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编者按:
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淄博市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别是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推出了一批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研究作品。为充分展示淄博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的丰硕成果,激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发有为、再创佳绩,特选取部分优秀研究成果予以刊登。
直面与回应:竞争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在当前竞争环境持续强化的情况下,探索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是一个非常必要而且紧迫的问题。竞争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必须要正视当前的竞争环境、增强爱四主义教育。重视爱育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应,“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发生过的物质而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同样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环境变化的忽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它所在的环境而被孤立起来,缺乏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反馈的有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性差,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一、直面:竞争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当前,竞争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日益凸显。竞争环境可以激发人的动机和期望,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然而,竞争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在竞争环境中,人的压力过度,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竞争就是压力,压力可以形成动力,但也可以形成阻力。激烈的竞争环境提升了人的需要,当竞争激发的期望值过高,现实条件与竞争主体的主观需要之间形成强烈反差时,容易诱发人的挫折感和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尤其对于大学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挫折容忍力差,更容易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现在频频出现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就是大学生压力过度发生心理障碍的真实写照,是竞争加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课题。
(二)竞争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压力
在开放的社会,不仅存在着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同时也存在着文化竞争、思想竞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之间、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竞争从没有停止过。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极大改变了改革开放前社会文化单一、意识形态单纯的社会环境。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不仅摧毁了传统的各种地域的、本土的界限,而且也是本土文化脱离了产生他的特定社会语境,转而成为一种“浮动的符号”,直接进入其他不同的文化语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技术的发展,使各种思想的跨国界交流成为可能,思想“藩篱”形同虚设,不同的政治态度、文化观念、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云集网上。文化资本、文化商品的自由流动,信息的多项贯通和舆论的多项变大,是不同体制的意识形态竞争加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受到世界讲坛的挑战。
二、回应:面对竞争环境的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在现代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元化与多元化、面临着改革与超越的新要求。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模式、内容等方面均要有所转变与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要求。
(一)正视当前的竞争环境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竞争加剧的环境,既不能忽视竞争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御西方腐朽意识形态的侵蚀。也不能因为竞争的加剧而惧怕,缩小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任何国家、任何文明在竞争的环境中都不能闭关自守、与世隔绝,同样地,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善于吸取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和进步观念,在世界事业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从过去那种带有一定封闭性、强制性、排他性的教育模式中走出,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在思维方式、信息交换、内容拓展等方面更多地体现开放性和兼容性,以保持不断更新和充沛的生命力。
(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竞争环境的加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国民的进取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对国家意识、价值体系、民族文化与信仰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竞争越激烈的年代,越要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的教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三)重视爱育
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的教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爱育的缺失导致了大部分青年,包括我们的大学生一遇到不如意时就敌意大发。另外,我们现在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太直面现实,理想教育中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切身利益的诱导,在无形中培养了相互之间激烈竞争的敌意。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改变以往的这种教育理念,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导外,更要加强爱育,培养大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竞争的危机感和紧张激烈的生活节奏,往往形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人们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而这些领域不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能够解决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参考书目:
[1]李敏.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育人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4(07):169-172.
[2]赵蓓蓓.以爱育推进育人工作新发展[J].理论观察,2019,(01):147-149.
[3]李聪琳.王富强.“内卷”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7(04):21-26.
[4]高茜岚.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讨[J].中国军转民,2024,(01):171-172.
本课题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已于2024年3月刊发在《美丽中国》第7期。
项目批准号:22ZBSKA001
项目负责人:黄银霞 魏安庆
所在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