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指向下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

2024-11-14 09:46:14 来源: 体育画报 作者: 田泽文

  编者按:

  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淄博市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别是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推出了一批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研究作品。为充分展示淄博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的丰硕成果,激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发有为、再创佳绩,特选取部分优秀研究成果予以刊登。

  学科素养指向下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身、健体、益智的作用。并因其地域不同,形式多样,具有民族地域特色。教育部2022年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了“双减”政策要求,将体育与健康课的占比调整到10-11%,成为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课。专项运动技能中收录了“中华传统体育”一项,包括武术和其他民间传统体育类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蕴含着诸多的文化知识,而且在其多元化的项目当中不仅能使人感受到丰厚的传统文化特色,也能让人们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价值观,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全民建设的推广。基于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应抓住机遇,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发体育传统项目,提升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提升他们对民族体育的认知与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一、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必要性

  (一)基于体育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生成,顺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尤为必要。但从目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的教学现状来看,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欠缺,多数学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中小单元衔接性不足,除武术以外的民族民间传统类体育项目教学较少,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过程中知识碎片化、技能割裂化、体验浅层化,造成民族传统类体育项目学习中文化认同有限。因此,本项目研究组成员通过更多的时间、空间、人力、物力来加强中小学生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学习动力,在体育课堂内外寻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发现契机,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生成,实现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发扬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独特优势。

  积极寻求学科素养下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创新。通过实施,构建完善的应用体系和结构框架,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库,让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连续性和延展性。项目研究小组成员已针对学科素养下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此外,本项目在研究思路设计和规划上科学合理,实施方案详尽,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具有现实针对性和课堂教学指导性,利于教学实施。

  二、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新途径

  本项目研究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科素养指向下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搜集和拓展适合中小学(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开展的民间体育项目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引入到体育课堂。对学生进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进一步发挥其教育和课程功能,促进中小学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成立“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实验学校基地,开展系列活动。

  成立实验学校基地是“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传承与应用研究”的重要举措。是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实验学校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号召能力,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研究计划。实验学校通过“组建一个项目核心团队”、“确定一个水平段研究主题”、“建立一个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一个课程资源体系”等“四个一”工作举措切实开展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传承与应用研究。

  (二)开展“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教研活动。

  (1)确定教研项目

  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身体质,从中选择典型性、共性的项目。在此基础上,把项目分为若干个分项,形成系列。对一个项目的研讨,通过多次形式不同、内容相关的教研活动完成。针对各实验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本学校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设计课程内容

  针对学生对运动的有效认知和运动技能特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项目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自身成长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的、有活力去锻炼,才会发扬民族传统体育。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有效的为学校体育教学开辟一条整合成校本课程,有效的与体育教学进行融合,从而构建完善的课程理论体系。我们针对不同学校的生源及地域位置,以及进入课堂进行集体教研。针对不同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特点的学生,在搜集整理原始民间传统体育的根底上进行整合,有选择地进入课堂使之成为适合不同水平段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体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究,坚持课程标准导向、教学问题导向、教师实践导向。基于学科专业逻辑、学科教学逻辑、教师发展逻辑、学生成长逻辑,统筹考虑教师的整体需求和个性差异,整体、系统地设计课程的内容。

  (3)实施教研课程

  县域、实验校、教师三位一体,共同组织实施。县域教研发挥教研员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学区教研承上启下,积极为课程内容实施搭建平台;校本教研是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实验学校教研组长的组织协调功能。教研方式多样化,通过浸润式教研、传导式教研、跟进式教研、混合式教研等,充分发挥各种教研方式的优势与作用。特别要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调动教师积极思维,提升教师发现问题的敏感度,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学习过程中生成有价值的实践方法与途径。

  教研离不开观课评课、座谈交流这些方式。在具体方法上,主要通过以下路径组织实施:

  理论学习——围绕教研项目,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知网资料查阅、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让骨干教师掌握和了解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或教学方法。

  经验分享——围绕一个水平段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师进行基于相关教学实践经验的交流,从而形成针对此目标相对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形成适合本水平段学生的项目。

  观察评议——通过专业化的教学实践观察并进行基于评价数据实证的研讨,从而获得有效的项目,这种观课加评课的教研活动是课程实施最广泛的教研活动形式。

  行动研究——聚焦一个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和基于研究的实践改进,针对本区域的特色和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研究,找到适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课例体系。

  (三)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形成“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课例体系。

  经历前期的深耕厚植,为助力教师厚积薄发,提高教师自主设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力,实验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活动要求项目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遵循教育规律,具有本地特色,符合水平段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内容科学、合理、有效。依托交流展示活动,各实验学校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例进行系统的整理。不同的学校针对不同的水平段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课例,并形成适合本学校学生的课例体系。

  (四)区域引领,进行“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示范课、公开课展示。

  区域引领、榜样引领、典型带动是推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实施的加速器。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实验学校的典型示范作用,开展优秀课例展示交流活动、评比活动,实现各学校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实验学校分别建立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团队,第一梯队为骨干教师;每学期不同水平段教师至少接受3次以上专家指导,本组内至少进行3次专题研究,每一名教师至少执教一次研究课。通过不断放大每个研究节点的价值,助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课堂教学变革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开展。通过示范课、公开课的展示进行榜样带动,为除实验学校外的其他学校进行示范引领,以实验学校教研为载体更好地推动区域层面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应用。深入研究,促进“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课例推广。

  (五)示范引领,促进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课例落地推广。

  通过实验学校的示范引领,全区学校进行积极学习并进行深入研究,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

  学校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开发适合本学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课例研究。 经过课例实践研究,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课例研究成果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全区学校制定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水平段、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设置,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形成课例体系,并在学校及区域进行教学实践,推动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

  最终,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基于学科素养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研究课例落地推广。

  结束语:

  经过“背景分析、理论分析、研究实践、总结推广”四个阶段,突破“理论呈现、课例开发、实践评价、成果推广”重点难:点问题,建构学科素养指向下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路径,在大量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丰富了学科素养指向下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典型案例、课例资源,构建了学科素养指向下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基本范式,形成了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应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体育学科素养。

  本课题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已于2023年5月刊发在《体育画报》。

  项目批准号:22ZBSKB094

  项目负责人:罗玉民

  所在单位:淄博市淄川区教学研究室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