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编者按:
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淄博市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别是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推出了一批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研究作品。为充分展示淄博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的丰硕成果,激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发有为、再创佳绩,特选取部分优秀研究成果予以刊登。
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内部巡察高质量发展对策思考
巡视巡察是党之利器、国之利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响应上级号召,陆续开展内部巡察,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标对表省市区县委巡视巡察工作标准还有差距。笔者从完善机制体制、提升干部素质、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分析探讨推动高职高专内部巡察高质量发展的破解之策。
一、高职高专内部巡察现状分析
(一)高职高专内部巡察工作扎实推进。对Z市4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问卷调查,都已启动内部巡察工作、建立巡察工作制度,巡察机构均设在学校纪委,不占领导职数,巡察干部由专职(纪委人员)和兼职(院系抽调人员)组成,组长实行每轮任命制度,一般由纪委副书记或书记、组织人事处处长、教师工作部主任担任,巡察副组长由1-2名中层副职干部担任,驻点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巡察主要方式为听取汇报、问卷调查、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深入课堂、列席会议、受理信访等。
(二)高职高专内部巡察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内部巡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调研方面,熟人社会难监督问题排在第一位,占比61.14%;巡察干部业务不精湛排在第二位,占比51.09%;巡察结果运用不充分排在第三位,占比45.28%;学校党委重视力度不够排在第四位,占比40.68%;巡察组长选配难排在第五位,占比35.44%;巡察人员素质不足排在第六位,占比35.21%;巡察整改不够有力排在第七位,占比30.22%。总体而言,高职高专内部巡察受多种因素制约,巡察氛围、人员、机制体制是制约高职高专内部巡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内部巡察还存在各自为战的状态,上级巡察机构对高职高专内部巡察的指导力度还需要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深度交流还不够等。
(三)高职高专内部巡察工作参差不齐。对内部巡察的重视力度有差异,巡察次数差别较大,最多的9次,最少的1次,1所高职高专院校形成了较好的内部巡察典型经验,2所高职高专院校对内部巡察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巡察工作宣传力度有差异,2所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及时发布巡察工作信息,营造了浓厚的内部巡察氛围,2所高职高专院校内部巡察宣传力度不够。
二、高职高专内部巡察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构建各方联动工作格局,完善巡察机制体制
1.构建巡察共享机制。一是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内部巡察工作,及时召开巡察动员会,重要事项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用好大数据助力巡察提质增效,推进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协同协作,做到信息、资源、力量和监督成果共享共用。三是拓展巡察举报范围和渠道,注重征集学生家长、相关主管部门对巡察对象的意见建议,开通码上举报、线上调查问卷等方便快捷的通道,提高师生及学生家长参与度。
2.构建纪监巡审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纪委与监察办公室、巡察机构、审计部门合署办公的优势,推动四项监督职能联动,对非涉密问题线索、考核结果、廉政鉴定结果、专项审计报告等互抄互送,共同参与业务专题会、案件分析会、重点项目推进会等,密切协作,凸显“1+1+1+1>4”的监督效果。
3.构建整改配合机制。一是建立问题“双反馈”机制,将巡察发现的问题向被巡察党组织反馈的同时,将反馈意见抄送至分管校领导,督促被巡察党组织真抓实改,不留死角。二是建立巡察整改监督机制,定期听取巡察整改情况汇报,对巡察整改不力的,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严肃追责问责。三是完善巡察整改机制,建立巡察工作奖惩机制,对巡察整改积极和整改不力被挂牌督办的党组织在年终评时赋相应的权重分[]。
(二)强化选育激活内生动力,加强巡察队伍建设
1.选优配强巡察队伍。一是严把“入口关”。科学合理配置巡察工作队伍,从巡察工作人才库中随机抽调人选,动态组建工作队伍。二是建立巡察人才库。吸纳素质高、能力强、有担当的干部,为开展高质量巡察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提升干部加入巡察干部队伍的荣誉感[2]。三是合理优化人员结构。通过专兼职结合、老中青结合、在职与退休结合,保持工作队伍在职级、专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做好传帮带,促进梯队建设[3]。
2.深化巡察干部培训。一是强化政治理论熏陶,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提升巡察干部政治素质。二是注重业务技能培训,加大对谈话了解、审计核算、调阅资料、数据分析、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力度,督促巡察干部掌握高质量巡察工作必备的实践技能。三是创新巡察培训方式,在原有巡察培训基础上增加“菜单式”专门培训,探索“巡察微课”培训模式,增加“上挂外派”机会,打造“领头雁”和“种子选手”。
3.注重巡察干部激励。完善巡察干部晋升机制,对表现优秀者优先推荐至组织部门作为干部选任的后备力量,拓展巡察干部晋升渠道,增加巡察干部晋升机会。增加巡察干部绩效,有效激励巡察干部工作热情。优化巡察干部考核机制,设立量化考核指标,奖罚分明。增加巡察干部培训机会,为提升巡察干部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三)突出创新巡察方式方法,精准有效发现问题
1.充分运用谈话技巧。一是制定科学合理谈话方案。侧面了解被谈话人性格特点,根据被谈话人特点制定谈话提纲,根据谈话人特点进行谈话分组,有的放矢的提问,最大程度形成谈话共鸣。二是注重谈话控制。规范谈话流程,礼貌待人,切忌口大气粗。合理安排谈话时间,谈话时间不宜过长或者过短。当被谈话人按照自己的节奏胡侃海聊的时候,及时打断,将其拉回到正题上来。三是强化结果运用。梳理谈话过程中的疑点,深入分析研判谈话内容,对照书面资料、下沉调研、补充谈话进行相互印证。透过谈话表象,“由表及里”“以下看上”,发现病灶、找准病因,从政治上查找问题、责任。
2.有效运用调阅材料。一是充分结合谈话报告。按照“四个落实”“四个聚焦”的要求切块整理调阅材料,对照谈话报告、谈话记录进行补充完善,集体讨论后,罗列出“一看什么、二看什么、三看什么……”,针对谈话提及的苗头性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确保前期谈话的成果在调阅材料阶段全部得到运用。二是有效调阅资料清单。根据谈话问题报告梳理出问题线索,按照“一托二”模式,把每个需要核实的问题线索分配到巡察组成员头上,责任到人,各成员根据具体问题事例,分别梳理出核实清单,经讨论确定会,形成统一的提资清单。三是严格调阅材料入口出口。调阅材料专人分管,一人调一人出,确保调阅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讲究调取技巧,为了一个资料,多调取,声东击西,避免打草惊蛇。
3.探索创新巡察模式。一是尝试开展交叉巡察。为破解内部巡察“熟人社会”难题,借鉴市委巡察机构“上下联动、提级交叉”巡察工作典型经验,在市委巡察办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高校间巡察机构联动,采取“组长固定、交叉副组长、巡察干部”的模式,把外校的巡察专家请进来,指导巡察工作甚至担任巡察组组长,既可以交流巡察经验,又可以有效破解高校内部“熟人圈”的问题。二是探索使用组合巡察。探索“常规+专项+机动”的内部巡察模式,靶向聚焦,精准发力,提升巡察监督质效。加强与上级党委巡察机构的沟通协调和高效对接,争取上级巡察机构的业务指导,不断提升高校内部巡察的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关汉玉.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巡察机制建设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10-13.
[2]杨娜.关于加强高校高素质巡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21,(10):79-80.
[3]刘青. 高校内部巡察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机制建设[J]. 科教文汇,2020(12):7-10. DOI:10.16871/j.cnki.kjwhc.2020.04.003.
本课题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已于2024年刊发在《时代教育》第10期。
项目批准号:22ZBSKB009
项目负责人:陈宪恩
所在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