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评说:社会文明需要撕掉“过度婚闹”这块遮羞布

2016-05-06 15:01: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日前,发生在淄博周村的一结婚迎亲途中的闹剧再次引发关注。新郎被好友用胶带捆绑在路旁的树干上,脸上涂抹牙膏,屁股下燃放鞭炮,脚上点烟,引来众人围观。然而,近年来类似这样过度的婚闹却屡见不鲜,渐渐成为人们不文明行为的遮羞布。殊不知,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关乎整个社会文明,不要让“过度婚闹”成为个人素质的灰色地带,社会文明进步需要撕掉这块遮羞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前,发生在淄博周村的一结婚迎亲途中的闹剧再次引发关注。新郎被好友用胶带捆绑在路旁的树干上,脸上涂抹牙膏,屁股下燃放鞭炮,脚上点烟,引来众人围观。然而,近年来类似这样过度的婚闹却屡见不鲜,渐渐成为人们不文明行为的遮羞布。殊不知,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关乎整个社会文明,不要让“过度婚闹”成为个人素质的灰色地带,社会文明进步需要撕掉这块遮羞布。

  首先,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婚闹”和“过度婚闹”这两个概念。婚闹是一种习俗,而且由来已久,能够让结婚的气氛更活跃。而过度婚闹则是一种过激行为,一种“变异”的恶俗,诸如“扒光衣服”“仍掷杂物”“捆绑路旁”等方式都属于过度婚闹,因此不能将过度婚闹等同于婚闹。

  其次谈及“过度婚闹”,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认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通俗,而婚闹却成为多地结婚过程中必备科目。“讨个好彩头”“增加欢乐气氛”成为多数人对婚闹的普遍认知。在这个前提下,各地婚闹形式五花八门、新方式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扒衣服、仍鸡蛋、捆绑树上等过激恶俗行为。“越让新人出丑,结婚的气氛越活跃”“闹得越过,情谊越深”“即使闹得过火也一般不会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惩罚”,在人们心里渐渐滋生这样一种错误的认知。

  环境。国学经典有云:慎独之,意为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而慎独说意行难,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特定环境无疑是文明素质的试金石。特定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结婚迎亲则是一个特定自然环境。置身于此,身心放松的同时,人们心中自律的弦也易变得松弛,做出一些过度行为。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牛喜霞分析认为,如果参与婚闹的人少肯定闹不起来,参与的人越多,婚闹就变成一种群体行为,个人在其中会变成集体无意识,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发生意外和过火。此外,日渐形成的过度婚闹风气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环境,过度婚闹盛行与人们跟风从众心理有很大关联。

  过度婚闹违反道德甚至是法律。如果在‘闹婚’过程中造成新郎新娘的健康权受到损害,当事人有权要求民事赔偿。至于发生侮辱、猥亵,甚至强奸、导致当事人死亡的,还要追求其刑事责任。

  个人言谈举止关乎整个社会文明。试想当每个人撕掉不文明行为的遮羞布,社会文明必将大步提升。“国民的劣根性”“国人素质普遍偏低”诸如这样的言论自然不攻自破。然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过度婚闹现象并不会戛然而止,在人人自律的同时,也需要发挥社会舆论的力量和规章制度的约束,比如街头过度婚闹属于扰乱社会秩序,婚车街头随意停放进行处罚等。诚然!过度婚闹将会大大减少。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