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被“女人节”替代 凸显女性独立意识提升

2015-03-08 10:40:00    作者:庞书纬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女人节 妇女节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女性自我 女性独立意识
[提要]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教师陈家建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首先来自于现代女性独立意识的提升。陈家建还表示,对“妇女”称谓的“冷落”,与现代女性追求年轻化、时尚化密切相关。

  新华网西宁3月7日电(记者庞书纬)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临近。然而近年来在中青年女性群体中,“妇女”的称谓似乎越来越不受待见:各大商场、购物网站多以“女人节”“女士节”为“由头”招揽客商,极少出现“妇女”字样;而在高校女生中,大多以3月7日的“女生节”代替一天之后的妇女节。

  知名美容师张晓梅就曾提议将妇女节更名“女人节”。而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年,全国多个民间女权组织也都曾提出用“女士节”“女人节”等代替妇女节的建议。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教师陈家建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首先来自于现代女性独立意识的提升。

  “‘妇’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已婚女子,‘妇女’二字带有比较深的传统文化特征,并且过于家庭化,因此现代女性对这个称谓往往不太喜欢。”陈家建说。

  陈家建还表示,对“妇女”称谓的“冷落”,与现代女性追求年轻化、时尚化密切相关。“在传统社会,三十多岁的女性就算中年了,但如今五十多岁的阿姨照样‘卖萌’。‘妇女’的称谓容易让人‘显老’,不符合现代女性的期待。”陈家建说。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三十多位中青年女性中,也有近一半表示对“妇女”的称谓并不排斥。“其实我觉得称谓并不重要,女性地位的提高、权益的维护才是根本,特别是在求职、升迁等方面存在的性别偏见,应当尽快完全消除。”家住西宁市的女白领刘文丽说。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孙艳艳认为,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应当在正视性别差异的前提下,不断拓宽女性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空间,从而真正建立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社会氛围。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