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条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研究

2024-10-29 17:39:59 来源: 科学与生活 作者: 田泽文

  编者按:

  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淄博市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别是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推出了一批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研究作品。为充分展示淄博市社科规划研究工作的丰硕成果,激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发有为、再创佳绩,特选取部分优秀研究成果予以刊登。

  “五条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研究

  一、选题依据

  (一)研究背景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对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大一新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心理异常人数高达12.25%。在文献查阅中发现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在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敌对、躯体化等因子得分上却高于普通大学生。

  以淄博市4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收回问卷5672份,有效问卷4443份。其中男生56.3%,女生43.7%;贫困生34.7%,非贫困生65.3%;大一58.4%,大二36.2%,大三5.5%;城市户口25.7%,乡镇户口39.5%,农村户口34.8%。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心理异常人数高达16.52%。其中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四个因子较为显著。

  本科生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很大差距,至今没有发现一种整合的适用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就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正在践行的“五条线”模式进行探析,期待创建适合当代高职院校学

  生的心理健康疏导体系新模式。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从当前相关研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几乎都是配套大学本科。而职业院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其特殊性,亟需贴合度高、针对性强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本研究以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助人自助、人格和谐全面发展为视角,为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现实意义

  “五条线”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全校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能广阔的心理素质拓展空间,使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的发展得到真正落实。

  二、研究内容

  “五条线”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全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指导;2、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3、完善两级心理健康辅导站;4、搭建家校联合平台、心理素质一体化网络管理平台、以全校为阵地的心理教育氛围三平台;5、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贯穿学生生涯全过程。

  (一)一条线: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为指导

  秉承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人格障碍维度的阳性检出率为8.6%~33.0%。“五条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秉承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原则,从教育理念、心理活动、课堂授课、心理辅导等方方面力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借助团体动力学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本身素质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教师、学校、家庭,是构成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因。“五条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借助团体动力学,把学生本人、周边同学、家庭、任课教师、甚至整个校园都纳入到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合力中。在团体安全与接纳的氛围中,使成员适应不良或低效的情感、行为以呈现,并借助团体力量激发自我潜力,并对其他成员以启发,达到助人自助目的。

  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

  “五条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强调以积极心理引导、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一条线:抓好一个中心

  大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制定、四级网络建设、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心理普查、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等协调和实施。

  (三)一条线:两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为阵地

  校级朋辈辅导站。校级朋辈辅导站由各个院系班干部、热爱心理教育工作、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同学组成,能够真正的为本院系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支持。辅导站由心理中心教师直接授课、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工作内容、原则、技巧、注意事项等;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工作内容;心理活动的开展等心理服务事项。该朋辈辅导站作为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中坚力量,为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

  院系心理健康辅导站。侧重于对学生团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家庭团体活动、组织开展适合本院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解决轻微个案的发展性问题。院系心理健康辅导站由心理辅导员负责具体工作,校级朋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舍长,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为主要参与人员。

  (四)一条线:搭建三个平台

  依托心理素质教育一体化网络管理平台。为保证学生从入学到离校的所有信息档案的一体化的背景下,建设一体化大数据管理平台。系统由心理测评、数据筛查、测试访谈,预约咨询,危机干预,档案管理等组成,把碎片化的工作完整统一起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

  构建家校联合平台。家长可连接素质一体化网络管理平台,班主任及时将该生心理健康资料推送至家长;家长连接两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参与亲子相关活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家长与班主任、任课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动态。

  落实阵地平台。优化育人环境,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把心理素质优化训练活动引进课堂等形成一种校园处处是课堂,学校人人是教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

  (五)一条线:入学——毕业,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全过程

  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分别开展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一侧重于入学适应教育,包括环境适应、学习方法的改变、入际关系的调整等;此外,要照顾好特殊群体,例如贫困生、残疾生等。

  对于大二学生,除了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之外,还应当重点抓好恋爱与性心理的教育、职业生涯思考、综台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快其“社会化”步伐,基本完成在入社会之前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提升。

  面对大三学生的专升本和就业压力,在做好基本的缓解琉导教育工作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就业心理、择业心理、面试技巧、职业选择、社会适应、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1、心理健康辅导贯穿全过程

  全面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探索贴合不同年级阶段、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辅导新路子。每次辅导涉及多个环节:讲座+主题活动+成长小组+个体咨询。

  2、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活动贯穿全过程

  3、高职生心理教育课程贯穿全过程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着必修加选修,知识加技能原则。

  心理知识常识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例如人际关系、恋爱与性、职业生涯发展等。心理技能教育,例如开展减轻焦虑的“轻柔体操”等。例如山工院现已经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德修身之路》、《职业养成之路》、《恋爱心理学》、《自卑与超越》等。

  4、搭建“三级四网””全方位心理危机干预新体系

  危机干预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干预机制和后干预机制。为此建立三个配套的危机干预体系:预警防护的四级网络体系、危机干预的分工协作体系和后干预的安全策略体系;心理危机工作开展主要由四级网络协调进行。

  预警防护的四级网络体系。预警机制的核心是“主动预防”。工作要点是疏导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宿舍、班级心理健康负责人员敏锐观察、细心倾听、普及心理知识,了解班级同学信息,每周上报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学院心理健康负责人员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开展主题教育、联系家长、开展心理筛查、对心理障碍学生进行帮扶、培养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学校心理服务健康中心定期开展培训、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建立心理档案、组织新生测查等。

  危机干预的分工协作体系。干预机制的核心是“积极干预”。工作要点为通过相关方法技术,帮助学生消除自杀意念、解除心理痛苦。在此期间宿舍提供关怀、班级及时关注;学院负责人随时关注、安全陪护、及时上报、联络家长、开展帮扶;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进行评估并进行专业心理咨询。

  后干预机制的核心是“及时后干预”。

  对象是危机之后的个体及其亲友、同学及相关高危群体,通过矫正或治疗、积极关注,止产生模仿性的自杀行为以及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创伤进行心理修复。

  三、育人体系的构建

  (一)培育原则

  培养心智健全、具有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的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初心、梦想、目标,有可以傍身的知识和技能,有强大的内心。在人才培育中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落实,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实现正向价值引领。

  (二)培育目标

  态度层面: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努力。

  知识层面: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提高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目标体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型即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教育方针。只有为每个人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体现教育公平。学校要为每个 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和渠道。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特别是学会学习、沟通交流、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体系——“4+N”共育课程体系,贯穿整个学生生涯

  公共必修课+选修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加大,身心健康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的当代大学生,心理负荷越来越重,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立德修身之道》

  对大学生而言,如能从入学伊始即围绕职业生涯发展来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一种学业智慧。即在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所长,进而更好地自主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最终形成职业生涯的核心竞争力。

  《职场养成之路》

  对于大学生来讲,从进入大学那一刻开始就在围绕职场需要来规划和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这将直接决定未来职场之路是否通畅,因此经营大学生活是一种学业智慧。在大学期间,学生需要学会寻找自己的目标和特长,自主学习,提升职业技巧和各项综合素养,扬长避短,不断积累,优化人生,最终形成职业生涯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顺利步入职场。

  《职业发展之路》

  大学生完成在校课程,即将进入实习就业阶段时,各类问题接踵而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关键。本门课程教会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做好完善的职业规划。在求职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规划的合理性与发展性,做出合理的调整与修缮。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会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清晰可见的促进与提升,也会给将来的人生质量带来升华。

  二课

  以基础课程为基础,与心理沙龙课程、职业生涯团体辅导、人际沟通方面讲座等多元的N个活动,构建体系完善、富有特色的“4+N”共育课程体系。

  (四)教学体系

  1、入学伊始,种下“专业种子”

  在收到学生们的志愿信息起,经常性的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被温暖、被关怀的环境。教师不但做文化传播者,更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通过对学生专业的解读,变招生教师为职业规划师。

  2、直线型课程—提升自我效能感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上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与本科院校相比尤其是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存在不足,并且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是技能知识,一旦某一知识点没有领会,将会大大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久之,则影响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为此,采用直线型课程授课方式,每次课程结束都进行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考核,大多数学生考核合格后才进入下一门课程。并且,在每门课结束后进行技能比赛,对优异的学生颁发证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3、翻转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主动性差。翻转课堂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每节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播放相应课程视频,学生进行视频观看;第二课时,分组讨论。针对课程中出现的现象及问题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随后进行各小组讨论成果分享。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就课程中心内容进行深化。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利用率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理想的树立

  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确定职业理想的做好引导性工作,能够客观的认识评价自我,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特征等自身现实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人生理想,设定一个初步的职业方向。

  第一步:课前体验,寻找实例

  第二步:课堂感悟,任务驱动

  第三步:课后提升,知行合一

  5、提升技能,营造氛围

  通过为期一周入学教育、四次全覆盖学生访谈、每周一班委会、每月一主题班会、文化节点活动、多项团体行为训练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期一周入学教育—快速适应学习环境

  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根本宗旨下,在学习生活、品格教育、情绪体验上给予更多的积极关注。

  开班典礼,同学之间相互介绍,并详细介绍班主任教师、授课教师、学校文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快速适应学校环境。破冰相融,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认识,增进熟悉度、好感度;详细介绍班主任、授课老师,介绍学校文化,学生可以快速适应大学的新环境。在开班典礼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及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举办一次集体拓展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集体户外拓展,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迅速提升相互之间的信任度。

  四次全覆盖学生访谈

  高职院校学生,中学时代普遍受关注度比较低,大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及学习主动性。四次全覆盖学生访谈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始终,分别为学生基本情况访谈、学生学习情况访谈、学生升学意向访谈、学生就业意向访谈,循序渐进,逐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学习情况、职业发展规划,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案并及时处理。

  每周一班委会、每月一主题班会

  高职院校辅导员带班较多,通过每周班委会、每月主题班会,可以及时了解班内学生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心理情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班委会邀请授课老师参加,各班委分别就自己负责内容进行总结汇报,辅导员及授课老师就反馈的问题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由各班委具体负责执行。老师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同时,极大的锻炼了班委的组织协调和执行能力。每月的主题班会,会根据当月情况确定主题,比如开学初的班风、学风建设班会,五月的感恩主题班会,学期末的诚信主题班会,以及拒绝网贷、安全意识、就业引导等主题,通过主题班会,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文化节点活动

  学会感恩,助力自我成长。母亲节或父亲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用最传统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意;给父母打一通电话,大声告诉父母:爸爸妈妈我爱你,辛苦了,让学生勇敢表达感恩。教师节,班委组织班级同学向老师表达感恩,一句老师节日快乐的小卡片,足以让老师感动不已。感恩系列活动,学生发现父母、老师、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培养感恩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感恩,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珍惜,才更有助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

  感悟传统,传统文化根植于内心。在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等传统文化节点,组织学生进行相应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传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中秋节,组织中秋茶话会,辅导员老师及班级学生围坐一起,畅所欲言,聊传统习俗,聊理想目标。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需求点和关注点,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重阳节,组织学生进行敬老院义工活动,利用学生参加比赛得到的奖励为老人们添置生活日用品,在关爱老人的同时,让学生体验付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冬至日,组织学生包水饺,体验自给自足的乐趣,同时可以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多项团体行为训练,促进沟通

  每次班会后,或者自习时间进行团体行为训练。为了能让同学之间建立真诚和谐的关系,消除心理距离、开发心理潜能,进行自我成长探索,确立自己正确的位置与发展方向,开展经常性的团体活动。通过团体活动营造一个尊重温暖的气氛,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思考自身的角色和责任,了解自己与周围和环境的关系,

  实现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接纳,并且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从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6、在专业教学上渗透职业素养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做好“教书”,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素养渗透的到在课堂教学之中,有意识引导高职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弘扬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意识。做到“育人”,更确切的说“培育职业人”。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培养目的,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高职生职业素养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在讨论合作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意的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的目的。在学业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努力专研的学习态度。在课堂表现上要求学生衣冠整洁、举止文明、用语礼貌、尊敬师长,守时的良好行为习惯。按企业的行为规范来要求学生,把学生培养一个“准职业人”。

  (5)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是为基层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该树立高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教学中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考评相衔接的评价体系,根据该模式,制定了多维度评价量表。

  本课题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已于2022年6月刊发在《科学与生活》第18期。

  项目批准号:22ZBSKB108

  项目负责人:张洁

  所在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