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红色文献传承与利用研究

2024-11-05 15:17:35 来源: 北大荒文化 作者: 田泽文

  编者按:

  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淄博市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别是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推出了一批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研究作品。为充分展示淄博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的丰硕成果,激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发有为、再创佳绩,特选取部分优秀研究成果予以刊登。

  淄博红色文献传承与利用研究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信心。红色文献作为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党和国家建设中的积淀与传承,是全国人民的社会价值观和精神食粮,深深根植于每名共产党员和人民百姓的心中。红色精神作为我们推崇的精神信仰,能够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各行各业的产业转型和文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发展大众旅游,创新推动全域旅游。图书、期刊、报纸、手稿等红色文献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类型,当代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融媒体赋能红色文化历久弥新,能够有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能级,实现多产业融合创新的新文化业态,更能促进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奋力谱写红色精神新篇章。

  一、红色文献传承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1.红色文献传承的意义

  “红色文献”一词,是由“文献”与“红色文化”结合而成。红色文献不同于普通文献,也不同于一般的革命文献,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中创造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所形成、发展起来的特殊文献。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而红色文献则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因而其文献价值决非一般文献可比。红色文献收藏机构众多,图书馆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拥有极为丰富而又珍贵的红色文献。如何保存和用好这些资源,开展红色文献的收藏、保护和利用研究,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既是图书馆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红色文献传承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促进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动力,而红色革命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红色文献蕴藏的多元化价值代表着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它将奉献精神、民族大义以及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通过观看、查阅红色资源,能够了解到当时国家形势的严峻以及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红色文献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民族精神中所蕴含的高尚的精神品格是该民族立足于世界的根基,而红色文献正体现着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革命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精神,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而这些高尚的精神品格都是先辈们从艰苦奋斗的革命工作中摸索形成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5,对于新时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此外,红色文献有利于有效丰富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红色文献中包含了红色革命精神和文化,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发红色旅游项目。中共中央曾在2004年印发了红色旅游的纲要,对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布局进行了规定,在全国确定了多条红色旅游线路、多个重点旅游区5,对红色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促进了我国红色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带动了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了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旅游特色化和品牌化、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创新化。

  2.红色文献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红色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红色文献的定义和分类:研究者对红色文献的定义、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探讨,认为红色文献不仅包括书籍、报刊、手稿等传统文献形式,还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口述历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红色文献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大量研究集中在红色文献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和意义。

  (3)红色文献的保护和利用:如何对红色文献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涉及文献的保存技术、数字化处理、文献编目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

  (4)红色文献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研究者关注红色文献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探讨其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

  (5)红色文献的传播方式: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技术手段进行红色文献的传播和推广,成为研究的热点。

  总的来说,红色文献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具体的传承与利用策略上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二、淄博市的红色文献

  淄博地处鲁中革命老区,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红色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序连贯、意义重大等特点。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淄博市都有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印记。从王尽美、邓恩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工人运动,播撒革命火种;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代楷模”朱彦夫等一批先进典型,展现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其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始终熠熠生辉。

  1.作品发表概况

  红色文献是淄博市图书馆重要特藏。目前淄博市图书馆的馆藏有红色文化系列图书486余种,1137余册(包括著作、报告文学、音视频文献、研究论文集等),图书、报纸和刊物是最主要的出版物形态,是红色出版文献的主体。这些文献记载了淄博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涵盖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是极其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和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按照当前文献主要题材,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1)党史资料汇编类作品

  党史资料汇编,主要采取的形式有大事记、年鉴、年表、年谱、文献汇编、专题史料、史料选编、人物传略、口述史和回忆录等。是研究地方党史及各种专题的重要资料。党史资料汇编有149种441册,其中《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淄博市历史》客观记录了淄博党组织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淄博特点,也反映出淄博党组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中国共产党淄博简史》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党员干部教育读本,是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教育的重要工具书。各类年鉴全面记述淄博市各级党组织工作情况、组织状况、党建经验等,为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党、从党史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供了引导和方向。

  (2)事迹记述类作品

  事迹记述类作品46种92册,如: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编著的《焦裕禄的80则贴心话》,甄选80则焦裕禄工作生活中的名言故事,深刻诠释了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再现了焦裕禄作为优秀的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使读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焦裕禄精神,为学习、领悟焦裕禄精神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李建强著的《不泯的记忆—口述焦裕禄》,是全国首部口述焦裕禄图书,作者通过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历史档案,采访与焦裕禄一起战斗、生活、工作过的战友、同事、领导、亲友和基层群众,以口述史的形式,再现了焦裕禄一生的先进事迹;焦裕禄干部学院编著的《信仰的力量—焦裕禄的青少年时代》,以焦裕禄青少年的生活轨迹为主线,以时间为线条,以故事为依托,通过他受苦受难的煤窑、矿山、监狱生活以及土改、剿匪经历和在工业战线的成就,全面讲述了青少年焦裕禄的坎坷经历与成长轨迹,揭示了焦裕禄精神形成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渊源,让读者更加全面地感知焦裕禄在青少年时代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朴实情怀。

  由中共淄川区委党史工作领导小组编写的《巍巍马鞍山》一书中,刻画了淄川儿女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革命故事。唐赛儿、刘德培领导的农民起义,曾使统治阶级闻风丧胆。提起马鞍山,人们立即会想到抗日战争中,“马鞍山保卫战”那壮烈的史诗,深切悼念爆炸英雄王凤麟副团长,并对冯旭臣老人一家六口和守山指成员视死如归、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肃然起敬。鸦片战争以来,淄川人民

  饱受了列强的躁躏。帝国主义强盗在屠杀淄川人民的同时,疯狂掠夺般阳大地的宝贵资源,胶济铁路、张博铁路成了列强敲骨吸髓剥削淄川人民的动脉,百里矿井掩埋了多少矿工的白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淄川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揭开了新的篇章,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迎来了淄川大地的新生。28年的革命斗争,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锻造了一个个革命英烈。本书收录的故事中,有颂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尽美、邓恩铭在淄川的光辉业绩;有讴歌淄川早期党员车锡贵、张德水的高贵品质;有描写革命战争年代为淄川人民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诸多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从不同侧面再现了革命前辈和先烈为人民事业英勇献身的博大胸怀,吃苦在前,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浩然正气,以及运筹帷幄,克敌制胜的雄才大略。这些故事都以真人真事为根据,形象地说明了淄川民主革命的艰难、曲折和胜利来之不易。

  由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党史研究院编写的《淄博红色先驱》一书中,重点刻画了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曾经活跃在淄河两岸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前仆后继、奋勇杀敌,用信仰、意志、鲜血和生命,在淄河通道上留下光辉足迹的故事。刻画了激烈的马鞍山保卫战,气壮山河;抗日军属冯旭臣“一门忠烈”,感天动地;爱国人士李人凤率部伏击日军,敢为人先;侠肝义胆胡立义只身杀敌夺枪支,顶天立地……翻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那些真实的故事至今让人热血沸腾。淄博的的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例比比皆是。淄川区太河镇小口头村是淄河通道上著名的红色堡垒村庄。抗战时期,小口头村为部队输送了大批有志青年,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还有太河惨案死难烈士纪念碑、马鞍山抗日遗址、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印刷所等。这些物质载体承载着红色文化的丰富思想内涵。

  由中共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党委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写的《抗日志士马耀南》、由作者憨仲著的《一马三司令》讲述马耀南及其两个弟弟马晓云和马天民,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独立与自由而探索、奋斗的一生的先进事迹。马耀南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学生时代正处于“五四”运动前后。国家耻、民族恨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街宣传,抵制日货。同时发愤读书,立志搞实业救国。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国立北洋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学。毕业后,他看到实业救国没有希望,于是又潜心走教育救国之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马耀南的愿望又成泡影。但是,他的救国之心并没有就此泯灭,仍在孜孜追求。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直至光荣地为国捐躯。在他身上体现出的红色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马耀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具有坚强的信念。最初,马耀南曾把富国强民希望寄托于国民党政府。但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使马耀南彻底失望了。从“西安事变”和“卢沟桥事变”中,马耀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所作所为,认定共产党是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领导力量。于是,他离开了温暖的家庭,放弃了舒适的工作,拒绝了国民党政府的高官厚禄,毅然跟定共产党,投入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成为一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出色的军事指挥员。马耀南还具有密切联系群众,以身作则,艰苦朴素等优良品质。他家境比较富裕,但自己生活很简朴,粗茶淡饭,布衣长衫。在长山中学执教时,虽为一校之长,但他平等待人,不摆架子。在起义部队中,他担任司令员的要职,仍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生活中官兵一致,战斗中身先士卒,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马晓云和马天民,作为马耀南的弟弟,也深受他的影响。他们毅然放弃了优越的生活,选择追随哥哥的脚步,共同投身到抗战事业中。在马耀南的领导下,三兄弟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在抗战期间,“一马三司令”率领的抗日武装队伍,多次与日寇展开激战,取得了显著的战果。他们不仅成功地保卫了家园,还多次深入敌后,进行游击战和破坏战,给日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一马三司令”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率领的抗日武装队伍经常处于敌人的包围和攻击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但是,他们始终坚守阵地,毫不退缩。最终,在一次战斗中,马耀南、马晓云和马天民三兄弟都为国捐躯,壮烈牺牲。“一马三司令”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抗战的英勇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告诉我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应该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同时,它也体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相互支持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马鞍山保卫战,是一段英勇抗敌的辉煌篇章。马鞍山位于山东淄川区口头乡南部,是扼沂蒙山区入清河区(现淄博、惠民区)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时,驻守在此的是原鲁中军区二团副团长王凤麟率领的伤病员、守山战士、家属等共计30余人。1942年冬季的一天,日军出动大批兵力,对鲁中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在11月9日的清晨,超过1000名的日军和几百名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马鞍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鲁中军民仅凭8支步枪、40多枚手榴弹以及山上的石头、器具等进行抵抗。他们利用悬崖陡壁之险,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击退了敌人10余次进攻,造成了日伪军一二百人的伤亡。然而,由于弹尽粮绝,除了1人使用绳索从崖顶突围外,其余的所有守山战士、家属等都壮烈牺牲,表现出了坚定的抗日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场保卫战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也彰显了马鞍山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这场战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是烽火救存亡,热血铸军魂的光辉写照。黑铁山,位于淄博张店东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天然军事屏障”。在20世纪初,当地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压迫,为反抗外来侵略,中共铁山特支在此建立,积累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37年,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共山东省委与马耀南校长等抗日力量联手,在姚仲明、廖容标和赵明新的领导下,于12月26日在黑铁山下举行了抗日武装起义,宣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 第五军”成立。起义军在成立初期就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迅速壮大,最终发展为数千人的抗日劲旅。1938年,根据上级指示,部分主力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其余部队整编为第三支队,继续抗日斗争。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是山东抗战史上著名的起义之一,与文登的天福山起义、泰安的徂徕山起义并称为山东抗日“三山”起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麻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关键山地攻坚战。在解放战争的紧张时期,当晋冀鲁豫野战军开始战略进攻,而华东野战军的大部分部队向敌人侧后出击时,留在内线的华东野战军部队准备了一场决定性的攻坚战——南麻战役。南麻,作为淄博市沂源县城的驻地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位于鲁中腹地,四周群山环抱,这使得它成为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孟良崮大捷之后重整旗鼓,集结重兵意图对沂蒙山区发动第三次进攻。面对这样的局势,华东野战军决定以部分兵力留置内线进行正面作战,牵制敌主力。在南麻的敌人整编第十一师是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一,装备精良且师长胡琏诡计多端,深受蒋介石器重。该师占领南麻后,迅速加固阵地,与周围的敌军保持紧密联系,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然而,华东野战军并未被吓倒。1947年7月17日夜,九纵、六纵和二纵等多个纵队冒着滂沱大雨,向南麻发起猛烈攻击。尽管天气恶劣和敌人的顽强抵抗给战斗带来了巨大困难,但经过激烈的交锋和无数次的反复争夺,我军终于将敌外围阵地大部摧毁,并向其主阵地发起强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敌人多次出动飞机、坦克和大炮对我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试图挽回败局。但我军将士英勇无畏,连续激战数天,给予敌人沉重打击。虽然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未能全歼守敌,但这次战役却有力地策应了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伟大行动,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新阶段。南麻战役历时四天,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山地攻坚战。在这场战斗中,我军10余万将士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经过连续四昼夜的浴血奋战,共歼灭敌人9000余名。这场胜利不仅彰显了人民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也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张战役,是打响山东战场从防御转入进攻的第一战。1948年初,国民党军在山东战场被迫转入“点线防御”。中共中央指示华野兵团首先清除胶济路周村、张店之敌,再攻取济南,解放全山东。1月31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成立,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兵团决定首先歼灭胶济路西段之敌,发起胶济路西段战役。国民党整编第32师约4万余人驻守此区域。3月,山东兵团各部急行军至广饶集结,分散隐蔽。同时,鲁中、渤海军区部队配合攻取周村、张店。3月11日,第七纵队率先解放张店,全歼守敌。随后,第32师师长周庆祥收缩兵力至周村。3月12日凌晨,第九纵队发起攻击,迅速突破防线,攻入城内。至当晚11点,除周庆祥逃脱外,守敌全部被歼。周村获得解放。此战,生俘敌军高级军官多人,胶济路西段守敌动摇。

  (3)文学类作品

  文学类图书从数量上看最为丰富,有291种604册。这些作品有的在人物塑造上进行了文艺化的创作,有的通过典型事迹串联起人物的一生,如:以作者为生活原型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朱彦夫在朝鲜205高地阻击战中身负重伤,昏迷中将自己被打出挂在脸上的左眼球吞进了肚里。回国后,他被截去四肢,成为一个没脚没手的“肉轱辘”。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毅然离开荣军休养院回村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牺牲多年的“烈士”突然回村,且面目丑陋,村民大骇,演出了一场“打鬼”闹剧。从小和其订了亲的方巧兰,新婚之夜发现了朱彦夫隐秘处的伤情,吓得赤身裸体跑出洞房一去不返。疗养院护士李艾荣冲破世俗的束缚,勇敢地和朱彦夫结合,甘愿终世照顾他。后来,朱彦夫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克服残躯带来的种种不便,顶着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带领群众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长篇小说。作者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沂源县张家泉村人。14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特等革命伤残军人。他在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间,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富裕村。退休后,为教育激励后人,他用嘴衔笔、残臂夹笔,创作完成了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柯察金”。《极限人生》这部小说,2014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

  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焦裕禄》创作组编著的《焦裕禄》,由邓小平题写书名、李鹏题词、中央组织部部长吕枫同志写了序言《向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据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焦裕禄》创作组创作的十二集电视系列剧《焦裕禄》的初稿和原开封地区长篇小说《焦裕禄》创作组拟订的提纲《焦裕禄传歌》中的有关故事情节改编,在事实的基础上,对某些情节作了艺术加工,记述了焦裕禄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从一个受地主剥削的苦孩子、一个受日本鬼子压迫的劳工成长为一个优秀领导干部的过程,描写了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英雄事迹,歌颂了焦裕禄廉洁奉公、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比较成功地再现了焦裕禄的光辉形象,是一本新形势下学习焦裕禄的生动教科书;殷允岭、陈新著的《焦裕禄传》,作者在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不畏严寒酷暑,踏着焦裕禄的足迹进行实地采访,他们找到焦裕禄的亲属、同事和儿时伙伴,通过交谈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材料丰富可信,内容巨细兼备,以传主的成长过程为主线,由“人文条件”、“阶级基础”、“党的培养”、“个人努力”逐步递进,通过具体事件的描写,突出焦裕禄精神的伟大,特别是对焦裕禄与群众间的鱼水之情,描写得感人至深;何香久著的《焦裕禄》,是一部人物传记类长篇小说,作品以真实的人物为原型,以真实的素材为基础,全方位地展示了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好公仆的崇高境界和为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奋斗的一生,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鲜活的文学形象,为英模类传记文学作品的创作,树立起了一个

  新的标杆;屈春山著的《人生楷模焦裕禄》,是《人生楷模丛书》中的一本,它用传记文学的形式,重新塑造了焦裕禄这一英模人物的光辉形象,让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得以产生更加强烈的鼓舞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举措,全书共包括苦难童年、煤井恨深、阳光雨露、土改尖兵、崭新课题、兰考赴任、制伏三害、情深似海、根深叶茂、人民公仆和鞠躬尽瘁11个篇章;刘俊生著的《焦裕禄的故事》,作者之前有幸参与了中共开封地委专门整理焦裕绿革命事迹的活动,通过调查走访焦裕禄出生、劳动、学习、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对焦裕禄生前的许多战友进行采访,搜集了大量真实素材,全书共44篇文章,描写了焦裕禄生前的43个典型事迹和经历;杨长兴等著的《焦裕禄一生》,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感召下,作者重新对焦裕禄的故乡、工作过的洛阳矿山机械厂、尉氏县和兰考县进行了探访,并采访了当年与焦裕禄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和农民群众,全书共31个章节,通过对焦裕禄一生的记述,展现了其与人民群众间血浓于水般的密切联系。

  2.发表作品特征

  红色文献是一个地区的红色精神凝聚,红色文献的每一种形式,也都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它不受约束和规制,具有丰富多样性。历数淄博市的红色文献,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作品篇幅一般较为短小,成书多为薄册子。作品一般以宣传光辉事迹、记述学习心得、歌颂伟大精神为主要内容,中短篇幅的文章数量较多,出版的图书包含(收录)的篇章或戏曲数量一般在10-30之间,加之纸张较薄,从外观看作品篇幅多短小,成书多薄册。

  (2)作品选用真实事例、不虚构、不想像。红色文献一部分是作者对自身经历的忆述,如焦守凤、焦国庆在《我的爸爸焦裕禄》中回忆了焦裕禄在生活中对自己关怀和教育的诸多细节;朱彦夫以自身为生活原型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一部分是编写者亲自调研走访,获得真实丰富的材料后进行创作,如系列党史资料汇编;穆青、冯健、周原经过走访兰考干部群众和反复核实后所写的万字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3)汇编图书数量多。内容多为地方党委政府的资料汇编及报纸报道和社论,也有《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表过的报道和社论。各地积极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各出版社为响应干部群众的学习需要,出版了很多针对性的学习材料,有以收录《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表的相关报道和社论为主,如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内容都以收录《人民日报》的典型报道和社论为主。

  (4)红色文献以多样的形式展现,记录视角丰富且带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它们涵盖了宣扬共产主义理念和革命事迹的图书、期刊、报纸,以及在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过程中所诞生的文书、电报、法规、报告、布告、传单、地图、票据等纸质文献。此外,还包括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工制作的数字文献、口述传承的口述文献,以及影音形式的照片、视频、音频等非纸质文献。这些丰富的载体形式使得红色文献能够从多个角度真实记录和反映淄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以及地区的发展变迁。

  (5)孤本少、精品少。很多红色文献没有正式出版身份,且多以普通文献为主,为记而有据,后人多将原文重新还原、整理,容易出现千志一面的现象。

  3.发表作品所反映的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

  回首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员干部对先进思想精神的学习,不断树立起先进典型和榜样。这些红色文献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优良的生活作风和求实的工作态度,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其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始终熠熠生辉。

  (1)有利于改进党的作风,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加大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四风”问题的整治力度,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地区部门出现了官僚作风、享乐主义等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令广大人民群众心生不满。而党的形象好坏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成败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新时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落实为新时期党员干部工作的准则,坚持为人民办事、办好事、办实事,做好党群及干群之间协调工作,将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是保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键要素,也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必修课之一。

  (2)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中国正迈向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求实作风精神,能够为党员干部的工作指引方向。能够引导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问题及需求,实事求是地探求解决之策,真正做到立身为民地开展工作,全面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历史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一个政党曾经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曾经走在时代前列不等于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关键在于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自我革命给出了一个回答,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持续地改造和教育党员干部,强化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其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从而在自我革命的过程中淬炼强化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优渥的物质条件也使个别党员干部滋生了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不良作风问题,严重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所以,党员干部必须要传承好弘扬好廉洁正直、甘于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认清党工作的红线,作风清廉,不为自己谋福利,将心思、精力都投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做好示范带头工作,以温暖群众的工作态度,认真落实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增加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提高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献传承与利用

  文旅融合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其倡导社会文化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旅游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红色文献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我国文旅融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目前图书馆在红色文献的传承与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传播方式单一、利用不足等,严重影响了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效果,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红色文献,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在文旅融合中发挥最大的价值,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献传承与利用的意义

  (1)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伟大胜利。通过挖掘、整理和传播红色文献,图书馆可以更好地弘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它包括文化创新、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红色文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关注。通过对红色文献的传承与利用,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独特优势,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2.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献传承与利用的对策

  (1)加强人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红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见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只有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才能深入理解和解读红色文献中的历史事件、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推动红色文献的传承与利用,使其在文旅融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图书馆应积极引进一批具有红色文献研究、传承与利用经验的专业人才,并组织面试、笔试等环节,全面评估候选人的专业知识、红色文献保护能力和阅读推广能力,了解候选人的价值观和职业观,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保护与利用红色文献,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图书馆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学习班、研讨会、社会实践等培训活动,为红色文献工作人员提供更新知识和持续学习的机会,其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工作,注重红色文献传承与利用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可以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在红色文献研究、传承与利用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且激励机制应注重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每一个为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做出贡献的馆员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献的传承与利用。

  (2)搭建共享平台,深挖红色资源。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承载机构,要认识到自身在红色文献传承与利用中的角色和责任,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将红色文献从尘封的历史中解放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对此,图书馆要主动深入基层,挖掘和整理当地的红色文献资源,包括对红色遗址、红色历史人物、红色故事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形成系统的红色文献资源库,为广大群众提供全面、深入的红色文献知识服务,让读者和游客在关注和了解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为了实现对红色文献的长期保存和保护,确保红色文献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图书馆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红色文献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将书籍、期刊、报纸、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按照主题、时间、地域等标准对红色文献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样一来,用户便能通过共享平台更加快速、准确、便捷地找到所需资料,实现红色文献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利用。但在此过程中,图书馆要定期对红色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并根据用户的反馈和使用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平台的功能和服务,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结合媒体资源,拓展传播途径

  在信息时代下,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可以借助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等优势,将红色文献的内容快速、广泛地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红色文献资源,提高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使红色文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更大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图书馆可以借助传统媒体资源传播红色文献,例如,利用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开设红色文化专栏,定期刊登红色文献的研究论文、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等内容,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吸引广大读者关注;利用电视、广播等视听媒体制作红色文献相关的纪录片、专题节目等,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声音讲述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红色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献的魅力。同时,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的优势,提高红色文献资源的曝光度和知名度,例如,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定期发布红色文献的研究成果、活动信息等内容,并提供红色文献的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以吸引广大用户的关注和支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红色文献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提供红色文献的在线阅读、搜索等功能,以及相关活动的报名通道,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了解红色文献的信息,提高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利用方式

  ①加大科技投入,丰富读者体验。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图书馆需要不断创新自身服务形式和功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和文化娱乐需求。在具体实践中,图书馆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等新兴技术,开展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使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红色文献所描绘的历史事件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红色文献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例如,打造虚拟的长征环境,读者通过佩戴虚拟现实眼镜,可以置身于红军长征的艰苦环境中,亲身体验到红军战士们的艰辛历程,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

  ②联合文博机构,促进文化创新。博物馆、文化馆、文创机构等文博机构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与文博机构的合作,不仅可以让图书馆的红色文献资源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可以为读者和游客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旅游体验,增强红色文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例如,图书馆可以与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各类文化场所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红色文献展览,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体验,让公众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献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文创机构具有丰富的创意资源和市场运作经验,能够将红色文献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图书馆可以与当地文创机构合作,开发红色主题的旅游纪念品、图书、电影、动漫等文化产品,让更多读者和游客通过消费这些产品了解和接触到红色文献,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借助红色文献,推进文旅融合。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可以与当地旅行社、各大景区合作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借助红色文献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图书馆可以旅行社合作推出“红色之旅”主题旅游线路,根据红色文献中的线索设计合理的红色旅游线路,并为游客准备相关的红色文献资源,让他们在旅行中更好地了解当地历史和红色文化,提高新时代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效果。同时,图书馆可以在当地著名红色景区合作举办各种红色文化活动、设立红色阅读驿站,吸引更多读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借阅,例如,“一马三司令”英雄事迹、马鞍山革命根据地、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朱彦夫事迹展览馆等景区,开展相应的红色文化讲座、红色文献展览、红色文化交流会等活动,让游客在参观革命遗址之余,也能感受当地红色文化的魅力,提升景区的文化品味和知名度,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总而言之,红色文献的传承与利用,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加之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为红色文献的传承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图书馆应该珍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充分发挥它们在新时代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四、在“大阅读”背景下图书馆对红色文献和红色精神的传承与推广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承载机构,要认识到自身在红色文献传承与利用中的角色和责任,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将红色文献从尘封的历史中解放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1.挖掘和整理红色文献资源

  主动深入基层,挖掘和整理当地的红色文献资源,包括对红色遗址、红色历史人物、红色故事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形成系统的红色文献资源库,为广大群众提供全面、深入的红色文献知识服务,让读者和游客在关注和了解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建立红色文献资源数据库

  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红色文献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将书籍、期刊、报纸、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按照主题、时间、地域等标准对红色文献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样一来,用户便能通过共享平台更加快速、准确、便捷地找到所需资料,实现红色文献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利用。

  3.平台维护和管理

  在此过程中红色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的维护和管理至关重要,要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并根据用户的反馈和使用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平台的功能和服务,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4.结合媒体资源,拓展传播途径

  在信息时代下,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可以借助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等优势,将红色文献的内容快速、广泛地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红色文献资源,提高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

  (1)利用传统媒体:可以积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与其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向其提供红色文献的相关内容,如红色历史事件、红色人物故事、红色文化活动等,吸引更多人关注红色文献和红色文化。通过传统媒体的广泛传播,红色文献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2)借助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具有受众广泛、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网络大V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红色文献的宣传和推广,发布红色文献的相关信息、图片和视频等,增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提高红色文献的传播效果。通过新媒体平台,还可以组织在线讲座、直播活动等形式的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吸引更多的网友参与和关注,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

  (3)开展媒体联合活动:与媒体平台联合举办各类红色文献传播活动,如红色文献展览、红色文化讲座、红色历史故事演讲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将红色文献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广大群众,提升红色文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活动,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4)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利用方式:图书馆作为红色文献的主要保管和利用单位,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管理团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新红色文献的利用方式,吸引更多的读者和游客,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①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图书馆可以结合红色文献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如红色电影放映、红色书籍荐读、红色故事会、红色主题展览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读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红色文献的内容和价值,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需要注意的是在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时,对参加人数的统计,以便及时改进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和群众满意度。在每次活动后开展意见征集,找出当天活动的不足与不满意,活动结束后将参与活动的人员类型和提出的意见建议汇总。如参加讲座。展览的人数较少可以提升一下活动的宣传力度,找到读者满意的参与方式及参与内容。利用更高级别的媒体或网络大V向市民推送活动信息;在政府部门网站上及时发布活动信息,或在市民进出的公共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放置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的展架。总之要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推介内容,以便更好地契合市民需求。

  ②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文创最大的意义还是传承,要让红色文化与普通人日常生活学习相关联,激发人们对那段历史更多的兴趣。而好的文创产品应该契合时代、导向积极、版权清晰。一方面,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红色文创产品的全过程开发。在推进红色创意文化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以本地红色文化遗存和历史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资源的内核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在找到虚拟现实技术与红色历史资源数字化开发对接点的基础上,借助于市场上的各类主体进行创新性发展,实现数字化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互通联合,实现合作共赢。例如,可以在充分利用沂蒙革命老区传统特色资源的基础上,为其注入红色文化元素,从全过程对红色历史资源进行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创新设计,从整体上提升其市场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红色品牌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凭借3D打印技术高精度快速成型及多样性多功能优势,开发以红色故事为灵感的3D模型、3D服饰、日用品、文具、手办礼品、美工雕塑等形象符号类文创产品,建设红色故事主题文化角、红色故事长廊,举办革命领袖雕塑展、红色故事经典形象手办展等,在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协调统一中,扩大红色故事的影响范围。

  ③深化农文旅融合: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全面融合路径,首先,需要对该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这包括红色文化中的历史事件、人物、思想,以及这些元素对当前和未来的意义,并将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传递给游客,传播光荣事迹与革命故事,以发挥红色教育功能。其次,评估所处区域内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包括重要的历史地标、文化场所和文物,为进一步开发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奠定基础。基于以上措施,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特色,创新文化和旅游产品,如推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主题旅游产品、文化艺术活动等,以吸引更多游客参观;结合乡村建设、乡土人情及农业生产、农村生态,推出体验类项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数字类红色旅游项目,如利用全息投影、AR、VR、裸眼3D技术等将红色历史故事进行现代化呈现,同时积极开发电子导游、VR体验等智慧旅游项目,提高游客体验。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深入了解红色文献的内容和价值,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

  五、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及红色精神的路径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红色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信心。红色文化作为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党和国家建设中的积淀与传承,是全国人民的社会价值观和精神食粮。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全社会发扬红色精神,让其永葆活力。努力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甘于奉献,求实创新,以实际行动凝聚起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磅礴力量,向下一个百年目标奋楫进发。新时代多元化创新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路径,可以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了解红色事迹,学习红色文化,积极参与到学习红色精神活动中来,营造全社会学习和弘扬红色精神的良好氛围。

  1.转变学习观念,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断激励着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只有充分地认识到红色精神对个人理想信念的积极影响,对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有益帮助,对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定提升,才能更加准确的领悟红色文化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片面化的、一阵风式的学习,只是一种走过程的学习形式,无法保证红色精神可以在学习活动结束后产生长期有效的影响力。因此,要转变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只有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应付、不敷衍,摒弃片面、单一的学习方法,采用全面、系统地学习方式,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巨大力量,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热情投入和长期支持。

  “常态”就是固有、稳定的状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生活、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均已进入一个与过去全然不同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紧紧结合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使红色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必须以其基本内容和实质为出发点,并且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做出与时俱进的理解和诠释,并及时摈弃与当前发展相背离的认知与说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例如:

  (1)积极开展学习红色精神教材编写。组织和呼吁更多的专家学者对红色文化精神进行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观点和看法,编写符合时代性的学习教材。

  (2)定期开展学习红色精神的专项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接受红色精神再教育,通过学习宣传红色精神的经典著作、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撰写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等方式,全面系统地理解红色精神,扩展红色精神的传播范围,不断巩固学习效果。

  2.强化对青少年及青年群体的宣传力度。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红色精神有利于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强化对青少年及青年群体的宣传力度,可以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着眼点,推进红色精神进校园、进头脑,如:

  (1)红色文化精神作品进校园活动。学校通过选取适合学生阅读和观看的宣传红色精神的图书和影视作品组建学习“园地”,统一组织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观看,以促进学生了解和认识红色精神。

  (2)红色精神宣讲进校园活动。通过邀请红色文化精神宣讲人,尤其是邀请学习红色精神的优秀学生代表为学生介绍红色事迹和红色文化,拉近学生与红色精神间的距离。

  (3)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程。鼓励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开发有关红色精神内容的思想政治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生动详细的讲解,正确领悟红色精神的科学内涵,并在实践中积极继承与发扬。

  3.创新宣传红色精神的活动形式

  学习红色精神必须将红色精神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既要重视红色精神对个人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影响也要不断创新实践活动形式,持续性地开展红色精神宣传活动。

  (1)注重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典型人物示范是我国开展学习红色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新时期学习典型的树立,不仅使人们更加直观地看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彰显了其时代风采,也为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学习提供了榜样,激发起公民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践中典型人物的示范必须同群众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会使典型人物示范沦为一种空洞的示范方法,大大降低社会的参与度,从而使红色精神无法真正回归到人民群众当中去。

  (2)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建设完备的红色文献资源库。红色精神作为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文献资料必须得到妥善的保存和管理。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存贮机构和社会教育的开展单位,有责任搜集和保存相关文献资料,为红色精神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材料上的支持。完备的红色文献资源库不仅要包含各时期学习和宣传红色精神的纸质资料,还应该包括电视节目、精品课程、戏曲作品等新媒介载体。建设完备的红色文献资源库,既可以为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提供红色精神的学习教材,也可以为党和国家精神建设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丰富史料。

  (3)充分发挥文艺团体功用,加强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宣传力度。文学艺术作品是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可以更全面、更生动地为大家展示红色文化精神的产生、发展及其现实意义,也可以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新时代加强红色文艺作品创作和宣传的力度,可以:①鼓励作家协会、高校和文学爱好者积极编写以红色文化精神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并大力推广和宣传;②促进地方电视台增设宣传红色精神的专题节目;③鼓励艺术团体进行红色戏剧、歌曲、绘画、书法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并积极通过展览、展演等进行宣传。

  (4)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开拓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目前宣传红色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集中于展览、宣讲、作品推介与欣赏、实地参观等。这些活动形式,虽然有助于公众了解红色事迹和焦裕禄精神,但多为单方面的输出,缺乏与参与者的互动,使参与者无法获得沉浸式的体验感,从而影响了宣传的效果。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人们对红色精神的学习需求也与以往不同,因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兼具知识性、启发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宣传活动,是新时期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有效途径,如:(1)鼓励开展红色精神研学游,通过实地探访红色精神场馆,接触英雄人物生前物品,聆听英雄事迹,加深自身同英雄间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英模人物的思想,真切地感受红色精神的伟大;(2)促进VR、AR等新兴技术用于红色精神宣传,通过VR、AR等技术,构建当时的生活轨迹情境,使更多人成为英模,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情况,通过现在与过去的对比,使人们更加直观地认知英模、了解英模、感受英模,促进新时代诞生更多英模式的先进榜样;(3)鼓励红色精神文创产品开发,使红色英模形象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使人民时刻牢记英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

  (5)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淄河是山东境内重要河流之一,发源于济南市莱芜区,流经淄博的博山、淄川、临淄,以及潍坊的青州市,从东营的广饶县入小清河,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其中,淄河淄博段长约100公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淄河流域不仅红色资源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广饶的孙武湖、临淄的太公湖、淄川的太河水库都是当地有名的景点,古临淄八景中的“淄江晚钓”“龙池秋月”都与淄河有关。网红小火车在淄博境内有一大段是沿着淄河穿行,该区域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而且淄河沿线文化古迹、传说故事众多。可以说,多元文化资源交错分布,相映生辉,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淄河流域也是山东重要的红色资源密集分布区,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将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城乡建设、通讯、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整合淄河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以淄河为轴线的红色旅游线路,培育淄博的红色新名片,既有利于淄博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也为新时代淄博城市精神的铸就提供了载体。而且,山东已经拥有红色沂蒙、红色胶东等知名的红色区域品牌,打造红色淄河这一新的红色区域品牌,有利于提升淄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放眼全省,如果济南、淄博、潍坊、东营四地市联合起来,进一步突破城市行政区域限制,由淄博市牵头成立四地市红色淄河旅游联盟,实施区域文旅协同发展,整合开发,探索和推动沿淄河市区县文旅资源互换、优势互补、客源互送,通过合力打造红色淄河文旅品牌,实现区域内文化旅游繁荣发展,进而推动形成淄河生态经济带,助推该区域全域联动、创新发展、消费升级,最终实现淄河流域乃至鲁中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为山东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动力。

  案例二:朱彦夫事迹教育基地:朱彦夫事迹教育基地,位于朱彦夫家乡一一西里镇张家泉村,占地3平方公里,是3A级景区。距离县城40公里,距离西里镇驻地8公里,距离正修建的沾沂高速出口2公里,省道韩莱路(332) 贯穿基地。基地始建于2014年2月, 2017年6月开始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并于2018年6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教育基地主要包括:朱彦夫事迹展览馆、朱彦夫旧居、张家泉夜校旧址、张家泉原村办副业展厅、棚沟造地、红山梯田、大寨田、友谊机灌站、龙王庙大口井、老泉头大口井等教学点,建有容纳12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容纳60人的干部实训学堂。新建的朱彦夫事迹展馆建筑面积为400余平方米,布展面积700余平方米。展馆内展出图片2200余幅,实物860件。朱彦夫生产生活旧址主要室内场馆布展300余平方米,展出图片2000余幅,实物800余件。展馆内既有雕塑、微缩景观、场景还原,又有动漫视频、同期视频,还有电子翻页书雕、触摸屏等,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表现手法,让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向人们生动再现了朱彦夫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杀敌;回村后带领群众战天斗地、脱贫致富;为教育激励后人,用嘴衔笔、残肢抱笔,顽强创作的一个个动人场景。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残疾人励志教育基地、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当前,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多业融合”的发展思路,正在逐步实施投资3.7亿元的初心家园项目,拟新建5000平方米的事迹展览馆等教育培训设施,建设九院十二坊、红嫂之家等文旅产业项目,实现基地与村庄融合发展,通过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宜农宜学“立体化”产业联动发展,走出一条“红色+绿色+农文旅”的沂源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结 语

  红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淄博市作为新中国文化与经济建设的重要产研基地,创造出了诸多“全国第一”,为省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淄博红色文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利用价值。本报告通过对淄博红色文献进行全面梳理,了解淄博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的发展特点与历史积淀,并探讨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贴近群众的所需、符合喜闻乐见的文化特点,开辟红色文化创新永葆本色的新路径,最后立足图书馆本职工作,探索“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策略,为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由于资料搜集难度较大、作者能力有限等原因,可能导致对淄博红色文献的总结不够全面和缜密,关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献如何传承与利用的具体路径,仍有待进一步地挖掘。希望本报告能够对红色文献的传承和利用起到一定的有益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博. 构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途径探析[J]. 才智,2024(4):29-32.

  2.李兴国. 红色文化在学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研究[J]. 才智, 2022(21):53-55.

  3.刘建平、王昕伟: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 红色文化学刊,2019(3):18-24+109.

  4.苟颖萍、席永杰.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推进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 2021(3):55-58.

  5.申灿、李瑶. 红色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 档案管理,2021(04):17-18.

  6.汪志新.焦裕禄宣传鲜为人知的故事[J].军事记者,2014(07):66-68.

  7.严辉威.中国共产党学习焦裕禄及其精神的历史考察[D].郑州:郑州大学,2015:1-53.

  8.余玮.发现焦裕禄:一种精神的提炼过程[J].炎黄春秋,2022(10):7-10.

  9.沈成飞、连文妹. 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8(01):97-104.

  10.辛海霞. 阅读推广视角的图书馆红色文献开发利用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21(03):19-22.

  11.陈顼颢. 红色文献开发研究——以深圳图书馆为例[D]. 兰台内外,2024(2):58-60

  12.李红英.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 党史博采(理论),2018(03):64-65.

  13.魏淑湘、杨子怡. 数字化“盘活”红色文化资源阅读[J]. 文化产业,2024(06):70-72.

  14. 杨娜、姜璐、王振. 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报刊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图书馆为例[D]. 图书馆学刊 2022(6):6-11.

  15.时斓娜. 红色文创,你关注了吗?[N].工人日报,2021-11-07(2).

  16. 陈子婴、佟启玉. 如何进一步提升北大荒红色资源的影响力[J]. 农场经济管理,2021(10):57-58.

  17.方江海.加强我国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探析[J].教育观察,2020,9(35):76-78.

  本课题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已于2024年刊发在《北大荒文化》第10期。

  项目批准号:23ZBSK068

  项目负责人:狄加全

  所在单位:淄博市图书馆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