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反家暴法1日起施行 精神暴力也算家暴

2016-03-01 10:05:00    作者:马俊骥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反家庭暴力法 家暴法 监护人 侵害行为 家务事
[提要]《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家庭暴力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侵害行为,还包括精神上的侵害行为,而且明确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也适用该法。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还要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大众网济南3月1日讯(记者 马俊骥)“我打我自己的孩子,别人管不着!”“今晚回家给我跪榴莲!”从今天开始,这些以往被认为是“家务事”的行为可能不仅违法甚至构成犯罪。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反家暴法,它明确规定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家庭暴力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侵害行为,还包括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上的侵害行为。相关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尽到强制报告责任的将受到处罚。

  家庭暴力也包括精神暴力,五类人群享受特殊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在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反家暴法。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反家庭暴力法》构建了多部门、多机构合作的反家暴机制,明确反家暴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具体规定了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委会、村委会、医疗机构、教育部门、媒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在反家暴工作中的职责,明确反家庭暴力工作不是某个组织的事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家庭暴力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侵害行为,还包括精神上的侵害行为,而且明确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也适用该法。《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第三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轻微家暴或被书面告诫,施暴监护人可被撤销资格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对于家庭暴力中的加害者,《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告诫制度。第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第十六条规定,对于家庭暴力情节轻微,够不上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具有证据作用。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另外,《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撤销监护制度。大众网记者了解到,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而且,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还要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刘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