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乡村 · 一线报道⑧丨解码“三餐四季”何以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025-09-25 18:00: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莹

  编者按: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淄博市紧抓农业3.0时代机遇,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乡村治理与惠民服务,初步形成“4区4镇”试点格局,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9月24日、25日,中共淄博市委网信办、淄博市农业农村局、大众网联合开展“数字驱动 智慧引领”全媒体宣传展示淄博数字乡村样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采访张店、临淄、高青、桓台、淄博经开区等数字乡村优秀案例,全面展现淄博在智慧农业、数字治理、新业态培育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为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建设迈向新阶段凝聚共识与力量。

  大众网记者 边增雨 淄博报道

  走进淄博经开区傅家镇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的展厅,大屏上闪烁着智慧农业系统的各项数据和监控画面,旁边的展柜上摆满了奶香烤馍、玫瑰鲜花饼、玫瑰花酱、玫瑰面膜等几十种产品,涵盖了美食、美妆等多个领域。

  “这些产品都出自我们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其中部分产品已在电商平台上架,并且销量持续攀升、好评不断。”双屯里乡村振兴联合体负责人,小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红英向采访团介绍道,“自2023年9月份项目启动至今,累计实现村集体增收206万元,为4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村民增收320余万元。”

  昔日困局:“小屯不小,大屯不大”

  在淄博经开区傅家镇,“小屯不小,大屯不大”这句流传多年的俗语,曾是两村发展困境的生动注脚。

  曾经的小屯村,凭借“江北瓷都”区位、交通优势,吸引多家陶瓷企业入驻,依靠土地租赁,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190万元左右,村民或务工或经商,日子过得红火。然而,随着产业升级,一批技术落后、产能低下的陶瓷企业被淘汰,空闲的工业用地沦为“低效资产”,村集体收入锐减,村民也面临失业难题。

  但与之相对的大屯村,虽村名带“大”,实际面积和人口均不及小屯村,全村900余亩土地中,农业用地占比超80%,工业基础近乎为零,村民长期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为生,村集体年收入仅26万元。“看着隔壁小屯村曾经的红火,我们急啊,可手里只有农业用地,不知道往哪儿使劲。”双屯里乡村振兴联合体分管负责人,大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栋的话语,道出了全村人的焦虑。

  2022年以来,傅家镇通过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整治,促进全镇村集体增收4100余万,但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培育实体经济。2023年4月的一场全国村党组织书记视频培训,成为两村命运转折的关键。

  联村破局:绘就资源图谱,搭建合作平台

  “培训班里村庄联合致富的案例,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制!”张红英回忆,培训结束后,她第一时间与大屯村相关负责人碰面交流。彼时,小屯村有闲置厂房、建设用地和工业基础,却缺少连片农地;大屯村有连片农地和种植基础,却缺资金、技术——“把优势凑到一块,就能干成大事!”

  随后三个月,两位村书记走遍2900余亩土地,绘出详细的“土地资源图谱”,大屯村740亩连片农地适合规模化种植,小屯村1.2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可改造为加工车间,且两村距淄博主城区仅15分钟车程,潜在消费人口超百万,这一发现让两村信心倍增,发展三产融合农业项目的条件已然成熟。

  2023年9月,在淄博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指导和傅家镇党委大力支持下,双屯里乡村振兴联合体正式成立,按照“联村协作建平台、大屯小屯齐发展”的工作思路,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业公司+联合社+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集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流通、乡村餐饮购物、观光研学于一体的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项目,探索形成了一二三产紧密结合、农商文旅协同发展的致富新路。

  三产突围:点土成金,激活乡村动能

  “要让土地生金,必须跳出农业做农业。”张红英的理念指引项目走上三产融合之路。一产环节,项目打造“智慧农业基地”,整合110亩的玫遇·玫瑰花园,培育130多个品种、40多万株玫瑰,并开展育种试验,引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让农业生产焕发新活力。

  二产环节,建设涵盖集农产品集散地和烘焙食材超市为一体的服务中心,玫瑰鲜花饼、奶香烤馍等生产线全速运转,还研发出玫瑰精油、玫瑰面膜等90余种产品,让“按斤卖”的农产品变身“按份卖”的特色商品,超市日均营业额已突破3万元。

  三产环节,拓宽销售渠道是重中之重,由淄博经开区搭桥,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与淄博市供销社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打造“社区超市”“社区大集”,让傅家特色农产品直达市民餐桌;同时与山东理工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合作,共建科普研学基地,累计接待研学团队120余场次,服务学生1.3万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农业附加值。此外,注册“玫遇”“蓝橙里”等品牌,依托“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立体化运营方式,解锁销售增收新模式,4月奶香烤馍上线京东,搭乘“电商快车”奔赴全国各地;“五一”期间,玫瑰园直播间吸引50余万粉丝,带动销售额超30万元。

  今日蝶变:从收入增长到全面振兴

  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项目的实施给两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小屯村村集体年收入从190万元增至510万元,大屯村村集体年收入从26万元增至76万元,涨幅超200%。

  产业发展还带动周边“一业兴百业旺”,玫遇玫瑰花园成为“网红打卡地”,“五一”假期日接待游客最高达2700人次,拉动周边农家乐、小卖部生意火爆,间接带动500余人增收。

  此外,村集体收入的增收,也给村里带来了不小的变化。硬化村内道路、种植绿化树、改造管道、升级健身设施……多项惠及村民的项目先后实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村里牌桌多,现在村民们讨论项目多;以前盼外出打工,现在想在家就业、创业。”王栋说道。

  “眼下,我们已规划新建黑草莓研学种植基地、玫瑰园研学大棚,并计划投资打造双屯烟火市集项目、双屯里馒头生产线提升改造项目,同时将与周边村庄合作开发农业项目,让三餐四季的成功经验来惠及更多乡村,以点带面串联起乡村振兴风景线。”张红英介绍道。

  近期,淄博经开区围绕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项目从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行者”蜕变为可复制经验的“模式输出者”,其成功离不开两村的创新探索,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制度保障、争取补贴奖励、搭建政企对接平台……淄博经开区和傅家镇党委全程跟进,助推项目加速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在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项目的带动下,“傅家”品牌协同效应不断释放,山障埠村富硒富锌玉米、柳行村手工窝头、郭家村特色花馍等傅家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断扩展,各个乡村富民产业越做越红火,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三餐四季双屯里智慧农业综合体项目不仅是傅家镇乡村振兴工作的生动实践,也是淄博经开区的“增加村级收入,把村带强带富带好”这一发展理念的鲜活注脚。淄博经开区结合全市“村村都有好项目”计划,加快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发展,不断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富共兴的片区发展新格局。如今,项目所在的淄博经开区“三餐四季·陶韵农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已入选第四批省级乡村振兴片区(齐鲁样板片区)名单,其成功经验也被淄博经开区作为典型案例广泛推广,全区正在掀起一股乡村振兴新热潮。

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