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11-20 16:54:00 来源: 卷宗 作者: 孙秋燕

  编者按:

  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淄博市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别是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推出了一批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研究作品。为充分展示淄博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的丰硕成果,激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发有为、再创佳绩,特选取部分优秀研究成果予以刊登。

  淄博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淄博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了红色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随着红色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形成初步规模发展,成为影响淄博发展、展现淄博红色文化的重要一极。随着红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困境日益显现,面临突破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效能的困惑。结合城市持续发展需要,红色文化产业亟需革弊出新,使之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部旧址、中共清河特别委员会旧址等,重大事件旧址太和惨案旧址、磁窑坞会师旧址、南庙大罢工旧址等。烈士纪念设施,全区有烈士纪念设施23处,其中国家级2处,市级2处,区级13处,其他6处。此外还有重要历史人物旧居、活动地、重要战斗遗址遗迹、重要会议旧址等。

  近年来,淄川区不断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存的管理和维护。针对烈士纪念设施,淄川区将烈士纪念设施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加强对烈士纪念设施中文物和历史建筑物的保护管理,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成立志愿者队伍,建立鲁中第一个区县级别的烈士纪念设施管理服务中心,并制定区、镇街道、村居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管护制度,制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将烈士纪念设施实施分级保护。通过一系列举措对全区烈士纪念设施实施规范化、专业化、正规化、长效化管理。

  3.博山区

  博山区是原淄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曾是淄博革命的核心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根据2016年出版发行的出版发行的《丰碑——博山革命遗址概览》记载,现辖区内留存的的重要机构、重大事件、纪念设施、旧居故居等革命遗址有91处,革命文物有21处。其中省级革命文物2处,分别是焦裕禄故居、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博山联络处旧址。市级革命文物5处,分别是中共淄博特委常委会议室旧址、池上九道联合办事处、刘家台中共博山县委旧址、博莱蒙三县边防联防办事处旧址、蒋洗凡墓,区级革命文物14处,分别是博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马骏烈士墓、马骏烈士故居、山东兵工总厂旧址、西厢八路军兵工厂旧址、博莱战略公路炮楼、谦益祥惨案旧址、禹王山战斗遗址、焦裕禄纪念馆、博山烈士陵园、下庄烈士陵园、望鲁山战斗遗址、源北村博山县政府礼堂旧址、博山集成石印局旧址)。另外,博山区还有烈士纪念设施15处,其中省级1处、市级3处、县级11处。

  博山区在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首先以“焦裕禄故乡”品牌为依托,申请专项资金对焦裕禄故居等5处革命文物进行修缮,对市委旧址、市委原机关礼堂进行整修。除省级博山焦裕禄纪念馆设施比较完善外,其它14处都被列入了淄博市烈士纪念设施提升任务清单。其次,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成立博山区文物保护大队,在乡镇镇、街道配备一名专职文物保护员,定期对革命文物进行安全巡查、防护保护。第三,积极挖掘辖区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截至2016年底,全区革命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4.临淄区

  临淄区是一座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城市,这里是齐国故都,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星火在临淄燎原,临淄人民逐渐觉醒,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形成丰富的红色资源。临淄区留存至今的重要机关遗址有临淄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抗战时期中共临淄县委旧址、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十二中队成立旧址、临淄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重要战斗遗址有矮槐树战斗遗址、岳家庄伏击战遗址;重要纪念设施有临淄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临淄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纪念馆等。

  临淄区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持续加强对辖区内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首先,加强对烈士墓的保护与管理。临淄区在革命年代涌现出1700余位烈士,2010年率先在全省开展散葬烈士墓集中管理工作,经过2010年、2013年两次集中迁葬及后期推进工作,大部分革命烈士迁入陵园现安葬;对辖区160处散葬烈士墓建档立卡,实施一墓一档、一墓一策,做好整修维护,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常态化管护;对市、区两级烈士纪念设施明确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日常管护台账,定期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出台《临淄区英雄烈士保护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多部门联动,依法做好英雄烈士保护工作。其次,积极开展红色档案资源征集、保护、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已征集抗日先驱李人凤手稿、新中国成立前临淄党组织建设相关文件、抗日战争口述资料等文书档案30余件、照片档案60余张、音像档案2000余分钟[]。

  5.周村区

  周村区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下来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展馆、遗址等居多。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2处,其中部分属于红色遗存。周村区境内的战斗遗址有解放周村战役巷战现场,重要建筑遗址有王村醋厂旧址、王村火车站、陈毅等人视察周村时住过的千佛阁,重大事件旧址有周村古商城内的泉祥茶庄店员罢工旧址、缫丝总工会旧址等。随着对红色文化资源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周村区首先加大对现有红色资源的保护,目前建成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周村古商城、马耀南故居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马耀南故居、千佛阁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马耀南故居所在村(北旺村)被列为省级红色文化培育村。其次,不断提升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水平,分两次将75名散葬烈士英灵迁入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大力推进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改扩建,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关爱烈属的良好风尚。6.桓台县

  桓台县山东省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县份之一,1927年5月,桓台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铁山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桓台大地和人民群众之中,留下丰富的红色印记。县内现有重要革命遗址27处,战斗遗址有辛庄保卫战旧址、八里村解放战争烈士墓群,重要机构遗址有县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冯马支部建立旧址,东沙河村中共清河特委机关报——《群众报》创刊旧址。桓台县在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中,首先注重从建章立制方面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根据《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建立全县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协调机制,进行红色资源摸底排查,对摸排出的红色资源进行论证,符合相关条件的,列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桓台县烈士陵园被列为淄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云涛烈士纪念馆被列为是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次,加强对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按照《淄博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和《市级烈士纪念设施考评标准》的要求,提升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标准,修缮烈士陵园及云涛纪念馆房屋,逐步完善烈士事迹编纂工作,对烈士陵园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明确保护职责,为烈士陵园和云涛古迹安装了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牌,同时竖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保护好现有红色文物,利用好现有红色资源。

  7.高青县

  高青县由原高苑、青城两县于1948年4月合并而成。境内重要的革命遗址有有魏家堡战斗遗址,韩子恒烈士墓,青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珍存着11位烈士的遗像和5位烈士的遗物,存有几位著名烈士事迹材料。高青县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中首先注重对重要红色文化资源设施、文物保护,推动高青县烈士陵园被列为淄博市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淄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淄博市党员教育基地、高青县双拥文化教育基地。其次,加强红色场馆、纪念设施的修复工作,近年来多次修缮高青革命历史纪念馆、韩子恒烈士墓。第三,加强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工作,开展红色档案移交进县档案馆保存活动,2021年将107卷、卷内件1203件文书档案、50件照片档案,共27盒珍贵的红色档案放置档案馆专门保存[]。

  8.沂源县

  沂源县是淄博市的红色高地,县内红色遗迹、遗物及先模人物众多。据统计,境内现有革命历史遗迹2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红色文化遗迹主要有抗战时期的中共沂源县委旧址,南麻革命烈士陵园,华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618战备电台旧址;小三线建设时期的土门一厂、土门二厂、裕华修配厂、红旗机械厂等军工企业旧址;抗战时期的小黄庄围子石墙,众多的岗楼、炮楼等旧址。沂源县红色文化遗物资源主要集中保存于沂源博物馆和沂源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南麻革命烈士陵园)内,其中,沂源博物馆共保存革命文物106件(套),包括抗战时期文件、证书、奖章等类别;沂源革命历史纪念馆共保存革命文物72件套,主要包括抗战时期武器、日用品、货币、奖章等类别。沂源县红色先模人物主要以英雄连长何万祥、爆破大王左太传及时代楷模朱彦夫为代表。为纪念这些英雄人物,沂源县建成一大批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期中包括万祥山革命纪念地,沂源革命烈士陵园,松崮烈士陵园等。沂源县为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启动编制“小三线”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本体保护修缮方案,实施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出入口保护修缮项目。沂源县被纳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南麻革命烈士陵园、国营山东第一机械厂旧址等县域内14处革命遗迹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西里镇张家泉村、石桥镇大泉村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第二批红色文化特色村。全县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力度,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淄博市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淄博红色文化产业逐步兴起并发展起来。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坚持文化赋能原则,强调要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精神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势头明显

  聚焦淄博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政府主导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红色文旅产业。随着红色旅游热度的提升,淄博红色旅游逐渐发展起来。全市具有开发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达40多处,集中分布在淄川、博山、沂源。这些红色资源类型多样,涵盖重大事件发生地、重要人物、重要战斗等等,依据类型不同各地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目前,淄博市已经建成1家4级景区、4家3级景区,分别是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马鞍山景区、焦裕禄纪念馆(故居)、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风景区、朱彦夫初心家园。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马鞍山景区、焦裕禄纪念馆(故居)、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风景区、朱彦夫初心家园。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马鞍山景区、焦裕禄纪念馆(故居)、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风景区、朱彦夫初心家园。以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为依托,融合周边凤凰山、 望鲁山等等自然风光而打造,集教、学、研、展为一体。目前全市已建成1家4A级、4家3A级红色旅游景区,分别为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马鞍山景区、焦裕禄纪念馆(故居)、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风景区、朱彦夫初心家园。马鞍山风景区依托马鞍山抗日旧址,融入周边秀丽多姿的田园风光,形成红色遗址与自然风景的有效结合。焦裕禄纪念馆(故居)建在焦裕禄同志的家乡博山区北崮村,围绕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个人事迹建成纪念馆和故居两部分;六一八战备电台旅游区原为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旧址,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台,真人反恐游戏,趣味盎然的射击靶场,可亲手采摘的千亩果园景区建有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采摘园、真人反恐游戏场、射击靶场等区域,体验项目多样。朱彦夫事迹党性教育基地包括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多功能报告厅、夜校、旧居、棚沟造地、友谊机灌站、红山梯田、大寨田等教学点。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文物资源,淄博大力设计推荐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研发出红色热土—文化体验游、红耀淄博—党建教育游、红色足迹—乡村振兴游、红色印记—齐风研学游等四大主题8条旅游线路等8条旅游线路。在山东省推出的“山东红色旅游线路”,淄博有8条旅游线路入围,在中宣部和文旅部联合推出的“建党100周年全国红色旅游100条精品旅游线路”中,博山区中郝峪村入选。红色旅游线路的丰富,不仅扩大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而且实现了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淄博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红色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2024年,清明假期前后,淄博入围《清明假期游客量涨幅超过50%的目的地城市》榜单,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二)红色文创产品日渐走红

  依托淄博红色文化资源,淄博研发出类型多样的红色文创产品,覆盖范围广泛。淄博市依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当代现实题材、地域特色题材创作出一大批影视作品,如抗日影视剧《一马三司令》,讲述了马耀南兄弟三人参加革命并在抗日斗争中壮烈捐躯的故事,《坚守1200秒》是根据《沂源抗战资料》拍摄的电影,还有根据焦裕禄的事迹拍摄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等。另外,根据淄博红色人物故事、重要革命事件编演了很多传统剧目,如现代京剧《焦裕禄》《朱彦夫》,五音戏红色剧目《大众长歌》《英雄铁山》《回》《追梦长歌》等艺术作品,《英雄铁山》讲述了便是发生在黑铁山的斗争故事,通过艺术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向社会征集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作品或实物作品,涌现出一大批文创作品,有琉璃制品、陶瓷制品、铁制品等,如用琉璃制造的“南湖红船”、用陶瓷制作的“庆祝建党100周年骨瓷马克杯”,种类多,寓意深,将红色文化承载其中。淄博还结合红色旅游研发红色文创产品,马鞍山风景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复合型旅游产品、张家泉村红色休闲游产品等,红色文创产品越来越丰富,受到游客热烈追捧。这些文创产品成为现代人了解淄博红色历史、传承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而且日益成为推动淄博发展的重要产业链。

  (三)红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培育日见成熟

  淄博红色文化产业依托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特色文化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目前,淄博拥有市级特色文创园区7家,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金鼎·新华1948文创园”、唐库文创园、鱼盐里文创园、齐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特色文创街区,这些特色园区、街区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其中金鼎·新华1948文创园”总占地37.37亩,由17幢建筑组成,其前身是新华制药厂机械分厂旧址,新华制药创建于1943年的胶东抗日根据地,由八路军的18人制药小组发展而来,1948年搬迁至淄博张店,在原日军废弃的军营上重新建厂,这是一家拥有红色基因的国有控股企业,依托新华制药机械分厂旧址建设的文化园区,模式多样,建有文化街区、时尚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城市会客厅及文化名片地标,园区包含空中美术馆、手作体验工坊、文创集成店、文化club、文化书店、精致餐厅、文化酒吧、展示中心等业态。特色鲜明的唐库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淄博城市工业遗产--淄博糖酒站马尚仓库为基础而修建,承载着淄博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目前已经建成的园区模式包含文化+旧城改造、科技园区+文化、企业示范基地等,入驻企业达600多家。淄博文化企业、创新园区通过打造与融合,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城市活力,成为红色文化产品孵化、产业做大的重要基地,老旧厂房不再是城市的包袱,转而成为了城市的富力源。

  三、淄博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红色文化产业虽然在城市发展方面具有一定带动作用,但是产业的发展仍面诸多问题,如资源利用不充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人民的需求期待存在差距,管理体制僵化、特色不明显等,尤其是近年来,山东积极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在这一环境影响下,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日益显现。

  (一)红色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小

  淄博红色文化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衍生产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红色文创产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目前的文创产品主要与淄博本地特色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结合较多,比如陶瓷制品、琉璃制品、经济作物、农作物等,这些固有传统工业、农业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单一,产品类型较为固定,与它们结合推出的红色文创产品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产品的单一性导致市场占有份额较低,淄博本地的红色文创产品在省内反响不错,但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份额占比严重不足。比如,提到陶瓷,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景德镇陶瓷,淄博陶瓷的话语权不高,更不用说文创产品了,间接导致社会经济效益不高。再者,淄博红色文化产业尚未能形成一条竞争力强、体系完善的红色文化产业链。淄博是传统的工业城市,工业发展历史较早,人们对淄博的固有印象一般是工业城市,而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红色产业兴起较晚,虽然淄博一些企业涉足红色文化产业,研发红色产品、开发红色旅游、拍摄红色影视作品等,致力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但是这些企业多为文化企业,经济实力不强。由此可见,淄博红色文化产业开发产品单一,企业规模和竞争力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二)红色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红色文化产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参与主体多元。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牵涉诸多部门,宣传部门、党史部门、文旅部门、林业部门、建设部门、基层政府等,各部门职责分工不同,宣传部门主要负责本地红色文化及产业的推广,建设部门主要负责产业开发规划与设计等。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由于沟通不及时、职分工不同等因素,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条块分割现象,衔接裂缝问题,

  影响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效果。再者,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不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历经战争、岁月的侵蚀,属于濒危资源。如果不及时挖掘,会造成历史的缺失。加上人民群众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导致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的损毁。第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法规制度出台较晚,2020年山东制定出台了《山东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在此之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缺乏制度法规的监督和制约,部分被毁坏、遗失。磁窑坞会师旧址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张李村的一清代民居中,1938年,省委在磁窑坞(磁村)由 林浩主持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主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展对敌斗 争,开辟根据地等问题,现在旧址处大院南部和西部的院落都已损毁、坍塌,甚至荡然无存,只剩7个院落保存比较完好。红色文化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影响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对城市发展也是一种损失。

  (三)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

  淄博市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均衡。纵观近年来,淄博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产业占比较大。尤其是影响大的齐文化及相关产业,政府比较侧重。出台《淄博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突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齐文化在淄博市“两创”工作中的龙头地位,明确了24项工程,致力于国家历史文化名称和优秀传统文化两闯标杆城市的打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注重深入挖掘阐释齐文化内涵,持续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齐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稷下学宫等考古发掘和保护。加强琉璃文化、陶瓷文化、丝绸文化等地域文化保护利用,抓好聊斋文化旅游区、颜神古镇等改造提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沿黄河、齐长城精品文旅线路,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2024年年初,据《淄博日报》报道,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人次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周村古商城、安澜湾景区、牛郎织女景区、淄博海岱楼钟书阁、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营业收入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周村古商城、安澜湾景区、牛郎织女景区、淄博潭溪山旅游区、红叶柿岩旅游区。全市重点文博场馆累计接待人数近40万人次[],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产业在市场占比较大。对比红色文化产业,无论是在政府投入、企业投资、群众关注度上较齐文化相对弱一些,并未形成如此浩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市场份额、竞争力明显不及传统文化产业,形成传统文化产业与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均衡的现象。

  (四)红色文化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淄博红色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围绕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淄博红色文旅产业已经成为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一极,但是食、住、行是红色旅游产业中经常遇到的三大问题,短板明显。从出行来看,境内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主要位于张店区、博山区、沂源县等地,博山区、沂源县距离市中心较远,且为山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是重要问题。沂源有名的山头1983座,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素有“山东屋脊”之称,途径沂源的高速公路有G22青兰高速、滨莱高速,耗时约1个半小时,加上高速收费高,很多人选择省道博沂路,耗时约2个半小时,导致旅游出行时间成本增加。从吃来看,部分红色旅游景区餐饮配套设施不健全,尤其是位于农村的景区,参观结束后,大多 游客倾向于就近吃饭,而部分景区周围餐饮店很少,只能前往餐饮店较为集中的集镇解决吃饭问题。从住宿来看,部分位于农村的景区,距离城镇较远,住宿配套建设缺乏,有的没有任何住宿设施,参观结束后游客只能前往城镇解决住宿问题,造成旅途劳累,严重影响旅游体验效果。另外,资金短缺也是突出障碍,部分红色文化产业是纯政府出资兴建,以党性教育基地为主,主要发挥的是红色文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长此以往,给政府财政增添负担。部分景区虽然吸收了社会资金,但数量有限,产业的规模扩大严重不足,产品输出匮乏。上述问题,是影响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红色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

  (五)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单一

  淄博红色文化旅游业作为红色文化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发展模式较为成熟。在发展模式上较多采取的是红色+绿色的模式,既将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模式。如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不仅让游客参观原山国家森林公园,欣赏自然美景,而且渗透着原山林场职工60多年来如何将原山变成绿水青山的艰苦创业历程教育。朱彦夫初心家园不仅让游客了解朱彦夫的光荣事迹,而且可以浏览农业观光点,吃农家饭,体验乡村游。马鞍山抗战遗址开设了万亩采摘园,让游客在了解抗战历史的过程中体会采摘的乐趣。红色文化资源与齐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等结合较少。尤其是淄博烧烤出圈后,没有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将淄博本地的红色文化与烧烤文化相结合,淄博烧烤火热后,淄博推出了5条旅游线路主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如“齐妙游学”之旅主要线路有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太公湖湿地公园——马莲台风景区——中国古车博物馆——齐民要术酱文化体验馆——淄博烧烤,另外还有z时代COOL卡”之旅、踏春赏花之旅、生态山水之旅、商埠文化“之旅等,都是将烧烤与传统文化、生态建设相融合。红色文化没有做好与当地影响度高的行业、文化的结合与融入,基本沿用的还是传统的红+绿这种发展模式,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吸引力不足,模式没有实现多元化。

  四、淄博市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当前,淄博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文化因素逐渐成为一个淄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核心竞争优势。红色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社会与经济功能成为独具特色、无法超越的竞争软实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还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同时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保障。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背景下,红色文化产业应该作为主流产业、优势产业,成就淄博崛起的跨越式发展。淄博市需要加大红色文化产业的倾斜力度,多措并举,增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产业对全市发展贡献作用。

  (一)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法规,强化红色文化产业开发力度

  1.对标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深化现有资源,开拓新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全市要做好顶层设计,纳入总体规划,制定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首先,保护好已经发掘的红色资源,要全面摸清红色家底,结合以前革命史料挖掘、革命遗址普查等掌握的红色资源,查缺补漏,进步完善全市红色资源分布、数量;将红色资源建档立册,分门别类记载相关历史和目前状况;制定保护措施,落实属地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层落实保护措施,做到责任到人。其次,加强濒危红色遗存的修缮工作,要系统梳理名册及修缮内容,坚持恢复本貌原则做好修复工作。第三,已经发掘的革命文物定期开展检查,确保保存环境适宜,对于保存环境较差的革命文物,要及时提升改造保存场馆,确保革命文物的完好。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确保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第四,建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淄博红色资源类型分布广泛,包含重要事件、重要战斗、人物故居或旧居、纪念设施、文献资料等,根据类型分别建立线上资源数据库,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动信息共享。

  2.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做好宣传

  各相关部门要强化红色文化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首先,深入研究淄博红色资源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风貌,丰富红色资源展示体验形式,真实、全面、生动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淄博红色景点,阐释中国共产党在淄博波澜壮阔、披荆斩棘、勇于奋斗的光辉历史,反映齐国大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其次,做好红色文化资源宣传,让人民群众便捷地利用节假日去实地探访和开展红色体验,重温充满激情的红色岁月,从而汲取前进智慧和奋进力量,提升红色资源的文化影响力。在宣传过程中,除了倡导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传承,还要体现新时代奋斗的精神风貌,让红色文化资源承载起历史与现实意义。

  3.做好全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规划

  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规划人口密集、产业相对成熟、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形成红色经济样板带,以此带动全市红色文化区经济社会发展。突出核心资源,重点打造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突出的文化资源,塑造淄博红色文化典型代表。

  4.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要注重提质增效

  首先,对于已经开发的红色文旅产业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品质。推进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向5A级景区提升。焦裕禄纪念馆、朱彦夫事迹展馆等4个3A级景区,要继续增强改造提升力度,争创创4A级景区。其次,加大未开发红色资源的投入力度,结合地域特点、自然风貌、传统历史、民众习俗等开发利用,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红色景区。第三,推进红色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打造红色+研学性等新型红色业态发展,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第四,丰富红色文创产品研发。在产品内容研发方面,增强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产业产品的融合度,实现文化的互通交融;在产品类型方面,凸显文创产品的多样性。

  (二)加快红色文化产业与区域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拓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1.构筑“红色文化产业+农业”产业链

  淄博红色文化资源大部分位于农村,可以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红色旅游是保护传承红色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首先,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融合文章,在融合发展中培育新业态,红色文化产业与农业的结合,促进农业与文化、商业、旅游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在农村形成新的行业业态,衍生出新的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激活农业新活力。其次,红色文化产业与农业的结合培育新型农民。以往农民常年在土地上劳作,依靠种植业或畜牧业增收,而淄博人均耕地0.72亩,耕地资源匮乏,农民依靠土地收入有限,农民长期以来充当的是单面手,融入红色文化产业后,农民不仅要在土地上经营种植业,还要学会很多技能,如烹饪、解说、手工制作等,适应红色旅游发展带来的种种新挑战,这对于农民来讲是难得的机遇,不仅推广了本地的红色文化,而且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第三,红色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形成一大批新型农村。红色文化要素的融入激发出新的生产关系,摆脱农村单一经营模式,推动农村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推广。博山区源泉镇北崮山村和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是两个发展相对成熟的特色村,而且被评为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在淄博像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要注重发掘和开发,形成新型农村群。红色产业与农业结合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而且有效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

  2.构筑“红色文化产业+工业”产业链

  红色文化产业与淄博工业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产业增值赋能的重要一极。淄博是著名的工业城市,拥有120年的工业发展史,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善,工业积淀深厚,被授予中国五大瓷都之一、中国琉璃之乡等美誉。近年来,淄博仅仅抓住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谋深做实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和招引、创新驱动、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民营经济壮大五篇文章,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深入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积极培育壮大氢能、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数字经济等新经济,聚力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结合百年工业底蕴和新发展机遇,红色文化产业积极做好与工业的融合是推进红色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注重挖掘红色工业发展史中的典型案例推介红色文化资源,如博山的颜神古镇以保存完好的13座古窑而闻名,目前已经开发为旅游景区,景区内建有民宿酒店、剧场、陶瓷琉璃体验馆、艺术家工作室、博物馆及展览馆、商铺等休闲设施,既有传统文化又有红色文化。其次,红色文化产业与工业融合要注重打造一批代表性红色文化品牌。因工业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产业在与之联合的方式上还可以采取联合的方式,共同开发红色旅游、红色文创产品、红色影视作品等,带动红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3.完善“红色文化产业+服务业”产业链

  服务业是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一个行业,平时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服务业,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如交运输服务、商业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等,该行业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涉及的行业很多属于服务业,比如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等。作为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红色旅游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近年来,自上而下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带动了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基于人们“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完善服务配套,红色景区建设要符合历史事实,坚持保持原貌原则,力争最大限度还原历史。餐饮服务地理位置设置要适当,不能距离景区过远,另外还要彰显淄博特色,让外来游客可以切身感受淄博饮食风味。其次,红色文创产品要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既体现红色历史的深刻内涵,又要能迎合民众购买需求。第三,红色影视产业在创作红色影视作品时要以红色历史为基础,不能过分夸大历史事实,另外还要符合广大民众的审美需求。第四,红色文化产业在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带动效应,尤其是注重带动教育行业的发展,将红色文化融合学校,将红色影视搬进课堂,促进学生对红色历史的了解,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延伸产业链。

  (三)创新红色文化与区域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平衡文化产业发展结构

  1.构建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发展模式

  淄博红色文化与辖区内的特色文化相结合是推动红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路径。淄博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齐国都城齐文化发祥地。近年来,开发了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世界足球起源地、牛郎织女民间传说、周村古商城等浩繁的文化遗存。依托传统文化,淄博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壮大,且影响度高,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刀郎创作的新歌《罗刹海市》因是淄博的其歌词直接化用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一篇为淄博再次带来百亿流量,带火聊斋城,这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推进淄博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以淄博特有的齐文化、聊斋文化、陶琉文化、商埠文化、蹴鞠文化等传统人文资源为基础,结合红色文化,开发新旅游线路。各辖区县将红色旅游景区、研学基地与当地著名的传统文化产业、产品相结合,推出红色文化+特色文化的旅游新模式。如博山区琉璃文化可以与焦裕禄精神作何结合,淄川的聊斋文化与马鞍山抗日文化相结合。另外,在做好融合的过程中研发新型文创产品,推出特色红色文创产品,将革命旧址标志物、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等元素,通过创意设计,成为一个个触手可及的产品,让市民直观感受红色文创的魅力、红色文化的内涵。丰富红色文化市场。通过打造新型示范产品和示范产业,形成示范产品和示范产业强大的经济和社会带动效应。

  2.强化红色文化+自然资源发展模式

  红色文化产业与辖区内的生态产业相结合是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崭新途径。随着人民对生态建设的重视,追求绿水青山式家园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淄博位于山东中部,南依泰沂山麓,北濒九曲黄河,境内山川合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主要有沂河水系的沂河,大汶河水系的新汶河、汶河、牛角河,弥河水系的三岔河,小清河水系的淄河、孝妇河、乌河、猪龙河、涝淄河,此外还有支脉河水系的支脉河、北支新河。黄河与小清河为过境河流,湖泊主要有马踏湖、大芦湖2个湖泊。境内山丘众多,主要有鲁山、原山、鹿角山、岳阳山、凤凰山、紫罗山、黑山、马鞍山、九顶山等大小山丘65多座。这些丰富山水资源是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可以将红色文化产业与黄河、沂河、淄河、孝妇河、鲁山、马鞍山等自然资源相结合,开发旅游新线路,培育精品线路。淄博南部重点将鲁山、原山、凤凰山、沂河与博山等地红色文化产业相融合,中部可以将淄河、孝妇何、潴龙河、九顶山、马鞍山等相结合开发旅游线路。北部将红色文化与黄河、小清河、马踏湖相融合开发旅游线路。这些自然资源一些已经开发并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如孝妇河湿地公园、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鲁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知名度较高。发展构建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有效融合,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发展集群,不仅可以展示淄博的红色文化,而且可以体验淄博优美人日然风光。

  3.构建红色文化+烧烤旅游新业态

  结合热门行业传播红色文化是推进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兴途径。2023年上半年淄博烧烤频频登上各个社交平台的热门榜单,淄博迅速在互联网上火出圈。淄博烧烤历史久远,属于齐文化的一部分,灵魂三件套小葱、小饼、酱是根据当地的饮食习俗发展而来。从近年来的考古遗址发现也可以发现淄博烧烤历史久远,2022年发掘的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中就发现堆积的红烧土,遗址距今1.1至1.5万年,说明1万5千年前,人类就已经使用火煮食物或烧食物。淄博各地借助淄博烧烤热度和机遇迅速将红色文化融入。首先是融合红色旅游,淄各县区红色文化分布数量、类型虽然不同,但近年来各地对红色文化开发利用都较为重视,开发建设了大批红色旅游景区、研学基地,各地要有效结合当地特色烧烤推出聆听红色故事+品尝淄博烧烤的旅游体验。其次,各地要结合人们品尝淄博烧烤的热情推介淄博红色文创产品。淄博红色文创产品多以纪念类产品为主,比如,围绕焦裕禄精神推出的《丰碑》笔记本及相关产品,这些文创产品选取兰考桐木制作而成的,纪念价值颇高。在推介的方式上可以采取现场宣传、制作宣传栏、赠送文创产品等形式,提高外地游客对淄博红色文化的了解,拓宽淄博红色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四)完善红色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建设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

  1.做好红色文化产业规划

  首先,将文化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年度计划指标优先支持红色文化产业项目。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依据政策要求和技术标准,充分预留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用地空间,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对未纳入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红色文化产业用地,依法依规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改程序,切实保障各类文化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推动红色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其次,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原土地使用单位利用现有工业厂房和仓储用房兴办文化产业,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改变用途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应。第三,完善文化产业土地使用管理。文化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优先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数字影院建设使用国有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给予土地供应支持;对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法律法规规定以协议方式供地。投资者要专地专用,不准改变用向。对非营利性公共文化设施用地,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使用相挂钩政策。

  2.落实政策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把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各级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各区县要结合实际制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相关举措。完善协调机制。各级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要切实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和科学分析,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季报制度。加强文化产业法规制度建设,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落实有关政策。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已经出台的文化改革发展政策,及时出台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确保财政、税收、土地、金融、机构编制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试点单位、新办文化企业、新兴文化产业和符合高新技术条件的文化企业的税收支持。

  3.文化产业发展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艺术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首先,实施好人才培养引进战略,培育文化产业人才市场,发展人才培训机构,发挥他们在活跃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和开发力度,着力提升我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结构。完善文化人才管理系统,制定并抓紧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各省、市的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建立科学的文化人才培养、使用、选拔和引进机制,着力引进紧缺人才和战略人才,着力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着力造就一批文化大师和领军人物。第四,加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创新创意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完善文化产业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支持人才培养培训平台建设。支持高校院所、文化企业、园区基地、创业创意孵化器等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鼓励依托工作室、文化名人、艺术大师,培养具有较强创意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规范和鼓励举办国际化、专业化的创意和设计竞赛活动,促进创意和设计人才创新成果展示交易。

  小结

  淄博优秀的革命历史传统铸就了特色各异的红色文化资源,这是淄博宝贵的文化财富。新时代,围绕文化两创发展,淄博突出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淄博红色文化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结合党中央弘扬革命文化、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各地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实现创新性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文化报》2003年10月18日。

  [2] 江峰, 汪颖子. 中国红色文化生成的系统要素透析——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89-97.

  [3]张锋:《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基本理论研究》[J],2022年博士论文,99页。

  [4] 曹丕祯:《用活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淄博红色基因》[N],《淄博日报》,2021年10月28日。

  [5]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中共淄博市委党史研究院:《中国共产党淄博简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版,8-9页。

  [6]淄博市志编纂委员会:《淄博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年,631页。

  [7]《大众日报79年前为之刊发社论的南岩民兵,今天有了红色记忆馆》[N],《大众日报》,2023年7月26日。

  [8]《山东电视台报道博山区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OL],http://www.boshan.gov.cn/art/2022/9/26/art_4423_2329973.html

  [9]赵延庆:《山东革命传统散论》[J],《齐鲁学刊》,1992年第4期

  [10]《庆祝建党百年丨淄博党史大事记(1949)》[N],《淄博日报》,2021年4月6日。

  [11]《淄博市临淄区档案馆积极开展红色档案资源征集工作》[N],《中国档案报》,2023年1月9日,总第3931期。

  [12]《高青县强化红色档案“数字化” 让红色记忆“活起来”》[OL]。

  [13]《淄博市春节假日文旅市场消费热情高涨》[N],《淄博日报》,2024年2月18日。

  [14]《淄博概况》[OL],2023-08-18。

  本课题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已于2023年刊发在《卷宗》第8期。

  项目批准号:22ZBSKB013

  项目负责人:孙秋燕

  所在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