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6 08:22:00 作者: 来源:央视网 我要评论
视频截图
(焦点访谈):最近一个星期我国多地雨量偏大,特别是南方许多城市,雨下得更大。许多城市因此出现了内涝灾害,甚至深圳这样年轻的城市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全市300处道路积水,2500多辆汽车被淹,多处片区内涝,几天前的那场暴雨让深圳变成了一片汪洋。
龙华新区的观澜君子布社区,5月11号的特大暴雨,龙华新区成为降雨中心,也是内涝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这里6个自然村被淹,近800人被困。
5月14号,大雨过后的第三天记者来到这里。如今积水已经消退,但暴雨留下的痕迹却清晰可见。
据商户介绍,5月11号这里的积水一度达到了2米多,一楼的大多数商铺被淹,很多人来不及转移,货物也被泡在水中。那么为什么这里会出现如此大的积水呢?
在这条街道上记者发现,确实很难见到明显的排水设施,一些楼的门口,只有简陋的排水通道。就是这些排水通道,当天大雨时也几乎完全被暴雨冲来的淤泥和垃圾堵塞,这些通道是社区的居民们十多年前自建的。
深圳市龙华新区城市建设局副局长田晖南介绍说,这个区域很多房子都是村民自建的,整个缺乏规划,特别是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是欠缺的,所以雨水来了以后排水系统就出现了问题。
存在问题的不仅仅是这些简陋的排水系统,被有限的管道排出的雨水,会汇集到附近的君子布河,然后汇流入新区的主河道排出,但是这个大排水系统的中转站——君子布河的行洪能力也存在问题。
排水设施是十多年前的老设施,汇集雨水的河道也从未改造过,但是这周围的环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人口激增,旁边的楼房也是一栋接一栋,所以给河道造成的压力非常大。
这条道路紧邻深圳市龙华新区管理委员会,5月11号这里的积水一度达到60厘米,据水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条路在近年曾改造过,路面按照相应标准,距离30米左右就设置相应的雨水篦子等排水系统,地面上的排水系统是有了,但是地下的却还是原来的老管道。
路是新路,但是地下排水系统却是老系统。大河路属于龙华新区的主干道之一,5月11号在这里积水有1米多深,多个临街商铺被淹,车辆无法通行,交通一度中断,这里的地下排水系统同样是很多年前建成的排水箱涵。
事实上,排水系统的地下建设跟不上地面建设,在深圳市龙华新区决非个案。龙华新区自2011年12月30日被划入新区,三年来地面建设非常迅速,而深圳市自1980年被设为经济特区以来也一直飞速发展。但是深圳市三防办坦言,深圳市的抗洪防涝设施建设,却并没有同步的发展速度。
根据深圳市规划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深圳建市的时候,计划建设100万人口的城市,因此所有的道路乃至下水道的规划都是据此设计的。此后几十年虽然多次改造,却始终受制于最原始的格局,而深圳实际人口早已超过了1000多万。此外从地形上看,深圳属丘陵地区,地形高低不一。按照要求,许多低洼地带必须进行严格改造后才能进行修建,但深圳发展过快,短短几年就高楼林立。建筑的地势、地基高低不同,一下雨低洼处的建筑很难不被水淹。此种情况下在5月11号的大雨之前,今年3月和2008年,深圳都曾遭遇过大水困城。
同时,“逢暴雨必涝”也已经不仅仅是深圳的困境,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这已经成为全国很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基础建设重面子、轻里子,特别是没有打好底子,这是许多城市一下雨就内涝的根本原因。现在正在推进城镇化,城建空间依然巨大,希望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都能痛定思痛,尽力还上老账,不要再欠新账。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