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琉璃进国博 | 徐月柱:守正创新,两代人守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2025-07-02 15:14:3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田泽文

  6月10日,“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180余件/套古今琉璃佳品,其中,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徐月柱的作品《琉璃墨彩梅瓶》以饱满的色彩与细腻的纹路独具一抹亮色。

  据悉,《琉璃墨彩梅瓶》由韩美林和徐月柱两位大师共同设计制作,是顶尖艺术水平与高超烧制技艺的完美融合。

  “整个瓶身是琉璃吹制工艺制作而成,过程中用高温燃料在瓶身上绘制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最终呈现出‘似玉非玉、似石非石、似釉非釉’的效果。”徐月柱的儿子徐磊在展会现场介绍。

  徐月柱是淄博博山人,出身琉璃世家,作为首届“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他深耕琉璃艺术四十多年,以独创的“无模具空吹技法”蜚声业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遗琉璃热成型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徐月柱的艺术生涯始于1980年,师承孔繁怡、刘持山等名家,深得琉璃热成型吹制技艺精髓,善用吹、塑、拉、捻等手法,借琉璃流动特性瞬间塑形,作品灵动逼真,此次参展的《琉璃墨彩梅瓶》正是徐月柱诸多琉璃作品中,吹制工艺的代表之作。

  2011年,徐月柱斩获“山东省首席技师”与“中国玻璃艺术大师”双项认证,业界评其“以传统为骨、国际美学为魂”,作品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卢浮宫等权威机构收藏。

  数十年来,徐月柱一直坚持以创新精神推动技艺革新,2014年与国际大师韩美林共创“琉璃墨彩”;2016年与叶建新教授设计的“琉璃水墨”被法国卢浮宫收藏;2017年首创“水墨山水内画瓶”,融合鲁派内画与传统热成型工艺;2018年经百余次试验,独家研制琉璃新色料“金丝鸡血红”,填补行业空白;1985至2005年间,徐月柱共设计超一万七千种样品,远销美、德、迪拜等20余国,两度荣获中国美术琉璃厂“救困奖”……种种荣誉背后,不仅是对徐月柱所持这一技艺的肯定,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琉璃艺术的世界高度,彰显着传统工艺在当代蓬勃的生命力。

  如今,在父辈的影响下,其子徐磊也加入到了淄博千年琉璃文脉的传承创新工作中。

  事实上,徐磊虽自幼成长于琉璃世家,起初却并没有意向接续父亲的技艺传承工作,直至2014年在北京国贸展销会上亲历琉璃作品的市场热度之高,方悟其价值,遂放弃读研回归传承。

  2011年,父子携手投资创建徐月柱琉璃艺术馆,集纳2000余件珍品,打造全球最大的琉璃热成型主题馆,成为研究、教学与国际交流的核心平台。二人更历时五年合作研发“金丝鸡血红”琉璃色料,该色料需以黄金配比,成品“色如鸡血、润如豆蔻、金丝如楠”,在经百余次窑变实验后终于突破技术空白,以此,父子二人共同开创了琉璃窑变工艺先河。

  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创新思维必不可少,而作为新一代的手工匠人,徐磊着力以市场化思维推动着非遗活态传承。他将快消品与收藏品分离,瞄准国潮领域开发生肖文创、联名王者荣耀,并创新“匠心不器”系列实用器皿,让琉璃融入茶道、香道等日常生活场景。

  此次徐月柱主创的琉璃作品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展览,父子二人在激动之余也倍感自豪,徐磊在现场也传达出父亲的心情:“这次展会为淄博琉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而对于我父亲来说,他非常期待自己的作品在国博能够被更多琉璃爱好者看到,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欣赏到淄博的琉璃技艺,看到我们的琉璃作品,支持我们的琉璃文化。”

  父亲坚守技艺极致,儿子开拓时代新路,两代人以“父析子荷”之力,既守护了淄博博山的千年窑火,更赋予了传统非遗以国潮生命力。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