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大众网记者 李兆滨 淄博报道
一直以来,淄博市高青县紧扣“文化赋能治理”主线,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培育、文化供给、场景打造、共建机制五大维度,创新构建“15分钟文化生态圈”,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城市文化书院样板,实现文化治理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夯实基础设施:打造“三级网络”文化空间矩阵
场景重构。整合1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5个“红色驿站”及10处户外广场,构建“核心馆+特色站点+流动阵地”三级网络。升级田镇街道高苑社区、芦湖街道芦湖社区为书院为示范点,增设非遗工坊、数字阅读舱等设施,日均接待量突破300人次;功能拓展。将闲置物业改造为“青蜂驿站”文创市集,设置共享书吧、手作工坊等20余个功能区,实现“文化+商业”共生模式。室外打造星空影院、健身步道等沉浸式空间,形成“晨练瑜伽、午间书香、晚间剧场”的全天候文化动线。
深化文明培育:实施“三大铸魂工程”
孝善敬老工程。开展“银龄学堂”系列活动,在试点社区组建戏曲社、书法班等6支老年文艺队,举办“敬老月”主题会演,一季度共培育“最美家庭”42户。田镇街道高苑社区创新“长者食堂+智慧养老”模式,推出“一键呼叫”送餐系统,惠及独居老人127人,日均服务老人20人次;全民学习工程。实施“书香高青”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社区书院学分制管理体系。芦湖街道千乘社区“家政技能培训”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参训家长800余人。田镇街道国井社区“家政技能夜校”累计培训学员500人次,带动就业50余人。今年以来,分别在三个社区打造“社区图书角”道德实践工程。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日”主题活动60余场,组建“蒲公英宣讲队”深入小区楼栋开展政策宣讲。芦湖街道芦湖社区实行美德信用积分兑换制度,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文化服务,累计兑换公益演出、培训课程等10余项。
创新文化供给:构建“五位一体”生态文明体系
传承红色文化。依托“红色驿站”开展“党史故事汇”30场,打造“行走的党课”研学路线,组织县域未成年人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红色故事宣讲活动。传承非遗,引进剪纸、黄河文化泥塑等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设立传承工作室,举办“非遗进社区”活动40余场,培育“传承人”50余名。邻里共享文化,打造“百家宴”“楼院剧场”等品牌项目,田镇街道青苑社区“星空夜话”邻居节吸引100余家庭参与,芦湖街道芦湖社区“邻居节”“老年大学会演”举办5场,培育社区演出队伍2支。数字智慧文化,开发“田镇文化云”小程序,集成在线课程、活动预约、积分商城等功能,注册用户突破1.2万人,日均访问量3000+。绿色生态文化,田镇街道长江社区联合高青县第五中学建设“城市书房森林”主题园区,种植乔木灌木300余株,设置生态阅读角,开展“自然教育课堂”40场。
打造润心场景:创建“十分钟文化生活圈”
家园场景。芦湖街道在芦湖名郡打造“童心筑梦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建设小候鸟基金会图书角等空间,开展“非遗剪纸”“儿童阅读”等活动,惠及儿童1600余人次;商圈场景。改造商业街文化长廊,植入咖啡书吧、文创市集等业态,举办“美在身边 万事大‘集’”36场,实现“文化引流+消费赋能”双赢;夜间场景。开启“烟火高青”计划,利用广场舞场地开展露天电影院、烧烤一条街等夜间活动,通过开展“公益+交换+运营+共富”夜市活动,丰富居民的“夜生活”,助力城市的“夜经济”,让社区的夜晚“靓”起来,人气“聚”起来。
健全共建机制:构建“资源联动”治理格局
健全组织体系。印发《高青县城市文化社区建设指导意见》,成立县级层面城市文化社区建设工作专班,吸纳“双报到单位、物业公司、文化企业”等50余家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文化骨干领衔+居民志愿者参与”的运作模式;资源整合。实施“文化合伙人”,联合县图书馆统筹运营社区书院。联合县文化和旅游局建立文化资源库,收录专家智库成员30余人,签约艺术家工作室5家;数字赋能。在试点社区搭建“文化治理云平台”,实现活动预约、人才管理、数据分析等全流程数字化,精准对接居民需求1200余条,活动参与率提升至85%以上。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