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大众网记者 孙奉娟 淄博报道
3月27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拼经济比贡南看成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淄博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向社会发布全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目前,全市登记社会组织已近4200家。淄博市民政局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推动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
规范:一个体系、一套机制、一组品牌
淄博市民政局坚持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社会组织运行全过程,以“强党建、抓规范”为主线,积极引导发展、严格依法管理,促进全市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进一步加强市管社会组织党建及综合监管工作,健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等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依法监管的党建综合监管体系,对265家市管行业协会商会的行业管理责任重新认定。
针对“登管分离”工作实际,淄博出台《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强化社会组织登管协同六条措施》,严把社会组织登记质量关;出台了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严审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选定;出台了《淄博市社会组织新任负责人谈话制度》,严管社会组织新任负责人依法履职尽责。
初步形成淄博市社会组织党建品牌矩阵,以“齐社红”市级社会组织党建品牌为引领,“同心向阳”“齐心同行”等8个区县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定位准确、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特色突出。
治理:更加健全、更加规范、更加明显
淄博市民政局坚持建制度、防风险、提效能工作要求,扎实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
细化内部治理,持续以“小切口”推动“大监管”,汇编社会组织议事规则、资产财务、人事管理等12套制度范本。
调整社会团体证书有效期与理事会届期同步;完善换届提醒告知机制,督促150余家社会组织做好换届准备工作。做好依法治理,整合130余家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资源,打造社会组织标准化创新服务平台,联合75家单位发布《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指南》。
做实专项治理,持续做好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社会组织违规开展评比表彰等专项治理工作,近年来,全市累计打击非法社会组织90家,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374家,减轻企业负担2000余万元,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发展:搭建平台、政策保障、人才培养
淄博市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制约社会组织发展最紧迫的经费不足、场地缺失等问题寻求突破,不断构筑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搭建市县镇三级服务平台86处,切实帮助社会组织发展破解硬件难题。其中,市级建成5000平方米的社会组织党群(发展)服务中心。线下入驻社会组织95家,累计开展各类融创交流活动600余次。
强化政策保障,加强社区慈善资金建设,推动社区闲置场地、资金等资源与社会组织链接,拓展社会组织项目和资金来源。
淄博市民政局举办社会组织大讲堂,出台社会组织青年负责人培养计划,着力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年龄梯次合理、综合素质突出的法人治理结构。
聚焦:经济赋能、民生改善、“国之大者”
淄博市民政局聚焦淄博“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淄博市民政局联合22个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近年来,各级行业协会商会共搭建各类交流合作平台240余个,制定自律宣言倡议等规章90余项,举办讲座、交流会、培训会1600余场次,受益人数7.9万余人次。
《关于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十条措施》等出台后,淄博市民政局梳理了103家市级社会组织服务社区治理工作清单,推动社会组织资源要素与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精准匹配、深度融合。
聚焦“国之大者”,引导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千家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将市级社会组织优质资源下沉到区县镇村一线,1000余家社会组织累计投入款物2300余万元,有力推动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淄博落地落实。
下一步,淄博市民政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挖掘社会组织资源、发挥社会组织潜力,为实现“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贡献更多社会组织力量。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