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产业,步步向振兴

2024-07-30 20:10:03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亓超

  大众网记者 亓超 通讯员 王富久 淄博报道

  近日,一条“水果五彩糯玉米即将上市,15元一份,一份10个”的朋友圈信息迅速传播开,这是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中石村村委成员谢富春发送的预订信息。“上午就有20多人给我打电话,预订出36份了。”谢富春手机上的订购信息时不时地传来。

  “水果五彩糯玉米”是中石村村委带头引进种植的“一村一业”项目第二年,去年中石村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在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的地块上种植的玉米收获一个月内就销售一空,和一般玉米相比,水果玉米是一种新型果蔬型作物,多汁、脆甜,可直接生吃。与普通玉米相比,水果玉米营养价值高,种植周期短、投入少、销路更好。得益于良好的地理环境,博山区石马镇种植出来的水果玉米,无论是甜度、水分还是口感都格外出众,清香味浓。通过去年的种植成功,石马镇中石村村委扩大种植面积到50亩,带动村民更换种植玉米品种增加村民种植收入。

  中石村村书记黄传亮表示:“目前我们的一村一业水果玉米项目种植的非常成功,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鼓励和支持,8月中旬我们的玉米将进入采收期,有了去年的尝试,今年一经预售,订购数量相对于去年增加了一倍。现在价格1.5元一个,亩产1200个,每亩为村集体增收1800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水果玉米的种植管理相对于普通玉米轻松一点,销售渠道广泛非常适合我们村村情,在村内已经推广开,下一步将整合村内种植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增加村民种植收入。”

  同时利用地形地理优势发展一村一业的石马镇北沙井村依托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通过三资清理、合同清理收回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农家乐2层建筑,引入博山区烟草公司投资开展黄烟种植项目,项目流转土地200亩,今年已种植黄烟60亩、淀粉红薯140亩,建设烤烟房6座。项目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预期可带动村民增收40万元。

  “在上级部门和包村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村完成了历史遗留的“三资”合同清理,流转来的土地根据地形条件引进了黄烟种植,利用废弃的农家乐改造烤烟房,带动村民在自己土地上重新创造财富,下一步将继续整合村内闲置资源带动村民参与到项目上来,形成规模产业发展,扭转强基村面貌。”北沙井村村书记岳桂英表示。

  在北沙井村的南面,石马镇南沙井村的“一村一业”大棚项目里一片生机勃勃。一座座草莓大棚遍地开花,涌动着乡村产业振兴的力量。虽然大棚外暑意袭人,但难挡果农收获的热情。大棚内,群众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草莓,红艳艳的草莓映照着他们喜悦的笑脸。石马镇南沙井村村书记于方强:“我们的大棚是2021年衔接资金项目建成的,前几年苦于经验不足,大棚收益一直不好,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小草莓”采摘项目,草莓丰收的第一年,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

  同时,南沙井村挖掘资源潜力,为提高草莓大棚运营利用效率,采用草莓、蔬菜轮作种植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模式。而且对乡村旅游进行了整体规划,通过建设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示范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要素日益完备。草莓成熟后,游客采摘草莓,乡村旅游火起来。草莓产业+休闲旅游,打造了乡村振兴“新引擎”。目前大棚里的西红柿、辣椒、玉米都得到了丰收,实现了大棚轮播生产创收,预计六个大棚蔬菜采收将为村集体增加5万余元收入。下一步,南沙井村将继续开发农作物轮作方式品种,充分利用大棚资源优势,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博山区石马镇坚持把种植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带领群众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种植产业,石马镇的“一村一业”农业种植从村集体带头到带领村民种植创收,成为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亓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