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大众网记者 孙莹 淄博报道
2024年以来,淄博市临淄区把城市文化社区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以文化服务赋能社区治理,探索打造了“齐有爱”“齐养德”“齐育美”“齐健康”“齐劳动”五种类型城市文化社区,不仅显著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服务能力和治理效能,更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滋养,生动展现了以文化引领社区治理、促进城市文明进步的美好图景。
练内力,筑牢文化社区的“有爱”之魂
继承齐地先民的思想精髓,植根于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临淄区搭建“1255”工作体系,打造“齐有爱”文明实践品牌,常态化开展“红色星期六”“五为”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场,受益群众8万余人次。激活文化基因。以“齐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特色,开设齐服汉礼、齐悦茶香、齐《韶》善美、齐乐融融、齐医传承、齐愈五音等特色传统文化项目,设立固定活动日,专业传统文化志愿者领办项目,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将齐文化知识、美学教育、中医养生、茶文化研习、心理健康疏导等融入居民现代生活。注重以文化人。依托“齐思政”云平台,将党的创新理论、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等列入宣讲计划,组建“蒲公英宣讲小分队”,招募思政大先生28名,开发青少年心理健康课、中医研学课等特色宣讲课程,让理论宣讲既“有意思”更“有意义”。推动五社共建。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凝聚青年志愿者、退休职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统文化志愿者、普法专员等力量,开展公益文化活动、调解矛盾纠纷、扶贫助老帮困等活动,实行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难题共解。结合一网三联,融合时间银行积分管理模式,服务达到一定积分,即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物品、社区服务或抵扣物业费。
增实力,构建文化社区的“养德”之基
为满足居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建设集宣讲课堂、文艺活动、运动健身、阅读交流、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文化综合体。强化阵地建设。建设临淄区齐有爱体验中心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总站6个,重点打造稷下书院、闻韶书院、玄龄书院等文化书院3个,开设社区老年大学20余处,建设文化广场、城市书房、科普基地、运动健身、艺术培养等公共文化空间。稷下书院内设书画室、舞蹈室、羽毛球馆等12个功能室,开设有书法、国画、古筝等40多门课程,城市书房拥有图书13000余册,每日人流量最高达1000人次。闻韶书院拥有学员近6000名、专兼职教师队伍130余名,辐射闻韶老年大学、齐鲁石化青少年宫以及晏婴社区等周边社区,开设机器人编程、阳光体育等130余门课程300余个班次,可同时满足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群体的学习需求。开设大众夜校。举办“青年夜校”“女子夜校”“稷下学社讲堂”等大众夜校,实现白天上班、晚上“充电”。“青年夜校”每周开课20余门,另有中医养生、读书会、茶文化等免费公益课程2-3节。“稷下读书学社”设置齐都故城系列、吟诵系列、文化名人系列、中国古籍等十多个文化专题,聘请齐文化博物院、区文物局等文史专家组织开展讲座300余场次,受众超过1.8万人次。拓展服务场景。推进“有淄有爱·文明数创”项目,依托广电网络搭建文化社区数智服务平台,建设15个村居专属电视台,链接“齐思政”网络课程、文艺活动等资源,接入信息咨询、智慧养老、文化传承、活动直播、大美淄博等便民功能,实现电视端、广播端、手机端和户外大屏多端联动,推动数智服务照“靓”百姓生活。
注活力,增添文化社区的“育美”之力
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家庭站”三级联动,打造“淄江之家”等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孵化基地,组建“网格蓝”“言霞爱心公社”等400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吸引敏艺艺术团、和睦阳光艺术团等各类文化社会组织入驻。配备专业队伍。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由社区党总支书记牵头负责,工作人员由街道择优选拔聘用,通过学习培训,90%的员工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实施“红色领航”工程,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银领导师”作用,带动居民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撬动居民热情。培育文化能人,带动组建各具特色的文化团体,全区现有民间艺术团体1100余支,极大激发了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社区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探索阵线联盟。以金岭回族镇“艺术金岭”公益大学堂为试点,探索文化产品公益服务形式,推出了“群众点单——镇(街道)文化站排课——区文旅局链接师资力量—专业老师到现场教学”的群众文化阵线联盟模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老师的文化培训。
添动力,感受文化社区的“健康”之姿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形成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为平台、社区服务为支撑、以专业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的文化服务体系。资源共建共享。坚持老有所养、困有所助、弱有所扶,以“温暖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管仲社区聚焦老年群体“一餐热饭”,引进雨花敬老餐厅,采用公益助餐的模式运营,每天有近20名居民到餐厅做义工;“淄创艺”手工室开设串珠课、剪纸、陶艺等课程,串珠成品由第三方集中回收,设立“义卖区”,所得善款全部用于资助社区特殊家庭。拓宽交流平台。开设“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社区公益课堂”“健康大讲堂”,利用重点节日节点组织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开展社区文化节、邻居节、读书分享会,办好“睦邻集市”、爱心义卖、跳蚤市场,扩大邻里“朋友圈”。加强教育服务。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全国首家“志愿时光汇客厅”志愿服务项目落户淄江社区,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放,通过线上宣讲齐文化、红色故事、英雄人物等,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持续擦亮“淄江之声”品牌。
聚合力,共享文化社区的“劳动”之果
聚焦群众需求,盘活闲置空间,通过场地换服务,拓展优化文化服务产品,让文化服务“更对味”,文化资源“更贴心”。推行嵌入服务。探索“公益+市场”服务模式,引入养老、托育、助餐、家政、维修、青少年教育等30余种免费或低偿“嵌入式服务”项目,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服务,推动社区资源由“封闭自用”变为“开放共享”,由“日间”服务拓展为“全时段”服务。助力居民就业。聚焦全职宝妈、失业无业人员以及“零就业”群体的就业需求,开办“妈妈岗”“社区微业”“创益手工坊”“技能课堂”等培训项目。淄江社区成立“零工驿站”,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双向服务,每月召开一次现场招聘会,累计100余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500余个,帮助152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齐都花园社区上线太空泥分装、棒球帽加工等项目,开发就业岗位90余个,为1700余人提供就业体验,实现就业500人次;管仲社区开设“嵌入式技能课堂”,依托金茂职业培训学校进行育婴师、手工花馍、餐饮烹饪等免费培训,结业后推荐上岗,累计培训居民180余人次,就业对接成功率90%以上。提高造血能力。成立社区慈善基金,在社会募集、社区自筹的基础上,引进爱馨苑居家养老、齐学汇、齐航救援队、爱和乐托育中心、梦想书缘等“社区合伙人”15家,第三方经营收益按一定比例注入慈善基金“蓄水池”,实现社区服务良性运转。目前,已成立10家社区发展基金,募资58.7万元,累计实施服务群众项目15个。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