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宣布降息 专家:不应解读为量宽

2015-05-11 09:51:00    作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原标题:人民银行宣布降息 专家:不应解读为量宽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此次下调利率主要是因为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有必要通过降低名义利率来达到降低实际利率、稳定投资增长的目的。他强调“不应该将这次利率下调解读为中国版的量化宽松(QE)。”

  以下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对此次降息的解读:

  从宏观层面上看,其主要动因是,由于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有必要通过降低名义利率来达到降低实际利率、稳定投资增长的目的。如果名义利率不降,在通胀率明显下行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由于实际利率上升而导致货币条件被动紧缩的局面。

  不应该将这次利率下调解读为中国版的量化宽松(QE)。一些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是在政策利率接近于零,而实体经济又面临衰退的背景下采用的非常规政策手段。在中国不存在零利率对货币政策的约束问题(zero lower bound)。从流动性创造机制来看,我们也有使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其他常规政策工具的空间。这些工具足以有效地调节流动性供给,保持货币与信贷的平稳增长。这些政策工具在中国的使用仍属于常规性货币政策操作,与发达国家的QE有本质的区别。

  关于这次将存款利率上限直接从基准利率的1.3倍扩大到1.5倍,其主要考量是防止“诱导性上浮”。换句话说,如果仅仅将上限扩大到1.4倍,一些自主定价能力有限的银行的存款定价就可能被“诱导”到这个上限,对本来已经形成的融资成本下行的趋势产生不利的影响。将上限直接调到1.5倍,拉开上限与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距离,更有可能降低一些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冲动。我估计,由于当前流动性充裕,通胀率和市场利率都趋于下行,大部分金融机构不会用足这个1.5倍的上限。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晓雨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