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6 13:49:00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
原标题:投假币乘公交现象被关注 奇葩"假币"惊呆小伙伴(组图)
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今日发消息称,“听说投假币乘公交现象严重,我们派出记者,在上海、天津、广州、杭州、郑州、兰州、沈阳、长沙、西安、长春10个城市展开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各种奇葩“假币”让小伙伴们惊呆了。一两块钱的车票,有人真没少动脑筋。”该微博进一步发问,这是否折射了一些人的诚信现状?您怎么看?
去年9月重庆晨报曾报道,“现在公交车的投币箱里收到的假钱花样越来越多了,看上去和真钱印得差不多,驾驶员哪里看得过来!”除了假纸币,大量假硬币也普遍存在。比如,外国价值低的硬币经常被发现,它们兑换成人民币往往只有几毛钱。一些铁片、螺帽、垫圈、钥匙甚至是啤酒瓶盖,也出现在票箱了。
重庆石松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文说, 使用游戏币、啤酒盖等坐车,属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欺诈行为,乘客一上车就相当于与车方签订了运载合同,投入冒牌货币就算欺诈。她说,如果使用明知是假币的假币,那就可能被追刑责了。
对此类现象,有网友评论说,“诚信的缺失”,“节操碎了一投币箱”;也有网友指出,除了“假币”之外,“还有各种假证要免费”。来源:人民网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