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
大众网记者 刘江 淄博报道
当系统查无此户,当档案堆成“山海”,还要不要继续找?建行淄博齐鲁石化支行用35天“人工翻山”、多部门联动,给出最笃定的答案:只要客户记得,建行就一定负责到底!
一本泛黄的1989年红皮存折、一行手写账号、一位焦灼的老人,一句带着期盼的“同志,这折子里是不是还有钱?”——今年8月,建行淄博齐鲁石化支行营业室里,客户李先生的求助,来开了一场跨越三十余载的“诚信溯源”。
“您放心,只要存折是真的,我们就一定给您一个交代。”柜员小谢双手接过存折,也接过了一份跨越35年的信任。
系统“断档”?人工“翻山”!35天与时光“对话”
1989年尚未实行账户实名制,存折上的手写账号与新一代业务系统完全“断联”,查找如同大海捞针。小谢第一时间上报营运主管,支行当即启动“历史账户溯源”绿色通道:一边加急联系档案管理部门,调阅1988—1990年全部手工开户登记簿、流水账、销户清册等全套历史资料,逐册翻阅查找;一边及时向客户同步“查找进度”,让客户“云见证”。
经过35天“逐页过手”,终于在堆积如山的历史凭证中锁定“销户记录”。他们反复核对存折编号、李先生记忆中的开户信息与凭证上的记录,最终确认该账户已销户,资金已全额支取。
结果“冰冷”?服务“暖心”!一份答复,满是诚意
“查到了!李先生,您的账户在35年前已经办理了销户,钱当时就取完了。”当支行工作人员将复印好的原始销户凭证双手递到李先生面前,指着上面清晰的签名耐心解释时,老人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反复摩挲着那张A4纸,连说“没想到”“没想到这么多年的旧账,你们还真能找着;更没想到,你们查的这么仔细,这下我心里彻底踏实了!”
工作人员怕他记不住,又在凭证复印件上标注了关键信息。临走时,李先生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建行的服务,真是把我们老百姓的小事,当成了天大的事!”
一本旧存折,承载着一段旧时光;一次“翻山倒海”的查找,兑现了一句跨越三十年的承诺。正如建行淄博齐鲁石化支行负责人所说:“系统会升级迭代,档案会随着时光泛黄,但‘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不会变,建行‘对客户负责到底’的底色永远不会改。”
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