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2024-10-15 17:00:30 来源:  作者: 王越

  大众网记者 杨雨桐 通讯员 王轩皓聃 淄博报道

  今年以来,淄博高新区把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大力弘扬社会新风、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深化移风易俗各项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乡村不断焕发文明新气象。

  将开展移风易俗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高新区重要议事日程,工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审议通过印发了《淄博高新区移风易俗工作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健全“高新区工委—街道(镇、中心)党工委—片区党委—村党支部”四级书记抓移风易俗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成立高新区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由高新区工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单位由纪检监察工委、组织人事、民政、农业农村等15个部门组成,根据省、市工作要求,9个部门挂包涉及4个镇办9个村,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形成齐抓共管格局。细化工作任务。明确部门单位工作任务,召开全区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2次,安排部署协调推动相关工作。各镇(街道、中心)分别召开工作推进会6次,已确定镇办包村干部9人。

  突出宣传重点,紧扣改变群众传统思想,广泛营造文明和谐、崇德向善的社会环境。注重理论宣讲。依托覆盖全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动“好家风宣讲团”“巾帼宣讲团”“移风易俗”等宣讲队伍下沉开展理论宣讲,9月份以来开展“移风易俗”“家风家教家训”“文明新风”等主题宣讲活动140余场次,覆盖群众6700人次。突出专题宣传,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撰写刊发了《四宝山街道“三个三”工作模式 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提质增效》《移什么风?以什么俗?》等新闻稿件50余篇。开展高新区第二届公益广告大赛工作,征集移风易俗公益广告、短视频20余个。强化婚前心理辅导,印制《新时代婚礼婚俗问卷调查》,引导47对新人填写,为新人提供免费的婚前公益指导课。丰富文化载体,结合“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组织开展“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2024高新区百姓大舞台启动仪式。策划推出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快板、情景剧、吕剧、三句半等作品7部。在高新区农村大集,发挥志愿者作用,开展新婚礼、新家风等移风易俗宣传宣讲活动11场,发放宣传单页8000余张。

  加大督导力度,纪检监察部门把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作为日常监督重要内容,紧盯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开展集中整治,采取“倡议+暗访”方式,对高新区4家酒店、饭店等场所开展明察暗访。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的通知》,定期与职能部门沟通,一经发现相关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立即严肃处理。会同社工部,部署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完善“一约四会”组织架构,成立“四会”组织128个,吸纳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等217人任组织成员,制定相关章程,明确红白事办理流程和标准,建立健全相关台账。目前,全区126个村已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发挥党员干部的“风向标”作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党员教育管理重要内容,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签订廉洁操办婚嫁喜庆事宜承诺书1367份。

  抓婚丧嫁娶改革。创新推行婚事新办统一婚礼流程、统一婚庆服务、统一宴请标准“三个统一”模式,如阎高村举办新式婚礼增设村书记证婚、赠送家风家训书法作品等环节,朱庄村提倡新婚贺礼100元、以喜糖替代喜宴等做法,破解大讲排场、人情负担等问题。抓丧事简办。涉及活动清单化、墓地生态化、奖惩规范化“三项治理”,提倡厚养薄葬、从简治丧,实行村书记致悼词、鞠躬、默哀、佩戴白花黑纱等文明丧葬礼仪,切实减轻群众殡葬负担。抓规范程序监管。对区内2家婚介公司、124家婚庆公司从价格、业务上进行规范管理,杜绝恶俗现象发生。

初审编辑:王越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