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大众网记者 李强 齐春菊 通讯员 林华 淄博报道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近年来,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王家泉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循“制度先行、正面引导、党员带头、广泛参与”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摒弃大操大办、人情攀比、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厚植正风正气,不断将移风易俗工作推向深入。有关做法先后入选全省“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和山东省第二批“百佳红白理事会”典型案例名单。
落细政策举措,以“小治理”见“大成效”
王家泉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村级自治“小宪法”作用,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相关工作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村内红白事进行明确规定和监管。对拒不履行者,经村集体审议后,一律列入“黑名单”管理。同时,王家泉村依托文明实践站搭建移风易俗新平台,积极组织重阳敬老、情满端午等文明实践活动,并连续多年举办清明节鲜花祭祀活动,引导村民用一束鲜花寄托哀思,倡树文明新风。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王家泉村还采取“网格+志愿服务”模式,共设置4个“微网格”,通过组织网格员、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入户发放告知书、宣传画等形式持续开展宣传,不断提高了村民们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度和支持度。
创新工作机制,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王家泉村搭建“红黑榜”展示平台,每月将村内热心公益、孝老爱亲等各方面典型或不文明现象,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通过村户外电子大屏进行公开播放,在传播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也将反面典型进行曝光,督促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王家泉村将美德信用积分同“一网三联”“美家超市”相结合,并设置了较为完备的积分获取和兑换制度,让有德者有“得”,更让移风易俗“外有引力”“内生动力”,极大激发了村民们倡树文明新风的积极性,为培育文明新风注入了新动能。
发挥标杆作用,用“少数人”带动“一群人”
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王家泉村鼓励红白理事会成员、党员率先垂范,积极争当移风易俗实践者和宣传员,以己身之行,去影响身边人。同时,选举村内德高望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热心服务工作的党员、村民积极投身村内红白事,引导村民摒弃不健康的“面子观”,进一步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也使他们自觉成为移风易俗的踊跃参与者和积极倡导者。
弘扬孝善文化,以“微善举”汇聚“大能量”
孝善文化是王家泉村的百年传承。秉持“孝悌尊睦 仁爱忠恕 信义俭勤 笃学德施 奉公守法 礼让互助”的24字村风村训,村内随处可见的二十四孝砖雕文化墙更让孝善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村民心田。今年投资50余万元修建了村史馆,旨在为乡村留下看得见、摸得着的记忆,将乡土文化、良好家风传承。为更好地服务村民,王家泉村在“沂源红”民生家园综合体内创新增设了洗衣房、理发室、康养理疗室,并面向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便民澡堂面向全体村民免费开放。同时,还在长者食堂午餐服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早餐项目,同样面向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供应。今年,王家泉村医疗互助资金池成功启动,村里在继社会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及福村宝报销的基础上,为村民进行了第三次报销,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依托厚实的孝善文化底蕴,王家泉村已连续举办了22届“重阳敬老”活动,更有一段段儿媳妇给婆婆洗脚、70岁以上老人自发集资为村赠送锦旗的双向奔赴的佳话。一手是民生,一手是孝善,通过系列民生实事,王家泉村坚守初心,稳稳托举起村民的幸福生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移风易俗,也绝非一日之功。沂源县悦庄镇将不断探索把移风易俗融入村庄治理的新模式,让文明乡风慢慢消解俗规陋习,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贡献力量。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