里及时捕捉的异常波形,到县人民医院专家远程发出的紧急预警,这张网早已成为守护百姓“心”健康的隐形屏障,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让一个又一个生命转危为安。

  全域覆盖:免费设备织密基层“心”防线

  “以前村里老人查心电图,得跑几十里山路到县城,现在村卫生室里就能做,县医院还免费给诊断!”沂源县南鲁山镇一位村医的话,道出了“心电一张网”的民生底色。

  作为山区县,沂源县乡镇卫生院与县城距离远、基层医疗资源薄弱,曾是百姓就医的“拦路虎”。2024年5月,沂源县人民医院牵头建成“心电一张网”项目,直击这一痛点——免费向12家乡镇卫生院及辖区卫生室发放173台心电图机,让便携式设备走进村庄、贴近百姓。

  这些设备并非“孤军作战”:医院配套制定了心电远程工作制度、会诊流程、操作规范提示卡,建立心电远程联络群、胸痛微信群,构建起“基层操作 + 专家解读”的立体会诊框架。专网设备依托专网传输,普通设备通过微信灵活传图,即便是最偏远的山村卫生室,心电图数据也能在10分钟内精准送达县人民医院专家手中。这10分钟的高效流转,打破了山区地理阻隔,让曾经需往返奔波数小时的诊断流程,如今实现“基层操作、快速直达”,为专家及时判断、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

  截至目前,这张覆盖全域的“心”网已完成远程心电诊断5143例。从日常体检到急症筛查,从老人到儿童,免费的心电图检查与远程诊断,让山区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县级医院的专业服务。

  患者至上:细节里漾着最暖的民生温度

  “心电一张网”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设备的覆盖,更在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每一个细节。

  在沂源县人民医院,急性胸痛患者永远是“最先被看见的人”——医院推行“先治疗后收费”,开通绿色通道,心血管内科医师24小时待命,确保从基层转诊的急症患者“到院即手术”。悦庄镇宋女士的救治中,从村医上传心电图到血管开通,全程无缝衔接,正是流程优化的直接体现。

  为让基层用好这些免费设备,医院定期组织开展乡村医生技术培训会,手把手教操作、讲规范;针对山区信号不稳定的问题,创新“专网 + 微信”双传输模式,确保心电图数据“传得快、看得清”;联络群里,县医院专家随时解答基层疑问,胸痛微信群24小时响应,让沟通不脱节。

  这些举措,精准破解了山区医疗“距离远、诊断难、流程繁”的困境。曾经,一位老人要花两小时山路到县城做心电图;如今,村卫生室完成心电图检查并上传报告仅需10分钟,后续经专业医师快速研判,患者即可及时获取诊断结果——“心电一张网”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更拉近了医院与患者的心。

  从博山的郭先生到沂源的宋女士,从11482例诊断数据到173台免费设备,沂源县人民医院用“心电一张网”证明:最好的医疗,是让百姓在最需要时,能被及时守护。这张覆盖山区的“心”网,织起的是生命的防线,传递的是医者的温度,更书写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民生答卷。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