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淄博中医执业医生数量达3374人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显成效

2024-12-17 18:41: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奉娟

  大众网记者 孙奉娟 淄博报道

  12月17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淄博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邀请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元水,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宋占帅,淄博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孙辉,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王军玮,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郑元水介绍道,淄博中医医疗资源布局持续优化,目前共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374人,且所有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均规范设置了中医临床科室,标志着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明显,文化创新发展,产业蓬勃发展。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淄博聚焦群众健康需求,着力提升市县两级中医医疗机构综合服务和区域带动能力,持续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优质中医药资源布局日趋均衡。目前,全市共有中医床位5792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374人,所有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均设置了规范的中医临床科室;已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166个,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在8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中医阁”,让居民就近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淄博市中医医院获批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心血管科、肾病科被纳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获批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推广基地;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获批山东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建设单位,肿瘤科、针灸科列入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和培育项目;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桓台起凤整骨医院分别获批省级中医药妇幼和中医药特色专科医院。全市所有县级中医院均达到了国家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能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村卫生室占比居全省前列。

  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全面实施高层次人才筑峰计划,全市拥有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9人、省名中医(药)专家25人、基层名中医(药)专家58人、高层次中医临床优秀人才5人,建成“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工作室”等国内名中医专家工作室170多个,4个区县中医院获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入选全省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70名、继承人140名,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

  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淄博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6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7个、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4所。培育中医药老字号、老商号34家,市级及以上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0个、示范单位30个、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11家,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淄博持续推进中医药与康养、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领域协同发展,推进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全市已知药用动植物658种,野生药材总蕴藏量占全省的18%,其中丹参、桔梗、黄芩为优质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品种。山东鲁山神农药谷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入选首批“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万杰肿瘤医院、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张店区中医院被创建为“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下一步,淄博市将继续秉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适合中医药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中医药事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在此,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都能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让中医药更好地融入生活中,为大众健康服务。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